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買保健品成了爸媽圈子的潮流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你的爸媽會去經常聽各種養生課嗎?

你的爸媽會去領取各種“養生機構”發的免費小禮品嗎?

你的爸媽會去參加“養生機構”舉辦的體檢嗎?

你的爸媽被忽悠買過保健品嗎?

近年來,關於爸媽被忽悠買保健品的新聞層出不窮,總會出現諸如此類的新聞:“老人4年花60萬元買保健品,沒吃好反倒住醫院”!

這樣的事情讓年輕人往往很不理解,一看就是打著某某養生機構旗號的保健品公司的營銷套路,為什麼經歷過風風雨雨的爸媽就是看不明白呢?

今天,time就給大家深度解析一下:為什麼爸媽總被忽悠買保健品?當你瞭解其中原委後,你就會明白一句話:世界上最長的路,那就是營銷的套路!哈哈。

中老年人是保健品產業的“衣食父母”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有人總會好奇,這種所謂某某養生機構的保健品公司怎麼就總盯著咱爸媽不放呢?理由很簡單啊,從他們身上能輕鬆的賺到錢唄!

國內的中老年人群體有以下特點:

一,有時間。大多都已經退休,閒暇時間充足。

二,有閒錢。每月“旱澇保豐收”,都有固定的退休金,還有一定存款。再加上兒女大多都已經成家立業,所以中老年人群體的經濟壓力並不大。再加上經濟獨立,兒女們很難干涉。

三,較為感性,容易輕信人。保健品公司的推銷人員經常一口一個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嘴可甜了,而老人又都是有兒女的,很容易心軟。

四,生活節奏慢,注重身體健康,害怕得病,不願意給兒女添麻煩。

五,老人們經常會聚集在一起,跳跳舞,打打牌。流量更為集中,往往一個老人去聽課,總會邀請街坊四鄰,舞友,牌友一起去。

六,更願意去免費領取一些小禮品。因為閒暇時間多唄。

有錢又有閒,需求和痛點又很明顯,很容易被免費的小禮品所吸引,再加上單純,容易被推廣營銷,你說,打著養生知識課堂旗號的某些保健品公司怎麼可能不對中老年人群體下手呢?

經常有做兒女的在網上抱怨說爸媽總被騙,可是還要狂買保健品。更有人在知乎上提問:如何勸說爸媽不買保健品。

儘管兒女們百般勸說,無奈效果甚微,爸媽就好像是被“洗腦”了一樣,特別容易就相信了推銷人員的話,攔都攔不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爸媽被營銷了唄!

在這裡,time也給大家舉幾個某些養生保健品公司慣用的營銷策略。瞭解他們的套路,咱們做兒女的才能夠更有效的幫助爸媽遠離那些不合格的養生保健品公司設的圈套。

營銷套路一:每天贈送小禮品,人人有份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想必這個套路,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幾乎是每個城市都有很多養生機構,然後輪番上演免費送禮的好戲。爸媽們樂此不疲的每天趕了這場,去那場,一開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免費拿到小禮品。

我的爸媽也是如此,對於他們來說,本來閒暇時間就多,跟他們的好友,街坊四鄰一起去參加這種活動,又能打發時間,又有東西免費拿,何樂而不為呢?

原來,我也經常因為這個而跟他們吵架,我會告訴他們說:“羊毛出在羊身上,免費才是最貴的,你們這些東西都不白拿,他們就是想要你們買他們的產品。產品有用的話,我不反對,關鍵是那些產品根本沒有用。”

我爸媽往往就會給我一句:“領完東西就走人,要花錢的,我們不買不就得了?”

可是結果呢?往往是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花幾千幾萬塊錢購買那些根本沒有什麼用的保健品。

這些養生保健品公司都是事先經過培訓的,從每個流程,到推廣人員的每句話都是經過包裝的。

就拿這個每天免費贈送禮品來說。這個是有條件的,他們先會給老人一個簽到卡,每天簽到,然後給他們講課,當天的課聽完之後,才會給他們免費禮品,這些禮品只要簽了到,聽完課的中老年人都有份,都是免費的。

禮品都不貴,人均成本在3元左右。有送五顆雞蛋的,有送毛巾的,有送洗衣液的,有送醋的,有送鞋的,有送藥盒的等等。除了這些小禮品,他們還會每天不間斷的額外贈送一兩顆他們的保健藥,他們還會做出規定,老人們必須要按時吃這些藥,每天聽課的時候,要將吃過的藥袋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才會給他們簽到。

