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產夢,爲什麼這麼難?

第一種類型的社會,階層等級就層次分明,金字塔部分是富人,畢竟人數不多,中間的中產階級也屬於少數,金字塔底部的窮人佔比就很高。在自然不平等的基礎上,這種類型的社會在資源再分配的時候,會再次傾向於金字塔頂部的的富人,而佔比認輸較多的中下層人幾乎沒有什麼被分配到,造成社會的撕裂和不公平,導致社會動盪、產生較多的內部矛盾,衝突不斷,具有較差的社會穩定性。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相比之下,第二種社會結構,是一個穩定的社會所應該擁有的社會結構類型。這種類型最大的特徵是中產階級才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特別富裕和特別貧窮的人群相對佔比較少。而且在一個良好運轉的國家裡面,還特別注重對最底層的少數窮人進行補助、技能培訓或者其他途徑扶持,使得窮人可以通過個人後天技能的進修和不懈的努力,成為這個社會中產階級的一員。而中產階級中的某一些人,因為有過人的長處和機會,通過努力,成功晉級成為上層少數人的一員。就這樣子,晉升拼的是努力和天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整個社會可以進化流動,社會較有希望。在這種良好運轉的機制中,重中之重就是龐大的中產階層群體,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力量,同時也是溝通精英和底層的橋樑和紐帶,試想一下,社會大部分人員的基本生活都滿足了,哪裡還有心思來製造社會動盪?所以龐大數目的中產存在,意味著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相對比較平均,社會矛盾也相對來說較少。

放眼世界,有正面的教程,也有反面的例子,我們看日本、韓國、新加坡,也是從一窮二白的社會通過短短的三十年便發展成為現在發達國家。這幾個國家社會衝突少,社會矛盾相對較少,社會對最底層人的救助也相對較多,甚至還出現全民分紅的利好消息。那是因為他們,也就是通過形成了上文提到的橄欖型社會的中等收入國家,然後跨越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然後進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行列。而反面的例子,那是血淋淋的教訓,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內瑞拉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可是因為他們社會金字塔型型社會,中層和富裕階層都是少數,廣大的人民還處於社會底層的貧窮,利益固化和階層矛盾的對立,掉進了“中等收入陷阱”裡面,最後爆發各種衝突,好好的一張牌,給他們打爛了。現在的委內瑞拉還面臨國家破產的局面。

中國的現狀,多麼像上文說的金字塔型社會!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從財富分配的角度,有人畫出來中國與橄欖型社會的區別(見下圖)。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其實我們在中產階層中,應該增加像上圖的“夾心層”。這一類人叫做“夾心人”,就是說這一群人,看上去他們的收入上,應該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但是在他們取得這麼高收入的大城市裡,他們由於是外地戶籍而無經濟適用房條件指標,工資雖高卻還是無力購買商品房,處於市場經濟和政府保障之間的空白地帶的一群人。這一群人買不起房,只能用他們收入的一部分收入被用來支付房租——最近大城市的房租暴漲,他們的生活再次被擠壓、再次被夾心。

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心目中,都希望我們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轉向“橄欖型”,畢竟,中國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中產夢,都夢想著豐衣足食。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身邊的大多數通過奮鬥,成功實現自己的中產夢,那我過豈不是也能順利進化到橄欖型社會?

可惜,在當前我們的金融體系之下,必須得承認——中國人的中產夢,真的有點難!

從宏觀上看,中國的:

勞動收入分配;

資本收益分配;

通貨膨脹洗劫。

——就是底層和夾心層,通往中產夢的路上最沉重的三副枷鎖。

1)首先,看勞動收入分配情況。

在宏觀分配上看,在一個良好的橄欖型社會社會中,所有居民的收入的佔比,超過整個社會創造財富的50%以上。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社會創造的財富,超過一半都落入大財團和政府之手,那意味著這些財富是歸極少數人支配的。這樣如何能實現大多數的中層?社會又怎麼可能是橄欖型社會?

