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精稀絕不是稀有幣的代名詞!

在國內經濟日益膨脹和全民投資熱持續升溫的宏觀形勢背景下,新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作為央行唯一法定權威級紀念類收藏性貨幣,正越來越多的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不斷關注和積極參與,通過近期在國內京、滬、穗三大主流金幣市場中的實地調查和了解,目前每天入市尋找“老精稀”的朋友已漸成各民間市場中最活躍和堅定的投資集藏群體。

老精稀絕不是稀有幣的代名詞!

那麼什麼才是“老、精、稀”?這三個字又該如何解釋和看待?我們不妨在此做個簡單的剖析。首先說“老”:“老”通指發行時間,也就是發行時間相對較早的幣,在廣大金幣愛好者中,很多老幣友則把其歸結到1998年之前,因為在此之前,我國還沒有發行過彩幣,故以此為界,進而劃分。再說“精”:“精”既是精緻,其喻意即是題材優秀、工藝鑄造精湛的意思,但這個概念性名詞卻始終沒有一個很確定的類比解釋,歸結原因主要還是反映在發行發售方對此問題的不重視而形成當前鑄幣工藝“精而不精,普則不普”等劃分不嚴謹的問題。最後說“稀”:“稀”既是稀有、珍稀的意思,其代表的自然也就是量的多少。而這個“量”所要反映的決不是一些稀有幣愛好者張口即能背誦如流的書本發行量或實鑄量,而更應該參考長期以來某一品種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現實可流通量”、題材受眾面寬窄和工藝是否精湛所決定的“收藏沉澱量”以及由於某一品種長期滯銷等原因,後由造幣廠自行銷燬或人為材質熔燬的“熔燬總量”,來加以推算的“實際存世量比率”而定。實鑄量既實際鑄造量,作為初入門者是相對最大計劃發行量而必修的一門功課,但熟讀之餘切不可完全隻字不差的頃睞其中,更要切合實際的觀察市場中長期以來所自然顯現的實際可流通數量,因為只有長時間的實際可流通量才會更進一步的折射出實際熔燬量、收藏沉澱量和最終存世量的大致比率,進而更深層次的瞭解和掌握稀有幣的收藏屬性和投資潛力價值。

老精稀絕不是稀有幣的代名詞!

確定某一品種是否屬於稀有幣範疇,並非只單一取決於該幣實際鑄造量的多寡,更不能丟棄在結合現實情況基礎上的洞察和探究,比如:實鑄量同為500枚且同題材、同規格的96、97一盎司《鉑金麒麟》,為什麼97的那麼少?實鑄量同為100枚的《鉑金古代發明》2、3組,為什麼3組要明顯比2組多?實鑄量500枚的《桃園三結義》銀幣為何其價值迄今為止仍是5盎司板塊中最貴且最不常見的一枚?實鑄量500枚的《加厚澆花》金幣為何會與發行量僅99枚的大規格金幣的價值等同且還要難找?實鑄量1261枚的《82足球》金幣為何要比同時期發行的實鑄量僅940枚的《和平年》金幣價格幾乎貴出一倍且還要稀缺很多?等等等,相信這些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顯然不是一個書本上的實鑄量就能對應解答的。

必須客觀承認,目前越多人熱衷收藏“老精稀”確實是個非常可喜的良好局面,但市場最現實的規律法則也同時在時刻告誡我們,如果您一貫被動,不勤於挖掘和研究,不善於洞察市場最為直接的現實流動量,永遠跟著人家的論調走,那你最終也必將碌碌無為難成其就。通過近來和一些幣友的接觸,有人說:“我現在也越來越覺得稀有幣是個非常值得收藏的好東西,但我下手晚了,有些極少範疇的稀有品種已經很少有機會再看到,曦雨你介入這個門類的時間比較長,你得幫我找找,或者分給我幾枚”最後免不了還要留下一張購幣清單,而且還十分醒目的標準了目前根本不可能買到的低廉價格,閱後的心情可謂“讓我歡喜讓我憂!”喜之喜,從這張購幣單子上我確實看到了未來稀有幣發展之路勢必更加寬廣的一面,憂之憂,且不說價格,很多您想找的品種,恐怕很多我現在還沒有呢!

當前被譽為稀有幣三駕馬車板塊的“鉑金幣”少不少,“麒麟幣”精不精,“雙金屬幣”絕不絕,但大家可想到這些幣在當時的發行年代也曾經都是新幣的現實背景,再過30年、50年甚至N久年,恐怕更多新人就會不屑我們當前所認定把98年以前的幣比作“老精稀”的陳舊概念,更不會僅把這個時期的幣叫做稀有幣,而“精”就更站不住腳,因為時代是進步的,其鑄造工藝又怎會停止不前?但“稀”我會永遠承認,因為隨著整個行業在更廣泛人群中的不斷髮展,其入市人群也必將逐步增多,人多了量自然也就會隨之跟著加大,以往如發行量在2000枚以內、存世量僅數百枚的金幣也必將會不復存在。所以您若實在苦於買不到這些珍貴的絕佳藏品,特別是那些經濟實力和所處的地域信息並不是很發達的朋友,我還是奉勸更多朋友不如重視當下,當然有機會能夠買到自己所心儀的較早期稀有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如果苦無門路,也不妨大可留意目前身邊的這些市場流通量也不是很多的品種,因為這些次新品的發行量雖要遠大於較早期的品種,但受眾人群和禮品需求也要比早些時候的量少品種消化還要徹底和直接,如:金幣中的《鄭和下西洋》、《鄧小平》、扇型《生肖馬》、《三星堆》、彩金龍頭《貴妃醉酒》,銀幣中的一公斤《中泰友好》、普制《生肖羊》、《中秋節》、《v字幣》、《敦煌飛天》等等等。

老精稀絕不是稀有幣的代名詞!

前人栽樹,後人方可納得閒涼!在我們享悅諸多前人能者所辛苦開創的大好局面時,我們應該心存感激,而且,不論其努力推廣的板塊品種是否老精稀,還是彩金幣,還是應時所發行的一些新品幣,他們都是維繫和確保金幣事業能夠有條件持續性發展的締造者,都同樣應該得到我們的敬佩和愛戴,因為新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始終都將是一個不可被任何理由和任何人所能分割開的整體,是集各種題材和工藝於一身的大家庭,每個板塊的宣傳和興起都會對整個行業的壯大和更大發展起到不可小視的現實意義。對於很多新介入的普通幣友來講,上來就必須讓他們一門心思的收集“老精稀”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大家都清楚,更多新人之所以關注其中的第一目地,還僅僅侷限於幣本身所具有的權威貨幣屬性、應時題材大環境以及華麗且迷人的貴金屬載體,相信目前很多注重研學稀有幣的朋友都有過類似走彎路或交學費的經歷,我也更堅信我們中間的很多朋友當初也都是從新幣或彩幣中慢慢過渡進來的,所以有著同樣經歷的我們,此時就絕不能因為自己集藏閱歷的提高而一棒子拍死其它兄弟板塊,這點希望我們大家應該深刻的自悟和反思。稀有幣的今天乃至將來的發展,在很大層面上將還會依託和藉助其它入門板塊的發展才會有機會走的更遠,才會不斷的充實血液,才會永無休止的持續壯大。同樣,稀有幣的上漲也會在無形中進一步帶動和促進整個金幣格局的更良性化發展,也會給彩幣和新品或次新品打開更大的價值想象空間。

--- 曦雨 發表於易金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