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面膜時代已到 敷臉危機需猛藥治

全民面膜時代已到 敷臉危機需猛藥治

本報記者 趙鵬

國內面膜市場零售總額已逼近200億元,全民面膜時代已經來臨。然而敷臉危機如影隨形,三無產品充斥其間,細菌真菌時常超標,“激素面膜”屢禁不止等陰影至今縈繞於此,國家藥監局兩個月內先後三次曝光了50餘家問題企業及其產品。低門檻高利潤的這一行業正在野蠻生長,業內認為實施近三十年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亟待修訂,只有監管猛藥入場,實施更嚴格的准入許可和登記備案制度,才能抬高面膜行業在網購等各種銷售渠道中的門檻,使產業實現規範化運作。

()三企業停產四企業限期整改 10日晚間三家被國家藥監局勒令停產的企業,其不合格項目都多達十幾項,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廣州市佰嘉莉化妝品有限公司有生產主管人員無健康證明,灌裝間、儲存間不能達到相關潔淨車間要求,現場存放的“植物防敏面膜”等半成品已超出有效期限。

廣州市梵蔻化妝品有限公司的微生物檢驗員缺乏微生物檢驗知識,竟然沒有能力開展相關工作,其灌裝機生產後的殘留物料未按規定清理。

而廣州韓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設施不能達到相關潔淨車間要求,沒有水系統的清洗消毒記錄,待檢區存放的黑麵膜等半成品早已超出有效期限。

同日,廣州珂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山東銀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蔚伊思美容(武漢)有限公司、湖北達兒文實業有限公司這四家化妝品生產企業也被要求限期整改。縱觀其原因,從配製設備使用時超過消毒有效期已近半個月;到原料與化妝品存在交叉汙染風險;再到倉庫地面有較多昆蟲屍體;以及倉庫無法滿足成品儲存條件等,各式令人意想不到的缺陷花樣百出。

就在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還先後公佈過18批次化妝品與27批次化妝品不合格的消息,其中9成以上都是面膜。更令人咋舌的是,兩個月內先後三次出現的問題企業,竟然完全不重樣,總數高達52家,面膜毫無爭議的成為了第一大重災區。

一家省級食藥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披露,《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是我國化妝品監管的上位法,自1990年以來已實施近三十年,目前很多規定已於現實脫節,制度滯後且不健全,如缺乏對網購監管的相關規定,基層在監督與處罰方面常感覺力不從心。

()朋友圈群“膜”亂舞野蠻生長 面膜行業問題頻出,卻擋不住其在微信朋友圈裡不可遏制的火爆勢頭,各式各樣的面膜廣告頻頻刷屏,面對出身於親朋好友的微商,普通女性很難抵抗這種親情購物的攻勢。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雪倩告訴記者,“面膜就像服裝裡面的‘睡衣’一樣,屬於在家休閒時的用品。與出門見人時要用的美妝用品不同,女性普遍在購買眼影、唇膏這類產品時,非大牌、名牌產品不買。而對於面膜這種用量頗大的快消品,不少女性則是能省就省,中低檔品牌就好。一百多元一張的SK-II面膜,讓很多人心嚮往之但只能望而卻步。”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2017年度在國內面膜品類的主力消費人群,其年消費額仍然只有千元上下。

蘭蔻之類的產品顯然不是小本經營的微商所能運作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花個5萬8萬就能當個面膜品牌的一級或二級代理,無疑加速了面膜市場的野蠻生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面膜市場零售總額達到19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面膜類產品已佔到護膚品市場份額的約10%。據其預計,到2023年,中國面膜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

資料顯示,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在近兩年間增長了4倍,然而行業的野蠻生長,也讓各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問題愈演愈烈。

這次被勒令停業的廣州韓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出近20項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不能提供2017年以後的產品銷售記錄”。換言之,其問題產品究竟流向了哪裡,一切存疑,給監管設置了重重障礙。

()微商加速洗牌監管需系統治理 從被譽為“微商元年”的2015年伊始,“激素面膜”就被頻繁曝光。然而時至今日,在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的曝光名單中,廣州精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面膜竟然含有氟輕鬆成分,廣州珈芮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面膜則含有倍他米松成分,還有的面膜為了“起效快”,竟然同時添加了兩種激素。

國家藥監局方面介紹,糖皮質激素屬於類固醇激素,長期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類的化妝品可能導致面部皮膚產生黑斑、萎縮變薄等問題,還可能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後果。“激素面膜”就相當於“皮膚鴉片”,長期使用會產生激素依賴,甚至導致爛臉等問題。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鄭雪倩介紹,微商賣的面膜不少是雜牌,因為面膜的科技含量不高,很多是在賣概念,欺負消費者是外行人。做一個雜牌面膜太容易了,取一個聽上去拗口的洋名,再設計一個高大上的包裝,找面膜工廠貼牌生產就成了,就連開鞋廠、襪子廠的都敢進這個行業來圈錢。

技術門檻低、假冒仿冒產品一大堆,大量沒有工商登記的個人賣家充斥“微商”,一旦發生糾紛問題後很難得到法律保障,微商動輒拉黑消費者逃避責任的不在少數。

對此鄭雪倩建議,消費者可以轉而追究騰訊、淘寶等平臺監管失職的責任,通過主次責任的區分,可以向其求償商品價格一半左右的損失。

雖然微商已經被人戲謔的稱為危商,不過業內人士也透露,隨著韓束、百雀羚、韓後等知名品牌已陸續進入微商渠道,並高調招聘各級代理。這有望加速目前微商的洗牌,使那些不知名、不合格的短期品牌和小企業被淘汰出局。

“《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儘快修訂更新,才能對化妝品行業上猛藥,儘早開啟系統性的全面治理,實施更嚴格的准入許可和登記備案制度,才能抬高面膜行業在網購等各種銷售渠道中的門檻,使這一產業真正實現規範化運作。”一家省級食藥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則這麼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