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資訊理論揭開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祕詭異面紗

科學理論本質上是面向客觀世界的,儘管在認知過程中也避免不了主觀的影響,但科學理論在原則上必須堅持客觀性立場,這是科學的基本態度。不過,正當我們醉心於現代科學的成就時,猛然發現現代科學居然也在悄悄地脫離客觀性立場,開始轉向主觀世界了。早在相對論提出後,現代科學就逐漸產生了一股相對性主觀思潮。如有人就根據狹義相對論,得出了時間變慢的結論,而事實上時間變慢的這個觀點是基於一個主觀相對的錯覺:當你的速度接近光速時,你周圍的那些以光速運行的信息就顯得相對慢了。也即是說,這只是時間相對變慢,而不是真的時間變慢,時間永遠都是一維的均勻流失的矢量,根本不存在變快和變慢的情況,但在西方人的片面分析思維影響下,由於有一些人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卻把這種相對的時間變慢當做了絕對的時間變慢了,並由此得出了可以在宇宙飛船中可以無限延長生命的結論來。不僅如此,相對主義思潮的湧動,也使得相當一部分科學大咖,完全超出客觀世界的可能性,甚至得出了超光速、時間倒流、多維空間的純主觀性謬論。

在這種相對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量子力學也被逐漸帶進了主觀世界,特別是,如今被炒得熱火朝天的“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正在走向詭異神秘化!而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國際上居然還掀起了所謂量子算法和量子計算機研製的狂潮。那個原本在科技領域中非常堅實的客觀實在基石搖搖欲墜,人類整個認知領域正在風雨飄搖,尤其是那個薛定諤“妖貓”還在“狂虐”那些所謂精英的智商。下面我們將揭開其神秘面紗!

一 “量子疊加”是主觀臆斷性產物,非真實物理現象

這兒首先涉及到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這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的著名思想實驗,該試驗的目的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推演到宏觀世界。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結果。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才能確定。

統一信息論揭開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為了顯示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他們將能這種體現貓生死疊加的疊加原理視為量子力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並用以說明波函數的性質。如果ψ1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1,ψ2也是體系的一個本徵態,對應的本徵值為A2,根據薛定諤方程的線性關係,ψ=C1ψ1+C2ψ2也是體系一個可能的存在狀態。這也如果在這個狀態下對可觀察量A進行測量,測量到的A值既有可能是A1也有可能是A2,相應的概率之比為 |C1|2/ |C2|2。A在三維全空間的平均值為

這樣,在數學公式的包裝下,疊加原理看起來很像一個科學命題,這是最能迷惑人心的地方,但其錯誤性也是經不起分析的。“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的錯誤就在於將客觀世界加入了主觀性因素,並將這種主觀性因素或主客觀混合的東西當作客觀性。他們的邏輯是:觀測前的貓存在生死疊加的疊加態,如果不觀測就無法發現真實的情況,但觀測後又會因為觀測而改變結果。於是,他們就認為這種主觀性觀測以及疊加態等都屬於客觀實在的東西。薛定諤說: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之貓處於“死-活疊加態”——既死了又活著!要等到打開箱子看貓一眼才決定其生死(貓的生死由觀測者看到的第一眼決定!)。即是說,按照這種邏輯,如果這種貓本來在裡面已經死了二百年,而事後醫學也證明其死了二百年,他們也會認為貓的生死是由觀測者看到的第一眼決定的。

薛定諤沒有搞清楚:觀測者第一眼改變只能是觀念性的東西,所坍縮的也只是“貓既生又死”的這個觀念,而根本沒有可能改變或決定貓本身的生存狀態。

顯然,薛定諤犯了自然科學家通常的錯誤——把一些主觀性問題當成客觀問題對待。這使我想起了上中學時老師講的一個故事:有一位農民說他在地裡了幹活時,曾經用手撫摸了拖拉機的前燈玻璃罩,燈就馬上滅了,他堅持說這是他自己用手關閉了前燈(事實是恰好碰上司機要熄火)。

按照薛定諤的這種邏輯,我們還會把世界上所有問題都可以看成疊加態,將得出如下十分荒唐的結論:

任何人都存在生死疊加狀態,人的死亡是被觀察者(看一眼)殺死的,

任何人未出生前都是男女疊加狀態,是男是女是由接生者(看一眼)決定的,

任何人都存在安全與不安全的疊加狀態,因此恐襲不是恐怖分子的責任,而是觀察者(看一眼)決定的,

.........

