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怎麼區分?

高中低的收入水平只能從工薪族範圍來看,因為商人或者職業投資人的收入差距十分巨大,有的月入萬計,有的月入億計,無法和工薪族放一起比較。

目前一線城市人均稅後月收入7千左右,新一線和二線人均5千左右,三四線人均3500左右,五線3000左右,雖然這個數字可能比大多人的實際收入略高,但畢竟這是均值,現在高薪職業越來越多,月入上萬的在二三線城市也已經很常見。

如果收入中位數算普通收入的標杆,那麼上浮50%左右大概為各地低收入的上限,也就是傳說中大眾收入者裡邊的較高水平。比如一線12000,二線7500,三四線5200,五線4500。

中等收入範圍越是在大城市跨度就越大,月入1.2萬-5萬在一線都屬於中等收入,新一線和二線為7500-3萬,三四線5200-2.5萬,五線4500-2萬,這都是中等收入範疇,超出值上限的,一律都是高收入。而達到年收入34萬以上的,在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都屬於中產階層了,這是有據可循的數字。

高收入者在工薪範疇的上限大概是200萬,這個數字之內,有一些高精尖的研發人員和高端金融業人員,但這個數字之上,要麼是企業省一級公司管理層高管,要麼是自己當老闆同時又領工資的。很多頂級富豪給自己開出的工資也就是年薪幾百萬,再高的就跟工資沒關係了。

說過普通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再說說低收入,由於各地區經濟的最低保障標準不統一,所以沒辦法一概而論,但是低於人均稅後月薪40%的,基本都屬於低收入範圍了,一線4200以下,二線3000以下,三四線2100以下,五線1800以下。低於這個水平的,應該已經不是靠工資生活的,也就不好統計,多窮的也有。

在我國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怎麼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