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放生协会:学诚法师对抵制规模放生产业链有贡献

济南放生协会:学诚法师对抵制规模放生产业链有贡献

佛教徒放生如果进市场购买动物,也会牵连进一步的采购与捕捉,因此必须谨慎对待,应注意避免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买卖链。

现今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古代有很大不同。过去放生一般不会带来生态的破坏,而现代社会中的放生,特别是大规模的放生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可能引发更多的动物伤害。古今时代缘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生态平衡比较稳固。现代工商社会,自然环境过度开发,生态平衡比较脆弱。

(2)古代交通不发达,捕猎和放生都是就近进行,不存在物种入侵的问题。现代社会运输发达,贩卖的动物多经过长途运输甚至跨境运输,这种远离原产地的异地放生容易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3)古代中国社会佛教信仰氛围浓厚,而且多有王臣名士支持护生放生,赎物放生更多的是一种教化行为和手段,不能简单的用商业行为来看待。现代社会佛教信仰氛围相对淡薄,放生者容易把放生看作单纯的商业行为,并掺杂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功利企图,而没有真正体会放生的信仰意义。

(4)古代农业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捕猎贩卖者多是为维持生计,没有形成组织性,不存在规模效益。而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发达,贩卖行为具有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影响巨大。

对古今时代机缘差别的忽略,以及对生态影响等宽广缘起考虑的欠缺,是盲目放生者需要反思和改善的。

中国佛教协会已关注到大规模盲目放生引起的社会问题,准备大力宣导教育佛教徒避免盲目放生,并由此机缘更深切认识佛教契应时机的问题。

对于佛教信徒,我想说的是,现今是科学化、商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共业问题的影响效应远大于个人问题的简单叠加。在这个时代,不能只考虑个人是善心善行就好,还要考虑行为本身在社会共业环境中的牵连作用、扩散影响,关顾到更广大的缘起。如果没有买卖,确实会极大减少动物的伤害和环境的破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