這豈不天下大亂,人類將無限生活於混亂的邏輯世界中嗎?薛定諤這種理念並不新奇,在以往的很多中外被稱之為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家都有類似的觀念,比如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休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馬赫的“物是感覺的複合”。“薛定諤的貓”其實與這些觀念如出一轍,都是主觀主義的陳詞濫調,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無非就是觀念決定一切,只不過用量子力學包裝了而已。但主觀主義往往在邏輯上往往並沒有什麼問題,相比而言,薛定諤的貓明顯是個詭辯,甚至連詭辯都算不上,但是為何有人還是提及這個問題且居然把其納入科學範疇哪?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因為這個問題是由世界著名科學家薛定諤提出的,故儘管荒唐,但足以能攪亂人的思維;其二則是基於量子力學的侷限性所致。

我們知道,疊加態與狀態、性狀、特徵等現象都屬於主觀對於客觀世界的描述,本來就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東西,是不能作為真實的客觀世界去對待的,也即是說:世界上本不存在既生又死的情況,這種狀態最多隻能存在於人的主觀想象中,而這種想象也根本不可能影響到客觀世界的。所謂的“量子疊加態”是一個明顯摻雜主觀判斷和客觀性東西,現在卻被一勺燴,“油炸”包裝後搞出來了一個很荒唐的大雜燴,然後把這種大雜燴強行解釋成一種物理現象!而由於一些自然科學家一直不能夠認真甄別“實證”裡面的主觀性因素,再加上有許多人蓄意玩弄邏輯詭辯,將本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結果在提出“薛定諤的貓”時,便使得他們便感到很驚愕、很詭異,究其實質不過是一種將詭辯包裝成物理現象的騙人把戲而已。

二 “量子糾纏”的實質是“量子互動”

“薛定諤的貓”事件方興未艾,人們對“量子糾纏”的誤解,卻幾乎將量子力學完全拉入了死衚衕。量子糾纏,或稱量子纏結,是1935年由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提出的一種波,其量子態表達式:其中x1,x2分別代表了兩個粒子的座標,這樣一個量子態的基本特徵是在任何表象下,它都不可以寫成兩個子系統的量子態的直積的形式。具體而言,它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統一信息論揭開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2015年,據鳳凰網的一則題為《荷蘭科學家證實量子糾纏:物質遠隔萬里卻相互作用》的消息報道,在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報道:隔很遠距離的物體可以瞬間互相作用。科學家們把兩顆鑽石分別放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兩側,距離1.3公里,校園的兩側設有探測器。每塊兒鑽石含有一個可以俘獲單個電子的微小空間,此空間具有一種稱為“自旋”的磁性,然後用微波和激光能的脈衝來糾纏,並測量電子的“自旋”。另外,兩個電子之間的距離確保做測量的同時,信息無法以傳統的方式交換。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能夠把相距1.3公里(比一英里略少)的兩個電子糾纏起來,然後在它們之間傳遞信息,其結果是它們彼此之間不獨立。

