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最阳刚的大侠,一生豪迈慷慨,郭靖都比不过他

金庸笔下最阳刚的大侠,一生豪迈慷慨,郭靖都比不过他

金庸把《天龙八部》放在宋辽争战的特定时空里,在这部小说里,最能展示豪气之风的是萧峰。段誉深受道家和佛家影响,“无可而无不可”,只想携得佳人归;虚竹虽被迫逐出佛门,落个闲云野鹤,自在洒脱;慕容复表面闲适,内心却以光复大燕为念,一生反被功名累,最后只落得个疯癫度日。而萧峰却以豪气干云、慷慨激昂展示豪侠纵横之风度。

金庸笔下最阳刚的大侠,一生豪迈慷慨,郭靖都比不过他

萧峰的豪气干云首先表现在初识段誉时的豪饮和杏子林处理丐帮事务的将帅之才。萧峰误认为眼前的段誉是自己要找的对手慕容复,但只要对味,就不管敌友,不拘形迹的痛饮烈酒,他的这种表现尽显慷慨洒脱,不拘礼俗之风姿。在杏子林中萧峰的言行,是萧峰豪气干云、慷慨激昂风度的集中体现。他先用自己的宽容大度平息了丐帮与包不同一行的风波,也平息了丐帮的叛乱,可谓英气勃勃,却在属下的质问中,被揭破了身世,自己竟然是“契丹人”。突遇如此巨变,他仍然镇静自若,干净果断地交代了丐帮中事务,这才自行辞去帮主之位

金庸笔下最阳刚的大侠,一生豪迈慷慨,郭靖都比不过他

聚贤庄群英聚会,目的就是围捕萧峰,祭奠他的养父母、师父。但萧峰出于对弱者的同情和履行对阿朱的诺言,为请薛神医替阿朱疗伤,仍勇涉险地。群英会上,他昔日的手下,义气相投的朋友,自己敬重的武林前辈,都欲杀他而后快,此时的萧峰,不畏惧,不伤感,反而以豪饮来断交情,金庸写到此处借众人之心态赞叹说:“群豪虽然恨他是胡虏鞑子,多行不义,却也不禁为他的慷慨侠烈之气所动。”他在群雄中,“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金庸笔下最阳刚的大侠,一生豪迈慷慨,郭靖都比不过他

萧峰的豪气干云还表现在面对契丹和辽国统治者的不卑不充,据理力争上。萧峰本欲隐居塞外,但无意中救了契丹首领,并与辽国首领也交上朋友。他与二者得以深交,都因豪爽而气味相投。在此后的情节发展中,面对两者赠予自己的美女、高位、财宝,丝毫不为所动,并出于以天下苍生为重的思想,力劝两者息兵,特别是小说结尾,雁门关外,萧峰迫于情势,苍生为重,而个人又无力回天,最终只能“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为了平息宋、辽两国的战争自杀身亡,此处金庸借段誉之口说“萧大哥慷慨就义,人死不能复生”可谓对其慷慨一生的点睛之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