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美麗山東鄉村遊帶您遊遍美麗山東。本期帶各位讀者朋友走進聊城市陽穀縣阿城鎮。

聊城,地處魯西平原,毗鄰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這裡交匯,禮樂興邦的齊魯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在這裡交融。聊城以"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而著稱。京杭大運河和徒駭河縱貫市區,中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環抱古城,光嶽樓、鐵塔、山陝會館、海源閣、傅斯年陳列館、孔繁森紀念館等聞名海內外的文物單位,似顆顆明珠閃爍於城中湖畔,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鹽運司屬於京杭運河重要附屬建築。阿城鹽運司位於陽穀阿城海會寺西側,亦稱運司會館、山西會館,是聊城運河沿線僅存的古代鹽業管理機構遺存,也是明清時期聊城運河經濟繁榮的見證。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鹽運司是處理鹽務的衙門,如今仍在海會寺內保存完整,現存建築有山門、前殿、後殿、配殿等。南北長72米,東西寬47米。鹽運司建築技法精湛,大殿柱礎雕刻精細傳神,木構件製作精巧,彩繪流暢生動。鹽運司建築技法精湛,大殿柱礎雕刻精細傳神,木構件製作精巧,彩繪流暢生動。比如,大殿門前的石柱刻有龍的透雕,其眼部可見眼瞼;殿內梁木雕有白象,體現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殿正中房頂有一塊木板,是乾隆年間興建之時所刻的建成日期。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聊城運河風韻,鹽運司雕樑畫棟今猶在

這裡“文革”時沒有被夷為平地也是因為一直被阿城鎮糧所使用,自1987年以來,鹽運司一直由陽穀縣民族宗教局代為管理,由海會寺使用。09年8月劃歸文物部門管理,文物主管部門對鹽運司進行保護、維修。目前,鹽運司已大部分修繕完畢,前院大殿和配房為後期復建的。鹽運司屬於京杭運河重要附屬建築,它不僅是聊城運河沿線僅存的古代鹽業管理機構遺存,也是明清時期聊城運河經濟繁榮的見證。記者們以鹽運司為介,進一步瞭解了聊城段大運河在漕運時代的重要地位,對聊城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