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綠茶是完全不發酵茶,與發酵茶和半發酵茶相比,葉綠素、維生素、茶多酚、咖啡因等天然物質的保留量較多。科學研究表明不發酵茶不僅可以抗過敏,還具有防止細胞老化、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能,綠茶中還有的茶甘寧成分還能提高血管韌性,長期飲用綠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中國綠茶品種很多,造型又各具特色,不僅茶香耐人尋味,還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雖然各類綠茶造型工藝不同,但大致上都要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道程序流程。根據殺青和乾燥方式不同,可將綠茶分為蒸青、炒青、烘青、和曬青綠茶。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鮮葉採摘下來要進行攤青。攤青需要在乾淨通風,相對溼度比較穩定的環境中進行。不同級別、不同品種的茶葉要分開攤放。因為季節、氣候、溫度的不同,攤青的時間也略有不同,失水量達15%左右、芽葉變軟即可。一般春茶需要7—8個小時,夏茶需要3—4個小時。攤青過程中要適時的翻晾葉子,以便散熱。攤青可以使嫩葉蒸發部分水分,有利於將茶葉內含物的水解,降低茶的苦澀,併為下一步的殺青減少了消耗和時間。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蒸汽殺青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殺青方式,主要利用蒸汽來降低酶的活性。自唐代開始盛行,宋朝時進一步發展,以後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傳到日本,沿用至今。日本蒸青分玉露、煎茶、碾茶等,其中玉露屬於日本高級蒸青綠茶的特色。中國蒸青則以恩施玉露和仙人掌茶品質最為突出。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蒸青工藝保留了葉內較多的蛋白質、氨基酸、葉綠素、芳香物等物質,使綠茶形成幹茶深綠色、湯色嫩綠色、葉底青綠色的品質特徵。通常蒸青綠茶外形呈尖針狀,茶香味醇而口感略顯青澀。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自從明朝發明了製茶的炒青工藝以後,蒸正青製法就逐漸被炒青取代。炒青是以鍋壁或滾筒壁的高溫迅速破壞酶的活性,使茶多酚等停止氧化。為了避免紅梗紅葉現象的產生,溫度一般達到180度即可,然後再適當降低溫度。葉內所含部分水份蒸發,增加了葉質的韌性和軟度,為揉捻成形提供了條件,同時去除了茶的青草味,顯露出茶的清香。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烘青根據不同製法可以分為人工烘青和機械烘青。人工烘青多采用焙籠烘焙,先加熱焙心,打毛火,焙心溫度到90度開始上茶,施行“高溫薄攤,中間略厚”的原則。此過程要適時翻茶,葉子達五成干時,下焙攤涼;再打足底火“低溫慢烘”。機械烘青就是接住烘乾機烘乾,也有毛火、足火之分。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窖制花茶的茶坯,幹茶為墨綠色,清爽芬香。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揉捻是綠茶塑形的一道工序,減少了茶葉的體積,綠茶的不同形態也是在此過程中顯現的,為乾燥成形奠定了基礎。揉捻還能適當破壞部分葉細胞,使茶汁溢出粘附於葉表,茶味更加香醇。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揉捻分為冷揉和熱揉兩種。一般嫩葉容易成形,多采用冷揉,以此保持葉的色澤。老葉纖維含量高,宜採用熱揉,利於葉捲成條。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根據採取的方式不同,揉捻還可分為機械揉捻和手工揉捻。除了龍井茶、碧螺春等手工名茶之外,大多數茶葉都使用機械揉捻。

綠茶是怎麼製作的?

乾燥是綠茶整形的工序,對經過揉捻的葉子整理、改進外形,蒸發掉多餘的水份,便於運輸和儲存,併發揮茶香。綠茶的乾燥有三種方式:炒幹、曬乾和烘乾;一般分為烘乾和炒幹兩步進行。由於揉捻後的葉子還有一定的水份,因此需要先烘乾,至水份蒸發到適宜鍋炒,再進行炒幹。炒幹更好的固定了茶的外形,提升了綠茶的清香。最後經過炒乾的綠茶起鍋攤涼即完成全部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