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霜考验大豆产量及进口下降 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预期增强

早霜考验大豆产量及进口下降 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预期增强

随着秋收的临近,在主产区因灾导致玉米减产预期浓厚的同时,近日因为早霜天气的出现,市场也在“炒作”国产大豆减产。

据气象监测,近日,随着冷空气持续,北方地区早晚天气趋于寒凉,其中9月9日早间,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河北西北部等地气温只有个位数,尤其是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一带最低气温不足0℃。黑龙江气象部门在9月7日已经发布了首个寒潮蓝色预警,9月8日发布首个霜冻预报,9月9日大兴安岭地区等地已经出现了霜冻。

受冷空气影响,包括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等地区降温明显,当地大豆生产遭遇早霜天气。由于当前东北大豆正处于鼓粒中后期,呼伦贝尔地区的霜冻使得大豆叶片受损严重,基本失去活性,大豆茎叶营养成分向籽粒转化受限,百粒重下降,单产下降在所难免。据初步估算,此次因霜冻天气造成的减产可能达到15-20%。

尽管距离国产大豆最终定产及收获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大豆单产及总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此时早霜天气的出现,叠加大豆进口量的下降,还是让市场增大了后期大豆供应减少的预期,尤其是预期四季度市场供应将会出现缺口,使得国内大豆价格也应市上涨。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8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15万吨,比上月增加14.4%,但今年前8个月的总进口量为6199.7万吨,同比下降2.1%。由于加征关税的情况,以及南美大豆供应处于收尾阶段,市场预计四季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从期货盘面来看,9月10日午间收盘,大连豆一1901合约报收3793元/吨,涨165元/吨,涨幅为4.55%;1905合约报收于3886元/吨,涨185元/吨,涨幅为5%。资金大量流入期货市场,仓单明显增加,并带动其他油脂油料价格同步上涨。

但从现货市场来看,价格依然保持稳定。其中,9月12日,哈尔滨地区国产大豆收购价3540元/吨,佳木斯地区344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青岛港进口大豆分销价3450元/吨,广东港南美进口大豆分销价3440元/吨,也均与上周持平。

但市场都知道,从东北国产大豆主产区来看,黑龙江东部的农垦系统才是真正的主要产区,而且此次霜冻天气大多影响的是低洼地,阳坡地相对较轻;早期出苗的影响比较小,晚播或晚熟的影响比较大。

另外,我国也积极开拓大豆进口的来源国,比如9月初就与埃塞俄比亚签署了相关协议,该国的大豆也可以出口到我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