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

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他強調,新時代新形勢,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普遍高於社會平均值,因此他們理應獲得高於社會平均值收入。

近幾年來,我國的教育投入不斷加大,連續6年佔比GDP超過4%,然而有一種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那就是在教育投入普遍用在了硬件設施方面,真正增加的教育投入並沒有投放到教師身上,廣大教師並沒有從增加教育投入中受益。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袁連生表示:“我國教育經費中用於人員的比例偏低。”這讓廣大教師有所寒心,打擊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最後受害的還是整個教育事業。

無論是《教育法》,還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文件,都多次提到,要確保教師收入不低於甚至高於當地公務員水平,但總體上來說,教師的收入還是要比公務員低,因為在總收入裡,基本工資的佔比很小,支撐一個人收入的是各種補貼,教師的補貼相對較少,所有總收入就少。比如今年5月發生的六安教師集體討要“一次性獎勵”事件,就是因為只有公務員才有“一次性獎勵”,而廣大教師一分錢都沒有,而這個“一次性獎勵”甚至都比廣大教師一年的收入還要多,如此將教師排斥在“一次性獎勵”之外,如何能讓教師感受到分配的公平公正?如何能體現“教師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收入”?

國家設立“教師節”,是因為教師這個群體具有崇高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必須具有超越社會平均水平的自我要求與道德標準,他不會因為有人非議、混入犬儒、或者行業裡出了幾個有問題的人就受到影響,在職業遭到非議時,就降低對自我的職業要求與道德標準,除此之外,他們還要求比其他職業多一份愛心,比其他行業付出更多,因此他們理應獲得比社會平均收入更高的收入,在增加教育投入的時候,就更應該體現在他們身上。

增加教育投入,就應該提高教師待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就要讓教師的收入讓教師滿意,教師才能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但現在有多少人羨慕教師職業?在中小學裡,男教師的比例非常少,師範院校裡的男生更少,就是因為收入太少,很多人不願意從事教師職業。如果不是熱愛這個職業,很多人是不會當教師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所以,提高教師收入,才真正是尊師重教之舉!(作者為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商業學校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