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01

明朝的馮夢龍說:“經一失,長一智。”

東漢的歷史學家班固說: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王安石說:“往者已不及,尚可以為來者之戒。”

華爾街有句話:“沒有失敗過的投資經理是無法相信的。”

曾經“死過一次”的商業奇才史玉柱說:“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那段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刻骨銘心的經歷,成功經驗的總結多數是扭曲的,失敗教訓的總結才是正確的。”

聽過太多太多類似的話,大多數人卻仍在面對失敗時不知如何應對。一種人不以為然,馬馬虎虎,這種人將來肯定還要犯大錯誤;還有的驚慌失措,沮喪頹廢,這種人將來也很難再有大成就;再者後悔萬分,怨天尤人,只能原地踏步。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02

被稱為“千年一帝”的康熙之所以能成就如此豐功偉績,除了他的超乎常人的勤奮,就是他善於借鑑前人的教訓、總結經驗。

第一、總結明朝崇禎皇帝的教訓,作為皇帝“騎射不能廢”。

康熙帝瞭解到,崇禎皇帝連騎馬都不會。當他學騎馬的時候,一群人伺候著還墜下馬來。可是,他不檢討自己,反而責罰馬匹:杖打馬匹四十大板。不僅如此,康熙帝還了解到,明朝的皇帝濫殺大臣,造成很多血案。鑑於此,康熙帝要求他的子孫們,國語和騎射不能廢。千萬不要像崇禎帝那樣,“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也。”他不僅自己注意鍛鍊和騎射,就連自己的子女、朝臣、百官都要勤於騎射,都要能夠上戰場,騎馬打仗,彎弓射箭不含糊。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第二、總結明朝腐敗生活,堅決杜絕太監干政。

康熙帝對明朝的太監有所瞭解,他曾經對明朝天啟年間的太監魏忠賢發表議論:“凡事委之,已竟不與。”一切軍國大事,都委託一個太監,那還好的了嗎?太監竊取皇權,令朝臣側目,致使朝政腐敗,康熙帝指出:“天下大權唯一人操之,不可旁落,豈容假之此輩!”這既是康熙帝總結明代的經驗和教訓,認識到太監是朝政腐敗的根源,絕對不可輕視,要加以防範。

第三、總結三次對噶爾丹的親征。

康熙帝用兵噶爾丹,取得了全勝,掃清了漠北、西北禍患,意義重大。為此,康熙專門撰文,進行總結,對其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評述,他總結了三條經驗:親征是必要的、指揮要事權專一、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兩條教訓:沒有抓住機遇、用人不當。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第四,自我總結,啟迪後人。

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帝自我回顧,總結了自己的人生經驗,企圖以此告誡後世兒孫。

1.勤政很重要。比如關注細節,帝王不要只知大概,要事無鉅細,細節決定成敗。比如親征,親征就會了解實情,就會了如指掌,就會指揮靈通,等等。總之,為人君,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可貪圖安逸,享樂。

2.國家完整的重要性。康熙帝回顧了自己平定三藩,掃清漠北,收復臺灣,收復雅克薩,等等,都是為了國家領土的完整,這是作為一個帝王的必修素質。

3.廢除陋習,注重實際。康熙帝總結自己繼位以來,從不許官員以祥瑞阿諛,從不接受虛假的名號,也不相信所謂的“長生之術”。他從實際出發,廢除喪葬制度中殘忍的殉葬制度,廢除大量焚燒實物的種種陋習。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康熙帝通過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做出的科學決策,也才使他在實踐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像康熙這樣擁有大智慧的人都如此注重前人經驗的重要性,我們身為資質平庸的普通人更有必要學習康熙的這一妙招。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03

毛澤東曾說過:“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以前我們人民解放軍打仗,在每個戰役後,總來一次總結,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然後輕裝上陣,乘勝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類似的話毛澤東說過多次。1956年9月10日,他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我的那些文章,不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是不可能寫出來的,因為沒有經驗。所以,那些失敗,那些挫折,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

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劉伯承,在總結經驗教訓上也是個中高手。他在每次作戰結束後,都要專門召開一定規模的總結講評會,進行戰術總結和政治思想總結,既肯定成績和進步,又找出缺點和不足,進而明確今後打仗應繼續發揚什麼,注意克服什麼。使部隊每打一仗,不僅指揮方法上有進步,思想作風等方面也能得到提高。

04

太多事實證明了總結經驗的重要性,不僅要像康熙帝那樣善於總結前人的經驗,也要像毛澤東劉伯承一樣總結自己的經歷,通過總結,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而且我們要明白總結經驗不是去追溯問題責任,而是要真正從完成任務的角度去考慮得失。那麼,該如何總結呢?

1. 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有自己最初的設想。要有一定的預期,想好我該做什麼,該怎麼做,想要達到什麼效果。

2. 在做這件事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決策依據。多注意自己為達到預設目的所做的每一步決策,對每一個行為的意圖有所瞭解。

3. 幹完活以後學習才剛剛開始。此時要將已達到的結果與自己最初的預期做對比,強迫自己去反思整個過程,找到缺點和問題去填補,找到自己覺得做的好的地方進行模板化、套路化、框架化、概念化,去升級你的經驗,思考再有類似任務的時候是不是可能做的更快、更好、更順利。

從失敗到成功,你缺了哪一步

讀歷史便是向古人借智慧,我們或許無法達成像康熙帝一樣的宏圖偉業,但通過學習他善於總結的好習慣,大膽去做,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便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