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企業管理:「家文化」的利弊分析

“家文化”在很多企業的創業初期是很關鍵的,用兄弟情的概念,做到成本最低和利益最大化。但是當企業從團隊到組織的時候,家文化又成為了阻礙,如何更好地過渡?家文化對於一個企業是利還是弊?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管理有哪幾個階段:

一、管理1.0階段

管理1.0階段,往往帶有成功學、打雞血和金錢激勵。

很多人認為這套已經過時了或者太low,但其實並沒有,創業剛開始的時候就是打雞血,也沒有所謂的論證和理性判斷,都是老闆站在臺子上,振臂高呼:“跟我走,有肉吃。”

中國式企業管理:“家文化”的利弊分析

所以,成功學從來都沒有過時。最關鍵是,你有沒有激勵到你自己。如果你自己信的東西,講出來給別人聽,讓別人相信,那就叫感召。但是,如果你自己不信的東西,講出來希望別人信,那叫做忽悠。

所以,如果成功學講的是你自己信的,想讓別人信,那麼,在今天這個時代,成功學的價值還是很大的。但是,對於很多領導者來說,是缺乏這一塊的。很多領導者沒有把內心相信的東西呈現給員工,讓他們看見,缺乏領導力呈現能力,自己本來是100分相信的,但是講出來就變成20分了。不過如果的確只有20分,講出來100分,那就是大忽悠。

最好是,你自己是百分百相信,傳遞給員工是100分,這是最好的,這叫做知行合一,這是一種能量的交互。

二、管理2.0階段

管理2.0階段是兄弟情、以情感為驅動,以情義為先。所以又叫作家文化管理階段,家文化管理是中國大部分企業選擇的方式。

一方面,我們知道做企業,要有制度,要有機制、系統流程。另外一方面,這些兄弟是和你一起打江山的,當制度與兄弟情發生衝突時,應該怎麼辦?

所以家文化對於企業的發展是利還是弊?在不同的時期,其實有不同的答案。

在企業創立初期,家文化對企業發展來講是大有益處的。因為企業創立初期,一般吸引的都是親戚朋友、鄰居或者以前同事。這時候,如果你不是用家文化來連接,而是用成熟的企業機制來連接,他們可能不會來。這時候的家文化,對企業有一個很大的價值,那就是成本最低和利潤最大化。

中國式企業管理:“家文化”的利弊分析

在企業初創期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就是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0.5個人的工資,如果不是家文化,可能就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效果。中國10個企業,8個企業在初創期的時候,都是用家文化來連接團隊的,這是成本很低的方式。

但是,當企業從團隊到組織的時候,家文化開始成為了阻礙。一般企業只有十幾個人的時候,我們叫作團隊。那大概多少人會變成一個組織呢?先不管多少人,如果這些人統統都是向你彙報的話,其實還是叫作團隊,不是組織。我們要清楚一點,領導力是在領導領導者的時候出現的。

領導領導者的意思是,你起碼要有三層結構,意味著你要開始管管人的人了。如果開始管管人的人,就開始進入組織的狀態,這時候,至少有57人了。怎麼算的?通常一個人的管理帶寬是7-12個人,如果按照一個人帶7個人,7個人管7個人的話,那你的組織最少有57個人。

如果不小心帶了超過12個人,比如帶了16個人,你怎麼辦?很多人說,這個時候,可以分4個小組,中間再架一層經理。如果企業剛開始成長和發展,那就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如果用了這樣的模式,會發現組織架構很冗長,不符合今天互聯網時代扁平化信息的交互方式。那怎麼辦呢?