量子力學這種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現代科學並沒有從堅持客觀原則立場出發,去認真深入地分析導致這種現象的客觀根源,事實上基於現代科學侷限性,科學家們可能也無法解釋清楚這個問題,但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也應該堅持客觀性原則立場,將這個問題作為“未解之謎”暫時予以懸置,但結果卻是:自然科學再一次發生了主觀轉向。就在他們完全無法解讀這種在他們看來類似於“超自然”現象的時候,薛定諤的那隻“妖貓”卻趁勢活躍起來,中國的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自告奮勇,用愛因斯坦曾經提出的“糾纏態的手套”予以解釋。他說,我們從北京買了一雙手套,把手套中的一隻寄到香港,另一隻寄到華盛頓,那麼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還是右手戴的?誰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開一看,是左手的,那華盛頓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為手套是左右配對的,這是個規則。一旦寄出去了,寄的過程中不確定,但是一個人只要觀測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另一個人不用觀測就知道了。這個解釋明顯牽強附會,這是在根本沒有搞清楚“量子糾纏”現象是否具有更深層次的物理原因的情況下,就強行將“量子糾纏”與一個主觀判斷等同起來,並進而將這種主觀判斷視為一種物理現象,甚至使之成為了量子力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基於此,朱清時還進一步解釋了量子隱形傳輸——瞬間傳輸,同理,他的所謂瞬間傳輸仍然不是基於物理原因,而還是這種主觀判斷。

“量子糾纏”這種現象存在嗎?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當然是存在的,但這種現象與主觀無關,而是完全來源於客觀世界,只不過現代科學不能解釋這個問題而已!以下分析將告訴你:“量子糾纏”的實質為“量子互動”,這種現象稱之為為“量子互動”更為合理。

量子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單元。依據這個定義,量子只有兩種:其一,是作為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的極限粒子;其二,是作為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非物質存在單元的能量子。根據統一信息論所發現的雙子定律,整個宇宙是由一個個極限粒子0距離疊加而成,物質之間根本不存在“真空” (質量較小的極限粒子所構成的物質被誤以為“真空“)。這樣,宇宙所有物質都會聯結為一個整體,這就造成一個必然的結果:任何極限粒子的形成、移動或被分解消失,都會引發整個宇宙的聯動,而由於極限粒子之間都是沒有間隔的、零距離的,因此這種聯動完全不需要時間,這就像如果要移動一塊石頭的其中一部分,就會使這塊石頭同時整體移動的道理一樣。這也就是說,無論兩個極限粒子在宇宙中相距多麼遙遠,由於他們整體性的關係,一個極限粒子的變化將必然即時影響到另外一個極限粒子。基於此,如果人類能夠精確測定極限粒子的變化,甚至可以實現即時通訊。不過,由於極限粒子是宇宙最小物質單元體,大約小於質子中子等基本微觀粒子的60個數量級,如此之小的移動距離是根本不可能為人類所感知到的,但其對微觀世界和極限世界的影響已經足以使“量子糾纏”成立了。

可見,所謂的“量子糾纏”不過是量子之間互動的一種普通自然現象而已,“量子糾纏”也根本就不是一個速度和時間概念,而是一種普通的物理現象。但由於現代科學理論工作者受四大作用力和標準模型等傳統理論侷限性的制約,在不能認知到極限粒子的基本屬性以及物質之間不存在任何“真空”而零距離接觸等全新的物質觀的情況下,致使他們根本無法合理地“量子糾纏”現象的成因,而只能用所謂的“糾纏態”或“疊加態”等主觀性概念予以說明,也有的把這種現象杜撰成幾倍、數十倍的超光速現象。相反,統一信息論對該現象的解讀就顯得非常簡單清楚,“量子糾纏現象”仍然屬於客觀的物理現象,該現象源於極限粒子的相互作用。

至此,我們應該基本明白量子力學走向主觀相對主義的根源所在了。正是基於上述種種侷限性和時代落後性,量子力學無法解釋一些超出自己認知水平的所謂“詭異”現象,但又不甘心被視為無能為力,無奈之下,只好越過物理世界,用主觀性觀念、相對主義方法予以猜測性地強行釋疑,但這早已經不是客觀務實的科學態度了。