一般開課的前幾天會天天發小禮品,講了幾天課程後,就會變成隔幾天發一次。吊足了老人胃口。

這就是營銷策略中的“免費模式”。

人們都想要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最多的產品和服務,免費模式就是針對消費者這種普遍的心理弱點。人們會覺得,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他們沒有任何的損失,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即便他們對這些免費產品本身並不感興趣,但是他們也會抱著“白要白不要”的心態去拿。

每天發送免費的禮品,保健藥就是為了讓老人們每天堅持上課,聽課,他們會通過講課的形式來推廣產品。

營銷套路二:重複信息輸入到用戶潛意識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time之前講過,營銷其實就是將產品等信息通過重複以輸入到用戶的潛意識中。要想順利的將產品信息輸入到用戶的潛意識中,就必須要想方設法的“躲避”用戶顯意識的“糾察”,說白了,就是不要讓用戶產生反感,排斥。

瞭解這個原理後,你就明白了為什麼某些養生保健品公司通常會採用講課的形式進行推廣宣傳了。

如果一上來就直接去推廣自己的產品,勢必會引起用戶顯意識的反感,當顯意識反感的時候,你再去重複一萬遍,你的產品信息也不會深入到潛意識中。這也是硬性廣告效果不佳的原因。

而中老年人因為注重健康,害怕得病,所以很喜歡聽各種養生知識,技巧等。這是他們顯意識所喜歡的,並不會對其排斥,所以,保健品公司經常會以養生課堂的形式來將老人們聚集起來,給他們講養生知識,保健技巧,中間夾雜著他們產品的功效案例。就是通過這種循循善誘的方式,產品信息就順利進入到了老人們的潛意識中。

進入到潛意識了,就代表老人們已經相信了。

再加上老人們本身就有注重養生,害怕得病的需求和痛點!

這時,需求+信任=成交!

營銷套路三:口碑營銷,真人反饋效果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人們有一個心理弱點就是喜歡根據別人的評價來決定某件事情或是東西好不好,而且只關注評價的結果,而不會去想這個評價是否合理,是否真實。因此,針對於這個心理特點,就有了口碑營銷。

如,我們想要買某款面霜,購買之前就很有可能會去網上先搜一搜某種面霜的使用反饋,如果有很多人評價說“很保溼,成分天然”,那麼,我們就直接對這一款面霜下定義,認為它很保溼,成分天然。

口碑營銷同樣也會應用在保健品推廣上,爸媽在聽課當中總會有人們來反饋使用保健品的效果。包括在講課的時候,講臺上的講師也會宣傳一些效果案例。這就是暗示。

爸媽們會覺得,XXX吃了這種藥,他們說效果很好,晚上不起夜,一覺睡到大天亮。所以,這種藥肯定是真的。

除此之外,我爸媽也會經常說:“又不是隻有我們買,你張阿姨,李叔叔,趙奶奶,王爺爺都買了”。

好吧,這也反應出了大部分人都有從眾心理。

從眾是指個體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不知不覺或不由自主的與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社會心理現象,而很多養生保健品公司在講課的時候,也會有意識的安排一些人來購買他們的產品以做表率。這樣就會產生“傳染效應”,這一撥人影響了下一撥人,下一撥人又會影響下下一撥人。

營銷套路四:光環效應,講師身份高大上,產品使用高科技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這些養生保健公司的講師,各個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

比如,中國XXX醫藥協會會長,中國XXX長壽組織主席,中國XXX醫藥科技公司董事長,中國XXX醫院院長等等。

當然,他們所推廣的保健品也是各個使用了“高科技”,使用了XXX專利技術等等。

因為講師的身份“高大上”,所以爸媽們很自然的就相信講師的話。

同樣,因為產品使用了“高科技”,爸媽們也會順理成章的相信產品是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講師通常都還“信佛”,這也是包裝,也是暗示。因為大多數的老人都認為有宗教信仰的人是不會說假話的。

這就是光環效應:即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是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好印象的時候,人們就容易對這個人或是物品給予全面的肯定或是好評。

通過“大神”級別的人物,“高科技”的產品包裝,可以讓人們因為對這方面的好印象而主觀覺得整體都很靠譜。

可以這樣說,“光環效應”就是在潤物細無聲中左右著人們的選擇。

營銷套路五:恐嚇營銷,就是要嚇唬你!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我剛才講了,營銷就是在不引起用戶顯意識反感的前提下將產品信息輸入到用戶的潛意識中。

如何不引起用戶顯意識的反感?

