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魯迅全集我都看過了,為啥還是不會寫作?

今夜的月


這位朋友,你確定整個《魯迅全集》20卷,你都讀了?包括每篇無聊的日記?如果真是一篇不落地讀了,那你就是我的偶像。我很少崇拜偶像,在你之前,我只有一個偶像,那就是魯迅。\r

魯迅成為我的偶像始於初中時,那個時候的魯迅尚未被踢出語文課本,先生的作品佔據了語文相當大的比重,是絕對的主流派。《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論雷峰塔的倒掉》《“友邦驚詫”論》《孔乙己》《藤野先生》等等,哪一篇都耳熟能詳。記得有一個星期天,我從家裡討要了兩塊錢,騎上腳踏車,狂奔30多里,從縣城書店買回一本先生的《華蓋集》。其實對那個年齡的我來說,《華蓋集》實在是太難理解了,但就是對魯迅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也許正如當今的追星族一樣,對某一明星喜歡得莫名其妙。\r

師範畢業的那一年,追星追到高潮,我毫不吝惜地掏出60多塊錢,大概一個多月的工資,從縣新華書店馱回一套20冊精裝《魯迅全集》,算是點綴了我那貧乏空洞的書架。有了先生的陪伴,枯燥而無趣的鄉村小學教師生活,好像漸漸投進了一絲光亮,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慚愧的是,直到現在,我也沒能把先生的文字全部讀完。\r

我也喜歡隨手寫點兒文字,那麼讀《魯迅全集》和寫作有沒有關係呢?魯迅在決心棄醫從文、以筆為槍從事文學創作時,應該並不曾讀過自己的全集的,但魯迅的文章和他當年埋頭故紙堆、整理古文字的那段經歷,是斷然割不斷聯繫的。所以要學寫作,書還是要讀的,而且要多讀。\r

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詩人對讀書和寫作的體悟。雖說詩人們不乏“神來之筆、有如天助”,但老天爺不會哪天心血來潮,賜靈感於腹內空空之人,只有那些“腹有詩書”的飽讀之士,才有運氣接受上天的眷顧和垂青,筆下流淌出靈動的文字。明人書畫家董其昌還告訴我們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閉門讀書,容易讀成書呆子;走出家門,投身社會,親近自然,讓肚裡的學問得以“反芻”——經得起實踐的認證和檢驗,才算消化,成為身體所需的營養。\r

雖然身為沒有生過孩子的男人,但我還是想以女人為例:寫作大概猶如生孩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一個高投入低產出的活兒。讀一篇,寫十篇,那是肚裡有貨的天才;讀十篇,寫一篇,那是厚積薄發的聖人;讀百篇,寫一篇,那是博古通今的大師;讀千篇,寫一篇,那是文壇高手;讀萬篇,寫一篇,那才是我們普通人蹺蹺腳、努努力,有望企及的目標。\r

借用莫言的話,從模仿開始吧。魯迅先生的語言,嬉笑怒罵中不乏幽默的因子,字裡行間無不飽含悲天憫人的情懷。先摹形似,再練神似,慢慢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大家”的頭銜就離你不遠了。\r

把我胡謅的幾句詩送給這位朋友:\r

要想成文,書需多讀;\r

閉門造車,下筆無途;\r

走出門去,風吹霧無;\r

信手拈來,車輕路熟。\r

【 文 / 讀史品文 】\r





讀史品文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課本中間有大量的魯迅雜文。這些雜文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革命性和戰鬥性。畢竟那是文革中期,上世紀70年代初期。記得每次上語文課,我們的語文老師(當時同學們私下把這個老師稱作為一個充滿了革命情懷,充滿了仇恨的右派分子)最喜歡魯迅的作品,除了課本上的這些,還推薦了,我們全班人手一本魯迅的著作。我也在這個時期在鎮上唯一的小新華書店買了好多魯迅的作品。至今還在我的眾多的藏書中收藏。至今還記得語文老師上魯迅作品課的時候充滿對階級敵人仇恨的演講。對我們這些出身不好的地富反壞右分子的子女的瘋狂而仇視眼神。她原是某著名的大報的主編。5七年成為右派,被髮配到這個,三省交界的偏遠的山區小鎮。據說為了生存,他低三下四的去小鎮上找當地的領導哭訴,希望能找到混口飯吃的地方。結果當地的領導開恩讓他到中學去當語文老師。大家都知道他有一肚子的冤屈,沒有一個人跟他計較。他是我們大家公認的魯迅的好學生(他最崇拜魯迅口口聲聲的自稱是魯迅的忠實學生)。具有魯迅的革命精神。後來和所有的右派一樣,他平反了,又回到了那個城市,又做了那個大報的主編。結果為了代遇大鬧一場翹辮子了,嗚呼哀哉。後來我們這些同學為紀念他,還專門聚會過,公認他是現實生活中的魯迅。一個充滿了革命激情和階級仇恨的人。哀哉!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