三 “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詭異神秘性根源於量子力學的認知侷限性

量子力學的衰落似乎從一開始就出現了,這首先體現為量子概念的混亂上。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設黑體輻射中的輻射能量是不連續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單位的整數倍,從而很好地解釋了黑體輻射的實驗現象。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這是個劃時代的偉大貢獻。量子英文名稱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在物理學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指一個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例如,“光的量子”(光子)是一定頻率的光的基本能量單位。而延伸出的量子力學、量子光學等成為不同的專業研究領域。其基本概念為所有的有形性質是“可量子化的”。“量子化”指其物理量的數值是離散的,而不是連續地任意取值。至此,量子的概念還是比較清晰明確的,不過,其後概念外延被指向了所有的原子和亞原子等所謂的微觀粒子,但這些基本微觀粒子還是不可分割的物理單元嗎?顯然不是,基本粒子並不基本早已經成為共識,比如夸克就比中子、質子更為基本,可是夸克就是最基本的嗎?現代科學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卻仍然把原子及亞原子等微觀粒子統一規定納為量子範疇。量子概念如此的命運,此後的量子力學發展命運可想而知。

量子力學的主要理論基礎就是四大作用力和標準模型,但這個理論模型正確嗎?或者接近正確嗎?作為一種最基礎學科能夠解釋所有基礎問題嗎?大量的事實說明,量子力學根本談不上正確或不正確,更不可能解釋所有基礎問題,比如他們無法解釋四大作用力的根本成因,甚至也無法合理解釋類似於熱、溫度、爆炸等基本的自然現象,只是通過自造的力、熱量、熵等概念以及一些近似模糊正確的數學公式予以搪塞。如此這樣下去,量子力學逐漸喪失客觀性特徵而走向相對主義、主觀化傾向也是必然的了。

量子力學儘管有其侷限性,但是整體上還是堅持科學主義態度的,其主觀性傾向也僅僅是無意而為,這個問題並沒有在國際科學界造成很大混亂。但是,當這個問題被中國的有些人發現後,問題就變得複雜了,有些人明顯在通過邏輯詭辯和玩弄模糊概念的方式,蓄意誇大“薛定諤的貓”、“量子糾纏”的主觀內涵,給中國科學界帶來很大混亂。作為科學家,當發現科學上的有些問題在背離客觀世界時,即便對有些問題不理解,也應該謹慎言行、小心求證,這是科學家起碼應該具備的素養和良知。反觀身居中科院院士的著名科學家朱清時發表的《中科院院士: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一文,整篇文章看似語言嚴謹,看後發現這篇文章的蓄意目的性很強,那就是始終帶著先入為主的觀點,企圖將量子力學帶入佛教。

量子力學認知侷限性主要體現在其認知水平和深度只能侷限於微觀世界,而微觀世界雖然比宏觀世界更為深層和基礎,但仍然侷限於真正基礎物理世界的表層現象,量子力學不能認知到比微觀世界更為基礎的極限世界,因此其進步作用只能體現於一時,最終會因為其錯誤百出而走向主觀相對主義的衰敗老路。人類的認知進步往往是革命性的,21世紀更是需要最前沿視角及最先進認知方式,而這是無法為以量子力學及相對論為兩大支柱的現代科學所能具備的,人類認知必須進入一個更加前沿的新時代,必須有更加合理先進的全新認知方式取代現代科學,統一信息論正是基於此應運而生。統一信息論基於21世紀的前沿視野、絕對客觀主義的進取態度、完備的合理化體系,打開了宇宙最基礎的世界——極限世界,將人類的認知水平從宏觀領域、微觀領域深入到了極限領域,徹底克服了量子力學的缺陷,拆穿了四大作用力的時空假象,解構並揭示了標準模型根本錯誤。

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牛頓力學體系建立後,科學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類主導的認知方式。現代科學理念幾乎已經滲透到人類的各種認知領域,甚至連宗教、巫術、易學、中醫、氣功等許多古老的認知形態也被科學蒙塵,動不動言必稱科學,似乎只要掛上科學的名稱,就是先進的就萬事大吉了。本文將告訴你,現代科學理論不過是人類眾多認知方式極為普通的一種,且目前已經開始走向衰落,若干年後將成為古老學問,其在人類認知領域的主導地位將被更加先進的認知方式及其知識形態——新文明理論所替代,而這種新文明理論的具體形式目前主要體現為統一信息理論。

