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增強基金「強」在哪兒,又該如何挑選?

指數增強基金“強”在哪兒,又該如何挑選?

說到指數基金,股神巴菲特絕對是其最忠實的擁護者之一。在過去的20多年中,他曾在各種公開場合力薦指數基金。甚至在遺囑中都提到:“我給信託人的投資指示再簡單不過,拿出10%資產買短期政府債券,剩餘的90%全部投資到標普500指數基金”

增強指數基金作為指數基金的升級版,近年來受到的關注度更高。基金公司、財富管理機構都紛紛推出增強指數基金產品,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漲。那麼增強指數基金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優勢、又該如何選擇呢?

指數基金的升級版

要弄清楚指數增強基金,必須要先了解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是以標的指數成分股為投資對象,被動追蹤指數表現的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巴菲特曾在20年前就放出的豪言壯語:“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

為了證明指數基金的優勢,巴菲特曾與紐約對沖基金Protege Partners立下了一個賭局:由對方任意選擇五隻對沖基金和他選擇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的總體回報進行比較,以十年為期限,賭注50萬美元。

指數增強基金“強”在哪兒,又該如何挑選?

巴菲特十年成績單

很明顯,85.4%的收益率已經讓巴菲特鎖定勝局,人們也直觀地見識到了指數基金的威力。

一般的指數基金以完全複製標的指數為目標,儘可能實現和標的指數一樣的走勢及收益,屬於完全的被動管理。而指數增強基金介於主動管理基金與被動管理基金兩者之間,在被動跟蹤指數的同時,加入了主動管理的策略

為了更好理解,可以將指數基金看作是“主食”;增強指數基金也是指數基金,不過是升級版,可以看作是“主食+飲料”。

“主食”指70-80%的資金來複製標的指數

“飲料”指剩下的20-30%資金由基金經理自己發揮,採用各種量化增強的方式,對投資組合進行適當調整,追求跑贏標的指數並獲取超額收益

比如,在按目標指數結構進行80%資產分配的基礎上,將剩餘20%資產投向有升值潛力的個股、行業、板塊;或者對沒有升值潛力的個股、行業、板塊進行適當比例的減倉。還可以在不同風格的股票上增減倉位以達到增強指數投資效果的目的。

更適用於A股市場

A股市場收益率可觀,以上證50指數為例,2005-2015十年間平均收益率14.19%,累計收益282.30%。

指數增強基金“強”在哪兒,又該如何挑選?

加入了主動管理策略的增強指數基金確實更適用於A股市場,這很好理解,因為相對來說,A股市場投資者不成熟、散戶佔比高、結構不合理,基金加入主動管理因子能夠獲得更多超額收益。

指數增強基金“強”在哪兒,又該如何挑選?

標準指數與增強指數股票型基金收益對比(數據截止2017年3月)

而且,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投資機會:比如打新

,指數基金基本滿倉運作,打中就是“白送”的收益;還有股票輪動

此外,超額收益的來源還有:股指期貨增強:可多可空,對沖風險,不畏下跌;阿爾法收益:根據量化模型,主動調整指數因子,獲得超額收益。

如何選擇指數增強基金?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指數增強基金都能夠起到“增強收益”的效果。而且增強效果盡不相同,有的增強效果明顯,有的卻不盡人意。所以,挑選優質的指數增強基金是非常關鍵的。

1、要確保選擇的指數是具備投資價值的

因為指數增強基金也是指數基金,主要投資策略是跟蹤指數走勢,業績較好的指數是最終取得高收益率的前提。這一點可以通過比較近幾年指數的超額收益來決定,超額收益更好的相對更適合投資。

2、儘量選成立時間長、規模大的基金公司

因為指數增強基金的“主食”部分要求跟蹤指數精準,跟蹤誤差越小越好。而“飲料”部分要求主動管理操作時採用的增強策略正確

一般來說,成立時間段的基金是不足以幫助我們做出準確判斷的。大公司團隊的投研能力和基金經理的投資實力還是要更強些,對於上述兩點的把握會更加到位。

反之,如果基金經理的實力不夠,採取的增強策略不好,加上高費率,最終的收益可能還不如一般的指數基金,屆時更會是指數增強基金的風險來源。

3、費率也是值得比較的

通過對比管理費、託管費等,可以減少自己的投資成本。

當追蹤的指數下跌時,指數增強基金可以通過主動管理選擇業績較好個股,

降低風險;當指數上漲時,又能通過靈活調整,達到更好的目標收益

對於投資者來說,既滿足複製指數的需求,又能在此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收益,在資產配置中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