下圖是中國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與人均GDP的對比。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從這些年的統計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整個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與國家人均GDP的缺口越來越大,這些數據說明了居民的總體財富在整個國家收入分配中的佔比越來越小。

在和美國相關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到我國的勞動者報酬佔比偏低(見下圖)。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當前階段,我們的佔比大約在45%左右,而美國的佔比則在55%左右。

勞動者佔比45%,就意味著政府和企業拿走了大頭的財富——根據財政收入數據,下圖列出了2016年世界前15大經濟體的政府收入GDP佔比,美國和中國高居前2位。

如果考慮到我國全國五百強企業中,國有企業佔有一大部分,可以斷定我國政府對於社會財富的支配權力遠遠大於美國。可以這麼說,凡政府支配性地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社會,全部都是金字塔型社會結構。

2)其次,看資本收益分配

眾所周知,勞動+資本構成了財富積累。

然而,鑑於資本是有稀缺性的,所以人們就願意為資本支付“利息”,這部分利息收入,我將其稱為一個社會所創造的“金融財富”。

因為當代經濟體系的複雜性,普通的個人不可能直接將資本借貸給企業,我們都要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來實現資本借出的這個過程,但按道理來說,這些資本利得的大部分應該屬於有資本的普通人。

作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經濟體,中國的利率水平長期以來遠高於發達國家,這意味著中國這些年創造了大量的金融財富。可惜的是,中國的這些財富,絕大部分都歸了國有金融機構,普通民眾得到的,只是一點點的殘羹冷炙。

下面第一幅是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比較,第二幅圖是官方CPI漲幅與一年期存款利率的比較。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從第一幅圖可以看出,1998年開始,我國進入了銀行的黃金十年,也就是銀行躺著也掙錢的年代。因為人民幣的存貸利差被刻意維持在3%左右的超高水平,所以銀行躺著也能掙得盆滿缽滿。相比之下,世界上另外五大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瑞郎),其借和貸的利率差,一般連1%都不到。

第二幅圖中,一年期存款利率持續低於官方自己公佈的CPI指數。這意味著,民眾放在銀行裡的存款,剔除通貨膨脹之後實際上是負收入,去年存款100元,從數字上看今年變成了102元,實際的購買力卻變成了98元。

——這還是官方CPI數據,實際通脹數據,比這個還要大好多呢!

存款是實質負利率,利息差還這麼大,沒有投資渠道的普通人,如果去存款,等於是在白白給別人送錢——你如何讓他們不去到處尋找P二P這樣的“投資機會”呢?大多數P2P的確是赤裸裸的騙局,但某種程度上說,讓儲戶持續負收入的銀行,又何嘗不是呢?

3)最後,通貨膨脹的洗劫

下面這幅圖,是20年來,是人民銀行印鈔數量(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增長統計表。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可以看出,自1999年開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從3.3萬億元變化到36.3萬億元,整整增加了10倍,年化增長率為14.5%——這意味著,現在我們所使用的人民幣,平均每年都會被徵收14.5%的鑄幣稅。

除非你能找到年化超過14.5%的資產,並從這種資產價格上漲中獲益,否則,這個鑄幣稅是所有使用人民幣的人無法擺脫的。

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只是涉及到鑄幣稅問題,與現實社會的物價關係還比較遠,代表一個社會信用總量的廣義貨幣數據(M2),才能決定一個社會上到底有多少錢(信用)在流通。

下面的這幅圖,顯示的就是1978年以來,廣義人民幣供應量如何從1100多億,增長到現在的170萬億——算下來,其年化增長率居然高達21%!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我們的中產夢,為什麼這麼難?

在這種貨幣擴張速度之下,凡是想要變身中產的普通人,至少要找到接近廣義貨幣增長率的收益產品啊!

——問題在於,平均年化21%的收益,這是股神巴菲特才能達到的水準!

你要擁有巴菲特的能力,才能在中國博取一個普通中產階級的地位,你說說中國人的中產夢到底難不難?

------

以上三個因素,徹底決定了廣大普通民眾想要通過誠懇勞動、勤奮工作來上升到中產階級,實在都太太太太太難了,中國的勞動者已然成為食物鏈中最被鄙視的那個階層。

那怎麼才能上去呢?

答案是:炒房炒股炒石頭,參與金融投機,開P2P公司、搞傳銷……

當絕大多數民眾都醒悟過來,中國這個社會靠著“努力創造”和“誠實勞動”根本不可能上升到中產階級,這就會逼著他們不得不參與到各項投機活動中來,這正是當今社會各類傳銷和金融騙局層出不窮的核心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