樹165323956


首先,我很佩服你,能把魯迅的作品全部看完,也終於找到和我一樣差不多通讀魯迅的文章的人,我不知道你花了多久時間看完的,亦或是就是瀏覽一遍。我是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魯迅的書,從當初的三味書屋到社戲再到孔乙己,有些作品在當時的條件下是根本沒有可能買到的,只有在課本亦或者跟老師那裡借書方能解掉對他的文章的渴望。包括讀高中,外面有了借書的地方,大學有了圖書館,這樣慢慢的讀完了魯迅的文章,包括出來工作,依然買了魯迅的書。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會在書架上拿下三本書放在床頭,其中一本必有魯迅的書。

魯迅全集,我也有一套,不過是全套8冊的。還有全卷20冊,有12冊的,也就是說不同冊的價格也就不一樣,封面和材質也就不一樣了。我不知道你看的全集是哪冊,但是能有魯迅全集,肯定說明你曾喜歡過魯迅。

迴歸主題,看完魯迅全集,為啥還不會寫作?你有這種感覺就對了,不要說讀,哪怕是精讀,對你我們而言,也還是不會寫作。寫作,不是集一家之作品,而是要集眾家之言,寫作不僅僅是要多讀書,而且需要平常多看多記,寫作不僅僅要求你的文筆基礎,還有所謂的靈感,對於一件事你當時的想法,寫日記也是一個鍛鍊文筆的辦法。韓寒這種天才就不說了,讀書不怎麼樣,但是文學天賦確實佩服,但畢竟我們不是天才。比如張愛玲,她的文章喜歡寫月亮,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基本都是白天才睡覺,一晚一晚的看月亮的變化,才會寫出關於月亮的精彩語句,在張愛玲小說裡有很多部都有描寫月亮的。

寫作的提升並不僅僅是讀名家的全集,就可以了,那樣寫作也太簡單了。如果連一個文學基本常識都不知道,哪怕讀完中國文學所有大家的作品,依然沒用。我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一個星期交一篇作文上去,那個老師真的是挺負責的,包括標點符號的錯誤都會指正,甚至每次上完課,都會講一些語文的基礎。而那個時候的我,並沒有認真聽講,錯失了打基礎的最好時機。而且靈感也很重要,我記得我們有一次春遊,我寫了一篇作文,我的故鄉,得到全班最高分,那時老師對我說,推送這篇入選作文選,奈何的是,不久之後他就被調走了,而這不僅成了遺憾,這麼好的老師,也成了回憶。

所以,你看魯迅全集,肯定對你有所幫助,也會讓你受益匪淺。但跟會不會寫作並不搭嘎。前提是文學基礎也要跟上。張愛玲寫紅樓夢魘,以十年時間研究《紅樓夢》,說明寫作並沒那麼容易的,《紅樓夢魘》挺好看的。所以寫作,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


PL2414


自己動手寫了嗎?以前有個河北師大的學生素描畫得不好。他拿著自己的畫去問當時在河北很有名的老師,說我的素描有哪些問題。那個老師說,你先畫兩千張再來問我。他真的回去很認真地畫了兩千張。帶著新畫的素描去找那個老師。那個老師說,你的素描現在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兩千張,大學生畫素描都是兩開的,你知道要畫多長時間嗎?我們練精細素描的時候,一個星期一副作業。當然其中還有別的課要上。我最精細的素描作業是畫了兩個星期,一副皮手套。還是加班加點畫出來的。我不知道他兩千張都畫了什麼。好像說是從大一開始畫到快畢業了才畫夠的。但僅僅是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並不是畫得很好。所以呢,想寫好文章,光讀不行,一定要寫。寫得少,你讀也是瞎讀,根本讀不懂。讀了也僅僅是停留在知道的層次。讀書是看山是山,寫夠一定量,再讀會看山不是山,然後再寫,再讀,是看山還是山。


亦非臺2018


寫作,閱讀是必須的準備工作。

你能讀完《魯迅全集》,應該說為思考和表達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閱讀不等於寫作。

寫作除了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

魯迅的思想方法和寫作技巧、語言功力可以學習,但魯迅的生活積累是不能代替你的生活積累的。

你和魯迅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代。

魯迅反帝反封建,對於社會投槍加匕首。

我們這個時代,可以照搬嗎?

魯迅紙質傳媒時代,我們信息網絡音像時代。

魯迅時代,對於地球的未來信心滿滿,樂觀期待,今天,地球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待著我們。

……



大悔憶智冰


針對這個提問說幾句。

某天某日接一朋友電話說他的一朋友想邀我k歌,我喜歡跟業餘歌者中水平高些的歌友K歌,是想有個相互學習,提高的機會。我朋友說那人喜歡唱歌。好!我欣然前往。結果那位朋友連起碼的音調都唱跑了,更不談節奏的合拍了。寫這幾行字就可以回答你讀了《魯迅全集》而不會寫作的問題了。想唱歌與會唱歌是兩個概念,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如此,會閱讀和會寫作同樣也是兩回事。讀萬卷書與行千里路須結伴而為,光死讀書沒用,要深入生活,與公眾為伴,聽其言,聞其音,最好"三同"。魯迅先生生在那個時代,他也深入大眾,他也體會民情,全用腳來丈量社會深層次的東西,故此才有"吶喊"才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的文字面世。若要寫作,也要一步步來,一鍬挖不了一口井,它是要備有紮實的學問功底,要有一顆甘於寂寞的心,才能坐得住,寫得下。祈願提問者有作品早日問世!


