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寒冬已至:前腳崑山工廠關閉後腳桃園廠近半員工遭無預警調職

茂迪桃園觀音廠員工向《蘋果》爆料表示,近日公司無預警要求調職,且下週就生效,之前都沒有進行溝通,且異動的部門與工作性質、薪資、班別都跟現在的不一樣,認為公司這樣的作法恐違反勞基法的規定。

茂迪回應,的確有少部分人員進行產線任務的調度,但對於員工權益並無影響。茂迪該員工指出,現在太陽能市況低迷,桃園廠電池生產線在今年5、6月的時候還有20幾條,現在只剩下4條生產線,傳出公司內部有意將製造部門的員工進行資遣以及調動,其中製造部門二分之一的外籍員工恐遭到提前解僱,另外二分之一的本土員工將進行工作的調動。

茂迪由臺灣太陽能教父鄭福田於1981年創辦,而最開始的茂迪是以設計及生產高級測量儀器起家,並沒有涉及光伏產業。

1999年,鄭福田與同學左元淮一起成立了光電事業部。至此,茂迪開始生產晶體硅太陽電池,踏上了光伏的道路。彼時,在中國大陸,鮮有光伏電池企業成立。直到2001年,無錫尚德才建立第一條10MW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標誌著中國光伏行業開啟大規模商業化之路。

2006年,得益於光伏產業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茂迪開始涉獵大陸市場,茂迪蘇州正是在此時成立。與全球的光伏產業步伐一致,進入大陸市場的茂迪開始了“野蠻生長”,僅過4年,其太陽能電池總產能便達到1 GW,當時排名全球第七位。

此後,茂迪的擴張腳步並沒有停止,其產能於2014年增長至2.0GW,在2015年與聯景公司完成合並後,產能躍升至3GW。茂迪一躍成為當時全球第一大專業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據瞭解,目前,茂迪電池總產能共約3.6GW,分別分佈於臺灣桃園、徐州以及馬鞍山地區。

但好景不長,隨著鄭福田以及左元淮兩位創始人的相繼辭世,茂迪似乎迷失了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2018上半年太陽能電池廠家出貨排名中,茂迪已被通威股份、愛旭等後起之秀超越。

而茂迪的財務數據更是將茂迪的“沒落”體現得淋漓極致。從2014年開始,茂迪就一直在虧損的邊緣徘徊。其2017年財報顯示,2017年營收約為231.89億元新臺幣,較2016年289.63億元新臺幣下降了20%。

自531新政後,茂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先後關停了硅片、長晶業務,不久前還關停了崑山工廠,茂迪未來該走向何方?這正考驗著茂迪管理層的智慧。

中國經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