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九洲江治汙成典範

按照自治區黨委針對陸川縣九洲江治理專門提出的“打造跨省區小流域治理的典範、產業轉型升級的典範、生態文明的典範”三個典範總要求。近年來,陸川縣創新綜合汙染治理模式,把九洲江整治成為跨省區中小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典範。

九洲江是廣東省鶴地水庫的源頭,是廣東省湛江市380萬人口的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陸川境內有81公里,因此陸川縣成為九洲江治理的“主戰場”。九洲江水環境承載力小,流域人口眾多,養殖汙水、生活汙水、工業汙水排放導致九洲江水質急劇下滑。2013年,九洲江水質下降至劣Ⅴ類,水環境治理行動迫在眉睫。

陆川:九洲江治污成典范

九洲江蜿蜒流過陸川縣。

形成零汙染生態循環養殖

陸川縣探索實施生態化市場化無害化處理、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利用的“三化處理三化利用”治理模式,形成“生態養殖→固廢處理→生態種植”無縫銜接的零汙染生態循環種養。

陆川:九洲江治污成典范

九洲江“十里河畫”景區水流清澈。

一是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主、幹流200米內劃為禁養區,200~2000米劃為限養區。2013年以來,累計清拆養殖場1624家,清拆豬舍建築面積50.35萬平方米。

二是大力推廣“高架網床+益生菌”生態養殖模式。目前全縣累計建成“益生菌+高架網床”生態養殖模式養殖場306家,改造面積約60萬平方米。

三是完善流域內528家小散養殖戶的儲糞屋、儲液池、沼氣池等治汙設施建設。在全縣探索推廣小散養糞汙綜合利用合作社模式,集中收集,集中處理。

四是在全縣建設三個有機肥廠及兩個畜禽無害化處理廠。

五是在陸川縣三同養殖場建設一座物化和生化二單元處理系統試點,開展推廣異位發酵床試點工作。

逐步實現鎮村汙水處理全覆蓋

為了逐步實現鎮、村汙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在流域的八個鎮各建成一個鎮級汙水廠和102個村級汙水處理站,建立生活垃圾中轉站6個。

陸川縣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由原來的2.5萬噸提高到5萬噸,採用目前較為先進的膜技術,對陸川縣汙水處理廠(一期)進行提標改造。該工程採用MBR處理工藝,由原來的一級B標準提高到地表水三類(總氮除外),並起到補充水源的作用。

工業汙染企業改造升級

2014年1月1日起,九洲江流域不準新上馬涉水企業,規劃建設佔地面積5000畝的九洲江環保產業園,將流域內涉水企業統一管理、統一治汙。

在流域內,工業進行關停並轉,淘汰關停一批、升級改造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淘汰關停27家企業,就地升級改造6家企業,全部完善治汙設施建設,確保廢水達標排放。倒逼10家大型塑料企業搬遷入園。

另外,對流域內各鎮食品站屠宰場進行就地升級改造,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五大措施為九洲江生態“護航”

一是推行“河長制”,建立縣、鎮、村三級河長體系,縣、鎮分別設立總河長、河長。形成每段河流都有人管、都有人負責的局面。

二是採取EPC方式開展重點支流第三方治理試點,對河道進行水體修復。泗裡河、馬騮河、石垌河水體原位水質提升工程,完成河道清理、區域環境整治、水體生態修復。北豆河流域第三方治理養殖糞汙處置工程主體、管網、設備工程已全部完成。

三是積極創建自治區級“九洲有機田園”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推進中藥材種植專屬區規劃建設,著力把陸川打造成廣西最大的橘紅種植基地、華南地區重要中藥材種植專屬區。

陆川:九洲江治污成典范

高架網床養殖場外景。本版圖片均為陸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四是發動、鼓勵林農種植鄉土樹種及經濟林。五年來共種植鄉土樹種及經濟林12.6萬畝,進行桉樹純林改造鄉土樹種、經濟林、花卉等7500多畝。

五是規劃在九洲江源頭新建設秦鏡水庫,擬常蓄水位179米,總庫容為1049萬立方米,為中型水庫規模,估算總投資5.3億元。在流域內新建六潘、陸選、石硤等三座小型水庫。

九洲江水環境變化喜人

陸川縣創新綜合治理水汙染,九洲江水環境變化讓人欣喜,水質總體呈現逐步改善趨勢。

監測數據顯示,兩廣跨省區考核斷面石角監測斷面水質明顯改善,2014至2017年水質年均值均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月達標率由2014年的58.3%上升到2017年的100%。初步實現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水達標,四年保長效”的目標。

來源丨南國早報記者 周偉武 通訊員 禤慈靈 羅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