秋風秋雨聽秋聲


看過全集,就會寫作,哪麼,作家的工價,也就和抬毛石的工價差不多了。倒是,魯迅先生,沒有出生的時候,也有很多很多作家,詩人,詞人。個人認為,魯迅先生,開初的專業是學醫,後來改行,寫字,從始致終,他未曾想過要當作家,這個行業,在他眼裡,並不十分看好。打過比仿,有點好象,有的官人,真正目的是錢,而不是官。魯迅先生,寫字的目的是,和人們講講一些故事,比如人血饅頭,孔乙已,等等,來誘導他旁邊的人,閒著的時間,可以動動大腦。勝致,提醒人們,要到某個地方,不一定要走,有人走過的路,也許還有,更近的路,如果,有人提把刀,或者,再請上一些人,也拿上,把新路上刺和毒蛇,都給砍了,走來走去,走的人多了,就變成路。想當作家,又去看魯迅全集,好象是,志願是宇航員的學生,不知怎麼的,整進了,修地鐵的學校。


用戶9067524622729


天啊!如果看一遍魯 迅全集就會寫作了,那我也早成作家了。因為四十多年前我就看過N遍,並且還能背誦好多名篇片段哪。尤其選入教材的那些,相信大部分人幾乎都能倒背如流,可有幾人能有魯 迅的文筆,嬉 笑 怒 罵皆成文章?又有幾篇文章能像魯迅那樣的犀 利深 邃?



我覺得寫文章也相當於蓋大樓,既要有鋼筋水泥等原材料,還要有設計師的設計圖,更要有建築師的精湛手藝,只有各個方面的完美結合才能出精品。否則,就出豆 腐 渣工程或者不入流的贗品。


“原材料”(即素材)可以積累,多讀多看,尤其是中外名著要仔細的看,有的東西一遍兩遍根本理解不了作品精髓,更不要說走馬觀花了。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要多動筆寫,寫不好不要緊,只要能把事情敘述明白,哪怕是流 水 賬也要多寫多記。相信堅持一段時間肯定會有進步的。“設計圖”可以學習,比如想寫什麼體裁的文章就按照規則去寫。如小說要有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三要素。記敘文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詩詞講究平仄韻律意境等。


至於“手藝”應該是有天賦的。有道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無論幹什麼都有天 賦,寫作也不例外。有天賦的人處處能發現素材,事事能找到靈感,篇篇能寫出亮點。無天賦的人即使挖 空 心 思、搜 腸 刮 肚也不一定能拼出好文章。如果不是想當作家,(當然想當作家的人,問我也沒有用,因為我也是菜鳥)如果不是對自己有文字要求,那就按照各種體材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意願堅持不懈地寫就行了,走自己的路,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說。也許將來某一天你就成了張若虛,來個一首壓全唐哪!😄😄😄


有道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想寫就大膽的去寫吧!咱成不了文豪、詩聖、詞仙,自娛自樂總可以吧!魯迅先生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張宗昌總是冒充文人寫沒有平仄韻律的詩,也就成了打油詩的鼻祖。年輕人,彆著急,慢慢努力吧!


林林媽媽


看到這樣的問題,總忍不住想說兩句。你應該這樣問:“為什麼現代人讀的書比古代人或近代人多得多,而且上學的時間也長得多,為啥現代就再難出經典的作品?”

就如相貌吧,記得30年前,街上要有一個美女經過,回頭率百分百。今日,誰還有此感覺?恐怕首先想到的是整容了嗎?化妝了嗎?

今日的文章也如此,初見還有幾分驚豔,再見就索然無味。何則?套路太多,一眼望去,都是流水線作品,沒有辨識度。如此重視教育,卻鮮有好文。嗟夫!世上再無離騷,再無滕黃閣序,豈不痛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骨子裡的美是模仿不出來的,古人用靈魂在寫作,今人用模版在填空,如此又何異於東施效顰?




讀春秋思無忌


首先應該釐清一個概念,你所說的寫作指的是什麼?是公文、新聞、專業文章還是文學作品?如果指文學作品,我認為那不叫寫作,嚴格意義上講,那應該叫創作。

熟讀魯迅跟寫作有沒有關係?應該說既有又沒有。說有,魯迅的文風,語言的辛辣,思想的深刻,不可能不對讀者產生深刻的影響。說沒有,是因為讀書和寫作是兩回事。寫作,尤其是文學創作,需要有激情,寫作熱情,寫作興趣,和基本訓練。

我以為,你所說的不會寫,是缺少寫作的興趣,寫作的熱情,創作的衝動。

讀書需要動的是腦,而寫作不僅需要動腦,更需要的是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