一是提供給用戶顯意識喜歡的。某些養生保健品公司的講師會講解老人們所感興趣的養生保健知識,技巧,健康操等。

二是提供給用戶顯意識害怕的。害怕什麼講什麼。

害怕得癌症?行,就給你播放那些得了癌症後的可怕情景,講解得了癌症後生不如死的故事。

害怕半身不遂,臥床不起?行啊,就給你講癱瘓之後,你是如何痛苦的,如何被家人嫌棄的,如何拖累兒女的。

害怕得老年痴呆?沒問題,就一直暗示你,老年痴呆的高患病率,告訴你得了老年痴呆後是如何把你閨女當成媽的。

人們一害怕,本能的就會想要找到解決方法來“拯救”自己。就好比你已經深陷於沼澤之中,身邊不管有什麼,你都會本能的抓住而且握得緊緊的,不放手。

同理,老人們害怕了,就會抓住身邊最近的機會當成自己的“救命稻草”。

他們當時在聽課,身邊最近的機會是什麼?買他們的保健品,吃保健品。

營銷套路六:“一元錢”和“先交錢後退錢”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不是所有聽課的老人都會交錢購買保健品。這個時候,往往會進行流量篩選,測試一下到底有多少顧客是接受付費的。

測試的招數看似很多,實則就是兩招。

一招是以慈善或者是手續費等名義來讓老人們交一元錢。別看錢很少,意義重大。

錢多錢少只是一個數字,一元錢的真正含義是付費。

願意去付費一元錢,就代表了用戶是認可產品,認可產品的價值的。通過這一元錢,就可以對用戶進行篩選,看看哪些人是願意接受付費的,哪些人是不認可,不接受付費的。

“先交錢後退錢”這個則更為普遍。比如,交200元錢,給你某某保健品一盒。這個錢呢,這個課程結束之前會將錢退還。

通過這種“先交錢後退錢”的噱頭也是為了進行流量測試,看看有哪些用戶是相信的,哪些用戶不相信。

人們都會被免費的所吸引,人們會對這個“先交錢後退錢”做個風險評估,一部分人相信,覺得反正都會退,沒有風險。一部分人不怎麼相信,就不會交費。

當然,這個錢大部分肯定是不退的,到了課程後期,講師們往往會告訴老人們,之前交的200元,不白交,可以當做是代金卷獲得更大力度的折扣。

如:原價2000元的保健品,之前交了200元的,可以直接抵400元,所以只需要再交1600元就可以拿到更多的保健品,當然,除了藥,還會贈送你XXX大師開光的佛像,掛件等禮品。

為什麼是開光的佛像或是掛件?

不就是為了暗示你,這個可是開光的哦,不能退哦,退了,菩薩可會晚上找你談談心哦。

time有話說

一,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保健品公司都是騙錢的,也並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是沒有效果的。

畢竟,這些鑽空子的只是佔整個保健品行業的少數,不能因為少數個別的不正規而將整個保健品行業全盤否定。

只要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我相信沒有兒女會不願意給父母購買。問題就是在於爸媽花大價錢買的這些產品是否真的如宣傳那樣神奇?

這個時候就需要消費者自己檫亮眼睛,仔細甄別了。要去買正規公司的正規產品。

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大前提:

靠吃藥是無法得到健康的,獲得健康的方法其實就是下面這一張圖的秘訣:

他們是如何騙老人買保健品的?一共六招,防不勝防

二,

營銷本無對錯。

營銷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光彩的,不管是大品牌還是小公司,經商做生意的都會使用這些套路,因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營銷策略,關鍵就是你的產品質量是否合格,是否有效。

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保證產品的質量是最為根本和基礎的。

老舍先生也說過:賺錢要“硬正”!

三,

講了這麼多,我就是希望讓大家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心平氣和的跟父母們講,講這些道理。我之前總會因為這個跟父母急,往往是勸說不成,反倒是弄得關係緊張。最後,還是改變策略,把爸媽哄高興了,多陪陪他們,有耐心的跟他們解釋,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想通了。

也許,爸媽真正缺少的是兒女的陪伴吧!

還有就是可以給他們報健身房,老年大學等方式,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自從我給爸媽辦了健身房的卡,每天早上老兩口一起去健身房,打打乒乓球,跳跳老人健身操,然後休息半小時,洗個澡,一整天都神清氣爽,他們不無聊了,也就沒時間去聽各種保健講座了。

點擊“瞭解更多”閱讀經典好文《(經驗分享)我是如何靠寫作賺錢年入十幾萬的?》

我是time,一隻用大白話講乾貨的萌萌噠,time只專注分享兩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內容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