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我的家鄉盛產紅薯,每年紅薯收穫後,一部分做成紅薯粉欠,用來做紅薯粉條,做涼粉,做皮渣…一部分儲藏在農村才有的挖的很深的地窖裡面,儲存好的話,可以放到來年,隨吃隨取。以前光景不好的時候,捨不得吃白麵,紅薯一度作為冬天早晚餐的主食。還有一部分紅薯切成片,曬乾後,磨成面,就是紅薯面,面的顏色不好看,比較黑。但是紅薯面蒸成窩頭極黏牙,帶點甜味。有時候農忙過去或者陰雨天比較閒的時候,媽媽會給我們蒸紅薯面窩頭,我覺得只吃紅薯面窩頭沒那麼好吃,也不喜歡吃。可是紅薯面窩頭做成紅薯面餄烙,炒一下,味道就大不一樣了,能吃好多。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我們會去借鄰居或者村裡人壓餄烙的工具,老家稱為—餄烙床子,老家那種餄烙床子大多是類似農村以前那種木頭長條板凳,中間開一個圓形的洞,上面是一個依靠槓桿原理做成的一個簡單工具,也有用鐵焊製成的餄烙床子。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紅薯面窩頭蒸好後,趁熱放到餄烙床子裡面,壓出來就成了粗細均勻的細長條狀了。小孩子每到這個時候總是比較期待,最喜歡壓餄烙,可是力氣小,這時候窩頭還比較熱,黏性很大,很難壓下去,小孩子使出渾身力氣,騎到上面,好幾個小孩也很難壓出完美的餄烙,這個時候大人就沒了耐心,很快把餄烙壓出來,晾到用高粱杆製成的篦子上。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等到稍微涼點的時候,柴火鍋放油,倒入餄烙面翻炒,此時需要加入一項極為重要的調味蔬菜,老家山上長的野韭菜,野韭菜算是點睛之筆,因是自然生長,味道鮮美,濃郁。加入韭菜的瞬間,這個味道會從鍋裡飄散出來,調動起你的味蕾。除了韭菜,還有加入食醋調味,食醋也是用山泉水搭配純糧釀造,入口綿香,回味悠長,餄烙配上韭菜和食醋,微甜帶酸,摻雜著野韭菜特有的香味。呵,真是人間美味!!!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過去這麼多年,現在好多年沒有吃過炒紅薯面餄烙,可是永遠也忘不了這個味道!這個味道也永遠刻在了心裡和舌頭上。我很想再吃一碗用柴火鐵鍋炒的紅薯面餄烙,再吃一碗已經悄悄溜走的童年。你呢?吃過沒?(圖片均來源於網上,尊重原作者版權)

邯鄲西部山區童年美味,農村的紅薯面餄烙,你吃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