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最陽剛的大俠,一生豪邁慷慨,郭靖都比不過他

金庸筆下最陽剛的大俠,一生豪邁慷慨,郭靖都比不過他

金庸把《天龍八部》放在宋遼爭戰的特定時空裡,在這部小說裡,最能展示豪氣之風的是蕭峰。段譽深受道家和佛家影響,“無可而無不可”,只想攜得佳人歸;虛竹雖被迫逐出佛門,落個閒雲野鶴,自在灑脫;慕容復表面閒適,內心卻以光復大燕為念,一生反被功名累,最後只落得個瘋癲度日。而蕭峰卻以豪氣干雲、慷慨激昂展示豪俠縱橫之風度。

金庸筆下最陽剛的大俠,一生豪邁慷慨,郭靖都比不過他

蕭峰的豪氣干雲首先表現在初識段譽時的豪飲和杏子林處理丐幫事務的將帥之才。蕭峰誤認為眼前的段譽是自己要找的對手慕容復,但只要對味,就不管敵友,不拘形跡的痛飲烈酒,他的這種表現盡顯慷慨灑脫,不拘禮俗之風姿。在杏子林中蕭峰的言行,是蕭峰豪氣干雲、慷慨激昂風度的集中體現。他先用自己的寬容大度平息了丐幫與包不同一行的風波,也平息了丐幫的叛亂,可謂英氣勃勃,卻在屬下的質問中,被揭破了身世,自己竟然是“契丹人”。突遇如此鉅變,他仍然鎮靜自若,乾淨果斷地交代了丐幫中事務,這才自行辭去幫主之位

金庸筆下最陽剛的大俠,一生豪邁慷慨,郭靖都比不過他

聚賢莊群英聚會,目的就是圍捕蕭峰,祭奠他的養父母、師父。但蕭峰出於對弱者的同情和履行對阿朱的諾言,為請薛神醫替阿朱療傷,仍勇涉險地。群英會上,他昔日的手下,義氣相投的朋友,自己敬重的武林前輩,都欲殺他而後快,此時的蕭峰,不畏懼,不傷感,反而以豪飲來斷交情,金庸寫到此處借眾人之心態讚歎說:“群豪雖然恨他是胡虜韃子,多行不義,卻也不禁為他的慷慨俠烈之氣所動。”他在群雄中,“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金庸筆下最陽剛的大俠,一生豪邁慷慨,郭靖都比不過他

蕭峰的豪氣干雲還表現在面對契丹和遼國統治者的不卑不充,據理力爭上。蕭峰本欲隱居塞外,但無意中救了契丹首領,並與遼國首領也交上朋友。他與二者得以深交,都因豪爽而氣味相投。在此後的情節發展中,面對兩者贈予自己的美女、高位、財寶,絲毫不為所動,並出於以天下蒼生為重的思想,力勸兩者息兵,特別是小說結尾,雁門關外,蕭峰迫於情勢,蒼生為重,而個人又無力迴天,最終只能“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為了平息宋、遼兩國的戰爭自殺身亡,此處金庸借段譽之口說“蕭大哥慷慨就義,人死不能復生”可謂對其慷慨一生的點睛之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