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新城」初體驗——記者一行考察中電北部灣信息港建設情況

“智慧新城”初體驗——記者一行考察中電北部灣信息港建設情況

9月的北海,海風拂面,天高氣爽。記者一行在北海產業園代表的引導下,來到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軟件信息服務業集聚區——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信息港位於北海市北海大道與迎賓大道交匯處,距離海岸線不足2公里。這裡優美的風景和怡人的氣候,讓充滿科技感的園區更多了幾分人文氣息。

“六園一基地”

全力建設智慧產業創新集群

記者先後參觀了信息港三諾智慧產業園、廣西電子產品質檢中心、信息港政務大廳、博雅大數據研究院、鄭建華院士工作站、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展廳、信息界雜誌社、信息界工業設計研究院、人才培訓基地、呼叫中心、眾創空間等園區代表項目。

當天,在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展廳,記者也與園區代表深入瞭解了園區目前建設情況和未來建設規劃。園區代表向來訪嘉賓和媒體一行人詳細介紹了信息港的相關情況。

其中最令記者感興趣的是園區“智慧新城”的創新理念。據瞭解,中電北部灣信息港總佔地1580畝,總投資超100億元。園區秉承“產城融合、區城同建”理念,全力打造宜創、宜業、宜商、宜居的4.0版智慧電子產業新城。

信息港現已全面佈局“六個園中園,一個人才基地”的智慧產業功能集群,包括雙創孵化、大數據、科技金融、人工智能、電商平臺、生物醫療六個園中園以及高級人才培育基地,同時規劃建設影視科技文化體驗館、國際會議酒店、濱水主題商街、高端人才生活區、國際教育學校五大城市功能配套,將產業、人才、城市充分融合在一起。

“智慧新城”初體驗——記者一行考察中電北部灣信息港建設情況

十年發展十年沉澱

中電北部灣信息港夢想再啟航

在北海產業園10年曆史的展廳中,寫下了中電北海產業園10年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前進的腳印和榮耀瞬間。

2007年,北海市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以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為載體,重點佈局電子信息產業。

2015年,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與北海市再次攜手,升級打造北海產業園的第二期——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項目一期佔地163畝,總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於2015年12月開工建設。 

2017年11月25日,作為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的“升級版”,信息港正式開園,首開區5.2萬平方米的創業孵化園中園已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已累計註冊企業170餘家。中國電子北部灣信息港盛大開園,標誌著北海再一次邁出產業創新發展、科技轉型的步伐。

2017年信息港入駐企業納稅3.28億元,新增服務業收入44.56億元,帶動北海市服務業增長13.3%,增速全區第一,北海市GDP增速成為全區唯一一個兩位數增速的地市。2018年1月-7月信息港實現服務業收入29億元,上繳稅收3.2億元。項目08-2地塊總部經濟區,02、03地塊商業、住宅配套也同步建設當中。 

截止目前,信息港已成功帶動北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突破了1000億元人民幣,現已成為廣西最大的電子信息專業園區,翻開了中國電子在北海產業升級發展大局的嶄新一頁。 

四大獨有優勢輻射全國

強勢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大平臺

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國各地正掀起新一輪的創新熱潮。那麼北海產業園作為其中的一員,在推動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中有哪些核心優勢呢?

中國電子北海產業園總經理白冰向記者細數了園區發展的幾大優勢。一是政策優勢。園區享有國家西部大開發、北部灣經濟區、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等多重優惠政策疊加,這是北海產業園特有的核心優勢;二是區位優勢。作為 “海洋強國戰略”的標杆示範城市,北海正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世界互聯互通的東方樞紐。三是人才優勢。北海作為全國十大宜居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四是平臺優勢。除了世界級標準的綜合性服務,目前北海產業園正與北海市政府深度研討,計劃於今年年底共同成立產業引導基金,在資金層面助力企業跨越式發展。

在未來,信息港將進一步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的產業服務、營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在北部灣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同時對北海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突出的引領帶動作用。

白冰向記者表示:“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大潮之下,我們希望這裡成為一個產業發展的大平臺,能和全國更多的優秀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在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深入合作,協同發展。不僅為北海的經濟發展,也為全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升級,做出更多的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