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當好先行官 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隴西:當好先行官 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高速立交橋

隴西:當好先行官 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馮河村道安防設施

隴西:當好先行官 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上學路上沒有了泥濘

隴西:當好先行官 鋪就經濟發展快車道

連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陳海霞 劉等紅

八月的隴西大地,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詩畫。若隱若現的遠山盡披綠色,層層梯田間藥香撲鼻,映襯其間的是縱橫交錯的通衢大道和風馳電掣的川流車輛,“物暢其流,人便於行,交通和諧,百業俱興”,這一幕折射的是隴西縣公路交通建設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前瞻規劃、科學施策、精準發力。近年來,在建設“四好農村路”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交通部門以“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為總目標,推進交通運輸各項工作的高質量發展。2015年,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全國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先進集體”,在全省86個縣區農村公路考核中隴西縣連續9年排名靠前,特別是最近兩年連續獲得了全省第2名的好成績,2017年隴西縣被確定為全省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2017年4月、8月先後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和交通運輸部命名為首批全省、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道路硬化 打造區域經濟圈

柯寨鎮黃世坪村是隴西縣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後的一個行政村。當地村民從黃世坪村前往柯寨鎮,需途經一段便道。因為交通條件、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所限,村民大多數都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絕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曾幾何時,行路難、發展難的狀況成為當地群眾的無奈與心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人在車上跳,心在肚裡跳。”柯寨鎮黃世坪村群眾詼諧地說。

對於交通制約帶給村民貧困的生活環境,隴西交通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主導實施者,隴西縣交通局上爭下籌,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在總結經驗、完善機制,精準聚焦、全力攻堅的基礎上,堅持“服務地方經濟、造福群眾百姓,打造更安全、更美觀、更舒暢、更便捷的農村公路”的發展理念, 2015年以前實施了酒店—李家灣通暢工程7公里,2018年實施了張家灣—李家灣改建項目13公里,全線總里程共計20公里,福星—柯寨公路建成通車,不僅成了連接首陽、雙泉、柯寨、福星、雲田、通安等鄉鎮東西向連接橫向通道,極大縮短了互通距離,解決了沿線及周邊5個鄉鎮10餘個行政村近2萬餘人的出行和農產品運輸難問題,還架起了福星農貿市場和首陽中藥材市場的“致富橋”。

道路通了,資源活了,高水平的農村產業佈局得以實現,沿線群眾今天上福星,明天下首陽,藥材販運生意越來越紅火,經濟收入大幅提升。先後湧現出了一批批種植、養殖大戶和致富帶頭人,帶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6個,新增種植大戶26戶,規模養殖戶和養殖大戶40餘戶,菌菜產業基地3處。柯寨鎮2017年當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421元。2017年,麗珠藥業看中了張家灣村種植中藥材的良好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投資250萬元,在村上流轉土地建立了千畝黨參標準化種植基地,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栽培管理、統一採收加工、統一經營”的思路,帶動農戶發展產業。

“以前進城,天亮出門,到隴西縣城就快晌午了,還要人接人送。現在好多了,出了家門上車,新修公路不到一個小時就進城了,返回家還不耽誤吃中午飯呢。”隴西縣通安驛鎮馮河群眾張彩菊口中的路,指的便是2016年建成的通暢工程。

德興鄉陽山村東家岔社村組路的“前身”是一條田埂路。在農村公路建設的過程中,一兩米寬的田埂路變成了五六米寬的砂石路,後來又“晉升”為水泥路,最終與隴西縣2017年“千村美麗”示範村村組道路連成了一體。附近村民從步行到自行車、摩托車,再到小汽車,交通工具真切地反映了道路的變遷。隨著道路改善,當地中藥材種植販運蓬勃發展,村民們的收入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推進“四好農村路”,改善老百姓出行條件,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民心工程”,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隴西交通建設者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一項密切幹群關係的重要任務,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搶晴天、戰雨天,默默無聞,長年累月奮戰在施工一線。近年來,隴西縣按照“大規劃引領、小規劃配套”的工作原則,緊盯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先後爭取資金12億元,新建改建二級公路2條47公里,改造3級公路8條226公里,完成通暢工程860餘公里,村組道路900餘公里。全縣境內公路總里程1950公里,交通網絡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縣鄉道為支線,村道為分支,通達各鄉鎮,輻射行政村,覆蓋全縣的公路交通網絡,基本實現了以縣城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

“修築一條公路,繁榮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帶動一方文明”,已成為“千年藥鄉”隴西縣人民的共識。交通運輸發展對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更加突出,農村公路猶如毛細血管般把一個個鄉鎮及村組連接起來,有效帶動了農村經濟,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行列,農民脫貧致富不再是難事。

精心養護 美麗容顏不打折

公路通暢舒適了,安全設施增多了,交通標識醒目了,養護效率提高了……

車行青山間,人在畫中游。綠樹環繞、乾淨整潔、直達通暢的公路是隴西縣留給過往行人的難忘記憶。如今,凡是過往隴西縣的司機乘客都會發現,近年來隴西縣公路的變化越來越大。沿福星公路一直通向隴西縣城,這條新貫成通車的農村公路,被當地村民譽為增收致富的“通暢”路。“這麼漂亮的公路,時常會遇到擦肩而過的管理人員和養護人員。我們也不忍心破壞和亂扔垃圾。”當地村民們這樣說。