這時候,就可以變成虛擬的。比如可以設置4個小組長,但是在組織設計裡並沒有把他們設計到裡面去。他只是這個層級裡面,負責一小部分事情,這個叫做虛擬組或者叫項目組。這時候,管理寬度被弱化了,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又沒有在組織設計上增加架層結構。

有些專家說,企業到100個人的時候,是一個坎。這個坎指的是從團隊到組織的狀態。

組織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組織會出現組織隱形動力。有一門學問叫做組織行為學,組織行為學很多時候是因為職能和崗位設置以後,這個崗位天生產生的一種驅動力。

中國式企業管理:“家文化”的利弊分析

比如,在企業中,通常會存在兩個部門。一個部門叫銷售部,一個部門叫市場部或者品牌部。通常情況下,這兩個部門可能會經常意見不合是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舉個例子,有一個公司的市場部和銷售部經常吵架,這個企業的老闆認為,銷售部的能力更強一點,就讓市場部的人去和銷售部彙報。且不管這兩個部門如何,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這個企業以銷售為導向。需要注意的是,銷售是拿近期的業績,一旦銷售部的老大成為老大以後,資源和人才都會傾向於拿現在的業績。

如果銷售部向市場部彙報的話,可能企業對於現在的業績關注度就沒有那麼高了。很可能就變成只顧得上詩和遠方,而忘記了眼前的苟且。

那要怎麼做好呢?企業在初創期大約100人左右的時候,是以銷售部為主導,這個時候銷售部門就是核心,因為他們是為公司貢獻價值和利潤的奶牛。再過一段時間,兩者平行,兩者進行磨合。當一個企業開始成為品牌的時候,銷售部就要開始向市場部彙報了,這時候,市場部是決定銷售部的今時今日的資源配比、促銷政策和市場策略。

這些內容,大概就是管理2.0階段時候會出現的狀況。

三、管理3.0階段

到管理的3.0階段,企業就要關注到員工人格的健全和心理的成長,如果沒有去做這些功夫,員工可能會變得非常挑剔,覺得企業這也不好,那也不好。

當團隊進入混沌期,如何讓團隊撥雲見日?這時候,企業主需要懸掛,需要衝突,需要黑暗,只有黑暗才能慢慢走向光明。這個時候,企業就會出現一個新的部門,叫做OD(組織發展)專家,這個部門最好請心理學家進來。這時候,10000個人配一個OD比較合適。OD做的事情,是四兩撥千斤的事情,他關注的是整個組織能量的狀態。

從管理2.0階段的家文化到管理3.0階段,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老員工的問題,老員工會特別關注老闆對他的關注。很多老員工會覺得以前老闆可能會有很多時間和自己一起吃飯、喝酒。但是老闆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了,因為企業開始擴張,開始轉向規模化運作了。老員工就會感到失落。

中國式企業管理:“家文化”的利弊分析

這個時候,企業要開始形成一定的文化機制了——老員工的尊重被所有人看到。這樣的話,老員工希望老闆關注到自己的那份投射就會減少一部分。

比如,有一家公司是這麼做的,每個員工佩戴的工牌帶子是分不同顏色的。工作了一年以上的工牌帶子是綠色的,工作了三年以上的工牌帶子是藍色的,工作了八年以上的工牌帶子是金色的。這樣做的話,就算一個新進來的經理,看到一個帶了金色帶子的工牌,就會肅然起敬,上前握手,這樣做,會讓老員工內心感覺很好。

再舉一個例子,一家企業在每次開會的時候,前三排位置都會空著。陸陸續續有人進來坐到位置上以後,在開會前,老闆就會讓前三排的人站起來,這些人主要由基礎員工、中層員工和高層員工,這些人都是10年以上的老員工,老闆說:“請我們所有人給這些老員工一個掌聲,是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是他們才成就了我們。”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在老闆沒有辦法給到老員工像以前一樣的相處模式的時候,我們要創造一些方法,讓老員工的尊重能夠被人看見。

其實,任何管理模式的變革,都是企業和員工關係之間的變化,應該是動態調整和發展的,思考清楚企業和員工在當下的關係才是決定管理模式的關鍵。、

【聘才寶(公號:pincaibaocom),它是第一家專注高端頂級獵頭中外籍人才簡歷和高管懸賞招聘(共享經濟)互聯網電商交易平臺,獵頭進入網站購買人才簡歷,最低標準年薪三十萬人才簡歷,大量高端人才簡歷信息供獵頭尋找合適的候選人。資深獵頭HR,也可以在聘才寶網站註冊店鋪和做高管懸賞招聘任務,閒置簡歷完成變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