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越王勾踐兵敗吳王夫差後,假裝投降,在吳國飽受屈辱,每天嘗苦膽以提醒自己不忘亡國之恥,終博得吳王信任,被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勵精圖治,終究越打敗了吳國。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原文】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臺,文王囚麥裡,晉重鬥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志會稽之恥邪?”

身白操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譯文】

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裡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臺,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裡,晉文公重鬥(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

由此看來,(憂患)為什麼就不能轉化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踐返回國土,於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臥處抬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

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

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嚐嚐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

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

公元前478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歡迎關注 ,讓思想充實生活。謝謝您的閱讀!衷心感謝來自網絡的被採信息源!我們注重於分享,如有侵權必刪。

《臥薪嚐膽》原文、譯文及歷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