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手工藝

今天天匠四喜第一季視頻匠人匠心,

為大家講述我們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匠人,

師徒共織一塊毯——黃芳&竺清閣。

手工打結地毯是地毯

也是手工藝品

手工藝在工業革命後

被機械化迅速淹沒

這是無法違逆的趨勢

但仍有一些手工藝品逆流而上

流傳了下來

它們能保留到如今離不開兩個字

那就是——傳承

手工地毯行業

同樣也存在著新舊交替

師徒傳承的故事

比如我們負責生產的

黃經理和竺經理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手工藝

黃經理從1982年進入手工地毯行業

到如今已經36年了

我們對她最大的感覺是

五六十歲的人了

怎麼那麼年輕有活力呢

完全不像是她這個年齡的人

每次見到她

必衣著講究

腳踩高跟

處事雷厲風行

開車我們年輕人都追不上她

搬抬地毯比天匠的小夥子還有勁

最重要的是

她現在完全可以退休

回家含飴弄孫

享天倫之樂

但是她依然奮鬥在織毯的第一線

提攜著我們這些後輩

有時候勸她

忙碌了半輩子

該歇歇享福了

她總說

做的時間長了

有感情、放不下

一句放不下

包含了對這個行業的多少熱愛和眷戀啊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手工藝

她始終以自己的那顆

不老的赤子之心

默默的守護著引導著織女們

也不經意間悄悄為手工織毯行業照亮了前路

黃經理最得意的徒弟

是我們的竺經理

當年竺經理高中畢業後

執意放棄銀行鐵飯碗的工作

加入到手工地毯行業中

成為了黃經理的徒弟

那種魄力和幹勁

甚至超越了很多男子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手工藝

她不僅織毯技術熟練

而且對圖案和配色也有很深的造詣

雖然她不是設計師

但是經她調整配色的圖案

已經與設計師的水平不相上下

可以說是手工地毯界的全能型人才

手工地毯因為是手工打結而成

所以它對織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

世界上也沒有兩條一模一樣的手工地毯

高水平的織工不僅技藝超群

眼光和審美也必須非常獨到

才能將一個圖案在實物的地毯中表達到極致

而這兩點

我們竺經理都具備

我們經常戲稱她為

“南陽第一織毯師”

是玩笑

也是尊敬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手工藝

我常想

如果沒有這兩位的堅持

如今的手工真絲地毯行業會怎樣?

但還好有她們的堅持

讓這個行業的產品質量

如今穩定到了高水品

而她們的拼搏和幹勁

已經內化為傳承手工藝的使命感

這些早已經成為二人骨子裡的東西

從來無需多說

也無需刻意

她們都曾用自己的青春堅守了這個行業

現在用自己的餘熱默默支持行業的流傳

我曾經跟竺經理說:

你們該歇一歇了

她淡淡的說:

歇不了

師傅都還在幹呢

再說後面還有這麼多人呢

得跟著我們受益啊!

拿什麼拯救你

我的手工地毯行業

就憑她們

就靠傳承

四喜

傳承

這個詞有時候會覺著它很大

因為它是一個行業

乃至一個民族

能夠生生不息的根源

但是它又很小

因為每一項傳承

都是由一個個人

一個個家庭

一對對師徒不斷代代銜接組成的

就像我們片子這對師徒一樣

這位是竺清閣

89年入行

由於她勤奮好學

頭腦靈活

很快便成為地毯編織行業的專家

現在

天匠地毯的工作

更多的是組織

指導織毯工人們編織地毯

把關質量

由她組織生產的地毯

已經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這位是竺清閣的師傅黃芳

1982年進入手工地毯編織行業

30多年的從業經歷

讓她對手工地毯的生產流程

和生產技術瞭如指掌

匠人說:

她在這方面非常聰明

做的非常好

像作圖

圖紙上調顏色等

確實她在我們這一行做的非常好

搞生產她也是精益求精

在這方面也努力了

她確實對這一行也愛好

師徒二人

現在在天匠地毯

負責地毯的編織技術工作

提到竺清閣

師傅對她讚不絕口

而提到自己的師傅

竺清閣的話語中

則滿是尊敬和感動

匠人說:

師傅這個人教你一些東西

不向你隱瞞一點

她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

只要我會的我都交給你

我不可能對你隱瞞什麼東西

都讓你學會

你看我們搞生產這麼多年

按她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頤養天年

帶帶孫子就可以了

可她依然在幹

她60歲了還在幹

我才40多歲

我有啥理由不幹

我必須得幹下去

讓我們的地毯還得幹下去

有人接著走下去

因為它畢竟是一個手工藝品

它和機織(地毯)是不一樣的

我們這是手工織的千針萬線

不但我們自己幹

也帶動其他人也在幹

不讓這個行業斷下來

也能讓更多的人跟著我去受益

這是兩代地毯匠人的交接

她們交接的不僅僅是一門技藝

更是一種信念

一種傳承和一種情懷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地毯行業的故事,想讀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關注天匠手工地毯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