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領導執行力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是否有了動力就一定有好的執行力呢?回答是否定的。一個人的執行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職業素養,古語說,“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光有強勁的動力而不具備行動的能力,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這方面的問題在企業中表現得十分突出。

一方面企業強調任人唯賢,一方面卻在大量使用老鄉、親屬;一方面強調提升工作和產品質量,一方面卻捨不得花錢對員工進行培訓。

這樣一來,幹部隊伍和員工隊伍的素質一直處於低下水平,這樣的一支團隊怎麼會有卓越的執行力呢?通常執行力低下的原因有三:

第一,輕重失調。

很多企業都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與可行性的實施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疲於奔命地平衡各項目標之間孰先孰後的衝突。而由於戰略的不清晰,高層在企業將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問題上經常產生衝突。最後的結果是,組織竭力想做很多事情,卻沒有做出任何一個足以保證組織長期成功的關鍵行為。

確定目標的優先次序要求管理層具備從諸多的競爭需求中選擇關鍵業務問題的能力。輕重失調緣於對角色的模糊(我不知道做什麼)、角色衝突(優先要做的事情之間相互競爭與衝突),以及角色過多(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卻不能做好所有的這些事情)。

有時候,領導由於需要解決太多無法預料的問題,導致他無法判定哪項任務是需要優先解決的而失去章法。隨之而來的是,需要耗費的資源(時間、金錢等)越來越多,中層管理者需要投人更多的控制權以支配更多的資源來做出決策。於是,決策權日益集中化,資源控制越來越緊,而由於大量的決策權都掌握在高層手裡,有效解決問題的決策面臨著時間與效率上的巨大障礙。

第二,過程重於結果。

當人們更重視過程而非他們所取得的結果時,價值標準就發生了改變。例如,如果所做的事情對促進組織成功意義不大,企業根本就不會列人考慮的範疇。但如果價值標準是反過來的,領導工作努力,卻不是忙於組織非常需要完成的任務,這種對結果的偏見很容易使執行化於無形。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多數中層領導都認為,努力解決問題所帶來的風險要等於或大於所獲得的獎勵。採取主動卻不能獲得相應的獎勵,或是組織並不能容忍他們努力改善企業經營績效過程中所伴隨的失誤時,領導採取創新行為的意向就大為減弱。因為,創新往往就意味著冒險。

這種情況下,領導都會把注意力轉向那些對評估效果有關的目標,或是做一些中層領導極力支持的事情。隨之而來的是,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大大減弱,他們的投人與努力都朝著形式上的業績評估傾斜,而正是這些形式上的計劃給組織帶來了危害。

第三,對現實感到無能為力。

無能為力是指組織成員認識到了公司存在問題,但卻缺乏解決問題、執行方案的權力與控制力。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責任與義務不明確,二是控制過嚴,三是資源不足。

當中層領導缺乏明確的責任與義務採取行動或賦予權力解決問題時,執行難就隨之出現。在我們的調查中,多數中層領導都認為,他們在組織內面對一些重要問題時缺乏明確的權責。只有不到20%的中層領導認為,他們在組織內面對重要的運營問題時,有明晰的責任與義務去解決。

當產品與服務的研發與上市需要各個不同的業務部門以快捷的協作方式進行時,執行力就變得特別重要。當組織內的人員都不清楚誰應該為解決某一個問題負責時,時間與精力的浪費等一系列問題就出現了,跨部門協作的問題就更為嚴重。

由於普遍缺乏解決跨部門問題及利益衝突的技巧,引發了無數的爭論與協調。結果是投入超量,協調失敗,包括時間在內的巨大成本浪費。

組織控制是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與流程來實現的。但很多企業的控制機制在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及執行決策時卻極其困難。特別是,授權層級太多,控制過死都限制了執行能力。

控制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層領導對績效壓力的反應方式。當績效比較糟糕時,中層領導會面臨業績改善的巨大壓力,變得控制更死,減少了對下屬的授權,而這樣也就削弱了下屬的執行能力。

當權力被上司緊緊摸在手上時,積極的執行就會變得尤其困難。只有在領導認為他們的權力仍在自己的牢牢控制之中,感到可以放心實施時,他們才會開始醞釀授權行為。執行的前提是信任被授權人。

一箇中層領導曾經說過:“在過去,你可以找職能經理構建一個團隊來做一項事情。現在由於每個人都非常緊張,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了。”在人們著手解決組織難題的時候,資源的不足尤其讓人感到棘手,但這些都是執行力方案時不可或缺的支持。

中層領導執行力低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如何提高個人的執行力

我們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那在工作過程中,就需要提升個人執行力,一方面是要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鍊來增強自身素質,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態度。那麼,如何樹立積極正確的工作態度?我認為,關鍵是要在工作中實踐好“嚴、實、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著眼於“嚴”,積極進取,增強責任意識。責任心和進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責任心強弱,決定執行力度的大小;進取心強弱,決定執行效果的好壞。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職業心態。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調整到最嚴,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決不消極應付、敷衍塞責、推卸責任。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二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幹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每個人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就能幹出一番事業。好高騖遠、作風漂浮,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發揚嚴謹務實、勤勉刻苦的精神,堅決克服誇誇其談、評頭論足的毛病。真正靜下心來,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成效,幹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養成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良好習慣。

三要著眼於“快”,只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強化時間觀念和效率意識,弘揚“立即行動、馬上就辦”的工作理念。堅決克服工作懶散、辦事拖拉的惡習。

每項工作都要立足一個“早”字,落實一個“快”字,抓緊時機、加快節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刻把握工作進度,做到爭分奪秒,趕前不趕後,養成雷厲風行、乾淨利落的良好習慣。

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創新,才有發展。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變化日趨迅猛的今天,創新和應變能力已成為推進發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執行力,就必須具備較強的改革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決克服無所用心、生搬硬套的問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執行指令。

提升個人的執行力,首先要統一企業的文化思想,加強企業的執行力度,需要建立完善的企業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