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原来真的等于八两?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李斯有关!

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超市,还是菜市场,我们常用千克或者斤作为称量单位。而且生活中我们会习惯性地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众所周知,一千克是两斤,一斤是十两,这个换算机制我们用了不知道多少年依然成立。

半斤原来真的等于八两?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李斯有关!


但是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说到半斤八两这个词,意思呢大家都明白,就是说被指双方实力不相上下。而大家熟知的半斤应该是五两才对啊,为什么半斤和八两被说成是旗鼓相当呢?说起来,这和我国古代的计量方式有关,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半斤就是八两,关于这种换算制度的确立,最早要追溯到秦始皇时期。

半斤原来真的等于八两?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李斯有关!


秦始皇完成大一统后,原来各诸侯国还沿用着自己之前的文字和度量衡。于是秦始皇便下令颁布诏书“书同文,车同轨”,意思就是确立将小纂确定为全国文字,对于长度,钱币,重量方面也都制定出了统一的标准。关于重量的统一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

半斤原来真的等于八两?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李斯有关!


原来,执行统一重量的事情本来是李斯负责的,但是他是在想不出一斤确定为多少两才合适。便想秦始皇请教去了,秦始皇也一时想不出来合适的数字,但是又觉得设计这个数字一定要公平,便给李斯批示了四个字“天下公平”,李斯也看不懂这皇帝写字儿是啥意思,便将这几个字的笔画数之和作为标准。当然这样确立标准看起来似乎也比较草率,而且古代文字和现在在写法各方面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后人们臆想的结果。

半斤原来真的等于八两?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李斯有关!


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修改,李斯确定下来的标准是,一石(dan)是四钧,一钧三十斤,一斤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铢。他们用的工具也是根据这个换算机制来的,被称作是十六金星秤。寓意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组成了十六星,告诫人们在做买卖的时候不要缺斤短两,缺了就会少无福无禄。

而这个十六制的换算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为了国际需要以及换算方便,才将一斤改为十两,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