為了保證農村公路的“容顏”不打折,隴西縣全面建立了“縣鄉道縣管縣養、村道鄉管村養”的三級管養機制,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了100%。縣鄉道路優、良率達到了81.8%,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逐年上升。

為提高地方公路養護水平,探索新的養護管理模式,接軌地方政府的管理辦法,該縣交通部門不斷創新養護管理與服務職能,培訓80多名專業養護人員分成5個作業組,全年開展縣鄉公路日常養護,並組建了2個30人的路面專業養護隊和1個20人的構造物維修隊對破損路面和橋涵等構造物進行常年維修。在全縣17個鄉(鎮)全部成立了正科級建制的農村公路管理所,優先在貧困戶和黨員中選用村級護路員271名,縣、鄉、村三級管理養護隊伍進一步得到加強。先後籌資1400萬元購置配備各類機械設備28臺(輛),建設瀝青混合料拌和站1處,為養護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

同時,各鄉鎮結合各自實際進一步制定完善愛路護路鄉規民約、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教育群眾增強愛路護路意識,加入養護隊伍,履行村民義務,改善農村居住通行環境。並定期邀請市、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檢查指導農村公路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公路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2018年通過縣交通投資公司融資籌措資金1.2億元,加大農村公路的維修養護力度,建設隴西縣農村公路綜合養護中心。建立養護質量與經費撥付相掛鉤的工作機制,切實靠實養護責任,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全縣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縣鄉道路優良率達到81.8%,農村公路實現了“暢、安、舒、美”。

科學管理 平安出行有保障

近年來,隴西縣交通運輸局以全面規範路政行業管理為手段,以文明執法,優質服務為保障,以全面提升綜合實力為目標,堅持嚴格執法、規範執法不動搖,狠抓行業管理不放鬆,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強責任、抓管理、重落實,全面提升農村公路路政管理水平。

村道實行護路員巡查和群眾監督舉報制度,由鄉鎮綜合執法所、公路管理所、交管站負責對各種違法行為進行制止。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負責、群眾參與、綜合治理”的原則,集中資源、整合力量,切實加強農村公路路政執法和超限治理工作,保護路產路權,有效提升了公路運輸路域環境、人居環境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嚴格執行路政管理“五四”巡查制度,實現每3天對重點公路、重點路段巡查1次,每週對全縣縣鄉公路巡查做到全覆蓋,併發揮鄉鎮養管所和村組幹部的監督作用,做到路政案件早發現、早報告、早制止、早處理,保證巡查時間、巡查質量和巡查效果,有效提升了公路運輸路域環境、人居環境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

行有所乘 城鄉客運一體化

如今,在隴西“出門硬化路”已基本變為了現實,如何“讓抬腳上客車”也變為現實,廣大群眾在高度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隴西縣交通部門主要負責人認為,“衣食住行”是群眾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行有所乘”也應該是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城鄉客運一體化,便是加快實現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交通運輸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經濟建設和群眾出行提供更加優質的運輸服務。”對此,該縣積極推行為民、利民、便民的各項措施,不斷強化客運班線管理,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進程,切實提高行政村班車通達率,方便群眾出行。

在“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總體思路指引下,該縣加快發展農村客運班線建設,鼓勵引導運輸企業新開和延伸農村客運班線,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和班次密度,目前鄉鎮通班車率達到100%,行政村通班車率達到96.7%,僅去年,新開通隴西到榜羅縣際班線2條,裴家灣到南門等縣內客運班線6條。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投入1900萬元建成充電樁6處137個,投放新能源純電動城鄉公交車79輛。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的投放,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舒適了群眾出行。為進一步全面規範出租企業的內部管理,全縣通過程加強出租企業標準化建設,加強出租車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建立維穩工作機制,初步實現了出租企業管理規範、行業形象穩步提升、市場監管切實有效的管理目標,促進出租車行業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縣現有縣交通運輸總公司和定運集團隴西安達公司2家客運企業,配套城鄉公交12條175輛,農村班線車83條145輛,營運總里程達8850公里。採用“一定三不定”經營模式,對客流相對稀少的行政村發放微型客車,全縣215個行政村通班車率達96.7%。初步形成了公交、出租、長途客運、貨運、服務、維修、駕培互為補充的道路運輸服務網絡,廣大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交通帶來的幸福感。

同時,不斷加強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宇臻、天馬和郵政等龍頭物流企業的帶動作用,切實加快交通運輸郵政快遞電商的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站場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全縣17個鄉鎮和215個行政村已全部實現了村郵站100%全覆蓋,並建立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快遞郵件配送網絡,助推富民產業全面快速發展。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於多年來堅守在築路架橋管養戰線上的隴西公路人來說,他們每天都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寒來暑往,雪雨風霜,但每當看到車輛在乾淨整潔的公路上快速安全行駛的時候,他們的臉上便會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一條條公路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構築而成的豐碑。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在這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交通幹部職工隊伍的奮力拼搏下,隴西交通事業服務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道路建設、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必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