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曾经,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在众多答案中,一个叫作“爱酱”的网友的回答获得了近2万个赞。

他是这样说的。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坐在车里,看着天色由明变暗,路灯一个接一个地亮起。听着雨点淅淅沥沥地敲打着车窗,伴着车里轻柔的钢琴声。

点燃一支烟,皱着眉头深吸一口,闭着眼睛缓缓吐出来,在袅袅的烟雾中睁开眼睛。

年少时不懂,以为这是一种矫情。如今才明白,与其说矫情,不如说是一种这是一种自我慰藉。

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成长是一个从士兵到将军的过程,背负越来越多的责任,无论愿不愿意,你都要把自己过成一支队伍。

你不再是你自己一个人,你是子女,是父母,是朋友,是同事。你每天马不停蹄风风火火,你给家人换了大房子,买了新车子,你在子女、父母、朋友、同事的角色中切换自如,却在某天路过一个街角咖啡馆时,突然发现内心有多么渴望独自坐下来喝杯咖啡。

没有沮丧,也不是孤独。你只是发现,当你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品尝一杯咖啡时,才终于觉得生活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不用考虑任何人的感受。

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知日》杂志曾这样描述现代日本的年轻人,他们越来越不快乐,是因为他们连娱乐和度假都工工整整地写入年度计划,任何一项计划有延迟或者未完成,都会引发他们的自我怀疑与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孤单和不快乐,是因为活得太满,太有目的。

在工作中完成一件又一件任务,为了那一个又一个结果。下班后千篇一律地规划,回家,做饭,做家务,带孩子,管孩子学习……精疲力尽之后,第二天又是如此反复。

这是现代人生活的普遍现象,就像一张柔软又无比坚硬的网,你不会觉得不舒服,却又让你无处可逃。

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台湾作家龙应台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抽点时间出门散步,在家附近的山路上,看花猫嬉戏,看花开花落。她说,只有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独处,看似漫无目的,却能放下一切,放空自己,找到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时刻,就像金子一样撒地日常生活的沙砾中。这一刻,你只有自己,不用管明天和未来,不用管手机和工作,也不用管孩子和父母,不用向任何人证明自己,你只需要静静地和自己说说话,听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用独处的时光,抚慰无处安放的灵魂

独处的时光有时总让人难以言语。说不出来由,也讲不出目的。

就在这珍贵的时光里,你在每件微小的事物上看到自己。一杯咖啡,一份甜点,陌生人走过的身影。你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感受世间带来的美好。

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你安住在当下,抽离一切身外之物,感受着自己赤裸的灵魂。

在生活像时钟一样永不停歇转动的时代,独处就像一条通往秘密花园的小径。这里有风景、音乐、美食、空气、微风,还有内心深处那无处安放的灵魂。

END

作者

厅小猫,湖南娄底人,水瓶矫情女,欢乐女神经,爱写些有的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