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主帥先開溜,稱:我不在其必降,結果敵軍真的紛紛投降

自古以來,兩軍對壘,勝負的關鍵往往是主帥所做出的決定,一個主帥對於軍隊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就算是臨陣換帥,對於軍隊士氣的提升以及戰鬥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更何況是交戰之時,缺少主帥。然而在有一場戰役中,一個軍隊在主帥逃走之後還能取得勝利,並且讓敵方大將向其投降,這個投降的大將叫李日越,這個逃走的主帥名為李光弼。

兩軍交戰主帥先開溜,稱:我不在其必降,結果敵軍真的紛紛投降

李光弼是柳城契丹族人,左羽林大將軍的第四個兒子,虎父無犬子,李光弼自幼時起性格嚴肅,性情堅毅,而且在騎射一道上極為擅長,喜讀《漢書》,治理軍隊上非常嚴厲,剛進入軍隊之時便被任命為左衛府的左郎將。在安史之亂時,被賞識他的郭子儀推薦給了玄宗,之後被任命為河東節度副使並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三年後,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在762年,袁晁聚眾起義之時派遣手下部將對義軍進行鎮壓,進而被封為臨淮郡王。

兩軍交戰主帥先開溜,稱:我不在其必降,結果敵軍真的紛紛投降

李光弼在參與平息安史之亂的過程中,運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獲得了諸多勝利,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獲得免死券。他雖名氣比不上郭子儀,但是戰功在當時無人能及,與其並稱為“李郭”。

兩軍交戰主帥先開溜,稱:我不在其必降,結果敵軍真的紛紛投降

就是這樣一位戰功第一,治軍有方,軍事才能強大的主帥,在某一次戰鬥中未戰先溜,而這看似荒唐的做法,卻能夠取得勝利並使敵方大將歸降。

兩軍交戰主帥先開溜,稱:我不在其必降,結果敵軍真的紛紛投降

在李光弼與史思明對峙於黃河兩岸時,史思明自知耗不過唐軍便使計斷其糧道,扼守河清渡,李光弼親自帶領軍隊駐守野水渡,史思明便對手下的猛將李日越說李光弼此人擅守城,不善野戰,並讓其帶領五百精兵活捉李光弼,若是抓不住就不用回來了。當李日越偷摸接近唐軍的時候,聽到了唐軍的喊叫聲,便知自己中計了,早在他來之前李光弼已經溜走,在走之前對手下雍希顥說到:“史思明一定會派自己手下其中一名猛將來抓我,你帶領軍隊在這裡等敵軍到來,無須交戰,我先走了,若是敵方投降帶他來見我。”這話一出,雍希顥深感莫名,哪曾見過這樣的主帥,在兩軍對壘前溜走,還說敵方會歸降,而如今雍希顥明白了。在李日越向唐軍詢問一番之後,對部下說到:“我接到的命令是活捉李光弼,而今李光弼不在,完不成任務回去就是一個死字,不如歸降。”然後帶著手下五百精銳投降。

這場戰役就是兩位主帥之間的較量,李光弼能做出未戰先溜這個舉動也是因為他對史思明瞭解極深,使得這種看似不合理的舉動也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使唐軍沒有浪費任何的兵力便取得了勝利,得到了敵方一員猛將以及五百精兵的歸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