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能隱忍的人,不僅臥薪嘗膽還嘗糞!

中國有很多很多韜光養晦的人,他們或一時不得志,不得不倚仗他人,活在他人的“屋簷”之下。但這些人往往又都是野心勃勃之輩,所以在他們不得志的時候經常隱藏自己的實力,甚至靠裝瘋賣傻,向對手錶明自己是個廢物,沒有任何威脅。


古代裝瘋賣傻的人不少,做的奇葩事也不少,像稱病臥床的司馬懿,假裝弱智兒的高洋,奪酒食、臥土壤的朱棣等等。而真正厲害的還數我們最熟悉的越王勾踐,為了隱藏自己竟然可以嘗糞。

歷史上最能隱忍的人,不僅臥薪嚐膽還嘗糞!

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眾所周知。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范蠡等人被送到吳國。勾踐與其夫人住在一間破小的石屋內,替夫差養馬,范蠡則成了夫差的奴僕。作為戰敗國俘虜,勾踐可謂受盡凌辱。

有一次夫差生病三個月還沒好,范蠡偷偷算了一卦,算出到三月壬申的時候病會好,然後建議勾踐“求其糞而嘗之,觀其顏色,當拜賀焉,言其不死”,趕緊去夫差那裡表忠心去。

勾踐於是去看望夫差。巧合的是,剛好碰到夫差大便完畢,勾踐“即以手取其便與惡而嘗之”,細細品嚐色、香、味,然後裝作一副很懂的樣子,說“王之疾至己巳日有瘳,至三月壬申病癒”。待夫差問其原因,勾踐說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夫差也忍不住讚道“仁人也”。

後來夫差果然在三月壬申病癒,就更加信任勾踐了。以至於伍子胥在夫差面前說勾踐壞話,夫差反而極力為他辯護,其中有一語“親嘗寡人之溲,是其慈也”。夫差徹底被勾踐的嘗糞之情矇蔽,對其相當信任,後來更是讓他回國,放虎歸山,最終導致吳國被滅,夫差自刎而死。

在吳國當牛做馬的三年裡,勾踐本本分分,做一個“聽話”的好僕人。為了保全自己,讓對手消除戒心,勾踐甚至做出“嘗糞”這一違反人類正常活動規律的事情來。其中的隱忍和耐性真的是前無古人了吧。

歷史上最能隱忍的人,不僅臥薪嚐膽還嘗糞!

諺語云:“萬事皆因忙中錯,好人半自苦中來。”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能心急,必要時候承受磨難。忍,是一種承擔,一種等候,也是對自己的考驗。在困難、屈辱面前,要能夠隱忍,一旦時機成熟,成功必然水到渠成。從古到今,許多事情都是在忍耐磨難後才達到成功的。釀酒又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釀酒師傅忍耐很多常人所不能忍的事情才成就了中國白酒。

萬兩黃金易得,好曲一兩難求,賈湖酒業傳承古法,堅持人工制曲。酒麴成型後,曲塊放入曲房,為了去除雜菌,保留釀酒所需的有益微生物,曲房內的溫度達到60攝氏度。為了保證好曲的品質,制曲匠人必須忍受高溫進入曲房內翻曲、堆曲。尤其是炎熱的盛夏,曲房溫度更高,匠人們在常人無法忍受的高溫環境中工作,他們任勞任怨,每天機械地重複規定操作程序。他們不比常人更耐熱,只是懂得忍耐,為賈湖酒業的酒釀造提供最強發酵動力。

歷史上最能隱忍的人,不僅臥薪嚐膽還嘗糞!

裝甑更是釀酒過程中的苦中苦。賈湖酒廠一直採用人工裝甑,人工裝甑講究的是“輕灑薄鋪”。酒醅要一鍬一鍬均勻地、一層一層地鋪灑到蒸鍋裡,大概需要600-700鍬。據說,光“輕撒勻鋪”這一個動作,有感覺的工人至少要練兩三年,有的工人則二十年也掌握不了這個動作。如此常年累月、循環往復,裝甑師傅們從最初的十指磨出血泡到後來的累積成繭,成為一個個“繭刀手”。

歷史上最能隱忍的人,不僅臥薪嚐膽還嘗糞!

正是出於對釀酒的熱愛和追求,他們不避艱苦,把精神、情感、乃至魂魄傾注其中,在追求中自得其樂,最終造就了陳香自然,幽雅諧調,綿柔醇厚的賈湖美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