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同位分」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

“同位分”要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缺少這3個要素的支撐,容易導致報考失敗。近幾年志願填報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已經學會了利用《一分一段表》報志願。今天,跟2019年考生和家長談談彈性“同位分”的用法。

“同位分”,顧名思義,就是往年相同位次對應的分數,一般來講,同位分對選院校定專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要查到上年或前年的“同位分”,就需要藉助對應年份的《一分一段表》。

高考:“同位分”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

如山東高考今年理科省位次8000名是628分,查到8000名之後,心中就不要再有628這個分數了,因為在此後報考過程中,我們只需要用另一個分數來代替,也就是2017年和2016年同位次對應的分數,即同位分。查《一分一段》得到,山東高考2017年8000名同位分是622分,2016年是638分。

那麼,山東考生8000名可以報考哪些院校、哪些專業,基本就指望這兩個同位分來定位。比如山東大學2017年提檔分是623分7900名,今年考慮到招生計劃少量增加的要素,在不考慮挑專業的情況下,8000名相當於622分可報,629分比8000名還高几百個位次,所以被錄取的可能性很高。這就是“同位分”的妙用。

高考:“同位分”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

那麼,為什麼今年很多考生髮現“同位分”不好用,紛紛出了意外呢?

首先我們剛才舉例提到的8000名甚至10000名附近的考生,一分200或300人,這些孩子因為選擇方向和志願填報方式不同,比如有的去更低的211挑王牌專業,分流比較容易,竟然不算激烈,畢竟能考到這個位次的在考生中不過3%-5%。我們以前就講過,只有985、211重本考生才特別適合直接拿“同位分”報考。

高考:“同位分”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

而中等分數報考普通大學的考生,一分超過600人,甚至上千人非常普遍,分佈過於密集,又都去追所謂的好大學好專業,分流困難,競爭激烈。那麼,這部分考生該怎麼報考,才能提高成功率呢?

我們再回頭看,這個同位分的產生過程,其實它叫“初始同位分”比較恰當。大家想想看,本來中等分數的“同位分”就有幾百上千人,去年的同位分與今年的同位分,會不會一定產生等效的報考價值?答案是:肯定不會!

高考:“同位分”與這3個要素結合,報考成功率最高

所以,大家在今後的報考過程中,還需要考慮高考人數、招生計劃和錄取規則這3個要素,才能提高報考命中率。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根據報考人數變化(特別是增加)、招生計劃變化(尤其是減少)和錄取規則(特別是專業級差),生成彈性“同位分”,為報考留出3-5分的餘量。

如果你查出的同位分是555分,不妨適度降低身價,以550的標準去選院校定專業,這回縮的5分就像彈簧一樣,留足了餘量,足以抵銷報考人數增加或招生計劃減少帶來的影響,那麼報考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至於錄取規則的影響,碰到“專業之間設級差”的院校,用彈性同位分去對號入座,線上的儘量就不要考慮了,一想多,就容易被調劑,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