新文明理論認為,科學這種認知方式和知識形態在對宇宙本真認識和整體認識上缺乏更深刻的基礎性和更合理的方法性,故科學作為人類認知方式的主導性已經過時,他的主導地位必將被新的更先進的認知方式和知識形態所代替,但是科學還是在應用領域中存在很大價值的。“統一信息論”並不否認科學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作用,但它只能作為處於更先進的認知總論的從屬地位,並以此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統一信息論”並不固步自封,而是一種嘗試,希望能對人類認知方式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統一信息論揭開了“量子疊加”及“量子糾纏”的神秘詭異面紗

統一信息論建立在非常堅實的基礎之上,統一信息論的合理性及邏輯簡單性等方面都優於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統一信息論從根本上否定了支撐現代科學的標準模型和四大作用力,並由此徹底推翻了現代科學理論體系,建立起第一個超越科學、哲學、宗教等人類以往所有認知方式和知識形態的完全性大統一理論。統一信息論在很多問題的解釋上遠比科學更為合理,更能解釋許多未解之謎,統一信息論因此而將人類認知水平提高到了極限層面,人類將以此洞悉宇宙萬物,宇宙的萬事萬物由此將變得完全清晰明瞭。

宇宙不存在絕對的真理和實證,正確性標準在於其合理性!對人類以往傳統思維習慣的徹底顛覆是統一信息論最先進前沿之處。習慣性思維往往是某種思維方式的成熟形態,具有因勢沿襲的優勢,但這種思維往往也內涵謬種流傳的因素,而這種因素的消極作用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放大。如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可能至今還是糊塗至今;如不是相對論,人類至今還可能是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就是人類進步的力量,其中每一個突破都會帶來巨大社會貢獻。統一信息論驚世之舉就在於,其不只是在一個方面的認識突破,而是從根本上全面打破了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其認識突破幾乎覆蓋了所有方面,這種打破顯然是顛覆性的。

新文明理論並沒有完全否認現代科學基礎理論體系,認為他們在很多方面還是有互補作用的。其一,統一信息論對現代科學的顛覆主要是針對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而言的,而暫不涉及現代科學應用領域,應用科學雖然建立現代科學基礎理論上,但由於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使其能夠在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的臨摹計算方面日趨精確;其二,統一信息論對現代科學理論的徹底巔峰並沒有完全否認現代科學的所有內容,其中一部分內容還認可了量子論、相對論等現代科學中最先進的部分成果,某種角度上,正是量子論、相對論造成了統一信息論的認知轉向;其三,人類雖然目前還難以涉及到極限領域,但建立針對極限世界的應用行動體系業已迫在眉睫,THSP工程就是一種正在加緊進行的實踐嘗試;其四,統一信息論的終極性只是相對於人類所可能企及的認識程度而言,但任何理論都不可能是徹底終極性的,隨著人類社會質變為更為高級的社會主體後,統一信息論也會在新的社會中走向過時。

人類面對整個宇宙的正確態度必須是客觀公正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和主觀臆斷。就此而言我們認為:經典科學雖然弊端重重,但其堅持客觀主義立場的態度永遠是值得人類認真對待和仰慕的;現代科學雖然貢獻巨大,但其不斷滑向主觀相對主義的趨勢,表明了其已整體走向了沒落過時。人類認知領域中,必將發生新的認知方式生取代舊的認知方式的認知革命,這種革命既要完成對整個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性超越,還要重拾經典科學的客觀主義原則立場。新文明時代已經到來,我們將迎來更為先進前沿的認知方式——新文明認知方式及其新文明理論的建構。

(相關資料敬請圖書館查閱《統一信息論》、《先鋒小鎮•新文明烏托邦》,王江火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