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一、前言

溼地被稱為“生物超市”、“地球之腎”,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其生態服務功能和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同。溼地公園(Wetland Park)是溼地保護與利用模式之一,溼地公園的建立能否提高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產出效率是衡量這一模式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溼地公園績效是其提供的功能、用途和屬性的總稱,其價值的大小取決於溼地公園規模大小、作用性質及其所處的人類社會經濟環境。

本文對溼地公園的綜合績效進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通過分類研究,總結歸納的方法,為採用PPP模式建設溼地公園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績效評價機制,同時提出了溼地公園的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市場化投資回報機制,積極探索了第三方付費的模式,為PPP模式建設溼地公園提供了有效的投資回報途徑,減輕了財政負擔。

二、國內外溼地公園績效評價現狀

(一)國外研究

美國著名生態學家、系統能量分析先驅H.T.Odum於20世紀80年代創立了能值分析(emergy analysis)的理論和方法。運用能值分析,可以把各種形式的能量以及經濟指標轉換為統一標準的能值加以比較和研究,這就可以把生態環境系統與人類社會經濟系統有機聯繫起來,定量分析自然和人類經濟活動的真實價值,有助於調整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能值分析原理與評價方法相關研究認為,生態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要求其具有足夠的能值貯存、反饋和大的能值產出,將生態經濟系統的能值產出分為經濟收入和沒有用於交換的能值產出(即在系統中循環,並增加系統的能值貯存) ,以基礎能值改變和淨經濟效益可評判系統發展的可持續性。

近十幾年來,美國在溼地公園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值得我們借鑑的是給指標賦值的方法。該方法對每一個指標賦值,然後計算總分值,根據每個溼地的最後得分對其做出健康診斷。通常的辦法是將評價問題的答案分成幾個等級,然後給每一等級賦一個分值。例如,評價一個溼地周邊平均緩衝區可以將其寬度分為幾個等級,如“窄”(10~25m),“中”(25~75m)或“寬”(大於75m)。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二)國內進展

江蘇省曾對太湖水汙染治理第一、二期專項資金安排的12個溼地項目開展過績效評估,評估方式為自評。評估指標主要包括COD削減量、氨氮削減量、總磷削減量、總氮削減量等。其中無錫環太湖(月亮灣-大溪港)溼地恢復工程評價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而其他項目的績效評估均著眼於工程完工情況和環境指標。

武漢的溼地保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比較完善,包含了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方面。其中,生態效益評價指標包括溼地總面積年變化率、森林覆蓋率、生物種數等;經濟效益評價指標包括社會經濟增長率、漁業上交稅金、財政收入增長率等;社會效益評價指標包括吸引遊客人數、文化教育事業支出、公眾對溼地保護利用工作的滿意度等,並採用層次分析法對變量進行分析。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三、溼地公園績效評價體系

根據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念,績效評估體系包含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技術5個要素是較為全面的。各項要素又包含了眾多需要評估的因子,本研究參考了大量的溼地監測文獻,根據大部分溼地公園的實際情況,考慮各因子的評估必要性和評估成本,確定了未來績效評估中建議評估的因子。

(一)生態要素評價指標

溼地公園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改善區域生態景觀、調節小氣候,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景觀多樣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建議設立如下的生態評價指標:溼地增長面積、溼地植物增加量、溼地植物覆蓋率、存活率、合格率。包括調節流量,控制洪水、淨化汙水、固定C和釋放O2、固定營養元素、調節小氣候、保護土壤肥力、生物棲息地等功能在內,這些功能雖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卻間接地保證了湖區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二)環境要素評價指標

溼地公園最為首要和急迫的目的是淨化環境,其中以淨化水體為甚。溼地生態系統中的土壤-微生物-植物複合系統能通過過濾、吸附、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轉化來實現對水中重金屬、有機物、氮磷等汙染物的去除,從而具有水體淨化能力。因而溼地生態系統也被認為是地球的“腎臟”。建議對以下環境方面的指標進行評價:溶解氧,BOD5,CODCr,透明度,總氮,總磷,氨氮,硝酸鹽,高錳酸鹽指數,糞大腸桿菌,硫化物,葉綠素a。

(三)經濟要素評價指標

溼地公園建成後,其農副產品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同時,有些溼地公園能促進第三產業如旅遊業的發展。因此,評估工作也應評價這些產業帶來的收益,如:漁業產值、農副產品資源化、旅遊業收入、房地產增加值、提供土地資源水供給功能、提供砂石礦產功能等功能,這些功能可以直接給人們帶來經濟價值。

(四)社會要素評價指標

溼地公園建設可以促進溼地公園周邊的旅遊產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遊客增加量和資源滿足程度可以作為社會方面的評價指標。同時,溼地公園的社會功能還包括由溼地資源、環境及湖區歷史等產生的效應和價值,包括航運功能、科研教育功能、旅遊休閒功能、歷史文化功能、美學價值等,這些功能也間接地帶來經濟價值。

(五)技術要素評價指標

為了在對溼地公園建設進行整體評價時全面考慮各種汙染物的去除能力、綜合各方面效益,建議用汙染物綜合去除率(由環境方面的指標計算得出)和溼地環境綜合達標率(包括生態、環境、社會三方面)。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四、溼地公園績效評價具體方法

(一)溼地公園服務功能價值的分類

溼地公園服務價值多樣,為便於計算,可將其分為直接經濟價值、間接經濟價值和非使用價值3類,每類又包含若干具體功能產生的價值。直接經濟價值主要是指生態系統產品所產生的價值,可用產品的市場價格來估計,間接經濟價值主要是指無法直接商品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非使用價值指人們為了將來能利用某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或確保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繼續存在的支付意願。

(二)溼地公園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方法

溼地公園服務功能效益不同,其評估技術的方法也不一樣,某種溼地公園效益可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而同一評估方法也可對多個溼地公園效益適用。對於溼地公園效益的選取,應選擇效益最突出的類型,而對於評估方法的選取,應視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來決定。基於以上原則,溼地公園資源經濟價值評估的方法如表1所示。

(三)價值評估

1.水資源價值

一般來說溼地公園是當地農業灌溉和生產、生活用水的水源地,灌溉著周邊地區的農田,其良好的水質對保障群眾身體健康、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由於大部分溼地公園水資源特別是農業用水目前還處於無償使用狀態,因此,擬採用目前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單位平均價格0.1元/m3,作為溼地公園水資源的單位價格,從而計算出溼地公園水資源的經濟價值。

2.生物資源價值

某些溼地公園野生動植物產品經過市場交換可以計算出其總量與收益,某些動植物產品雖然沒有市場交換,但它們有市場價格,因而可以按市場價格來確定它們的經濟價值,也是當前人們普遍概念上的生物資源價值。其計算方法可用公式表述如下:V=Si*Yi*Pi。式中:V表示物質產品價值;Si表示第i類物質生產面積;Yi表示第i類物質單產;Pi表示第i類物質市場價格。大部分溼地公園其資源經濟價值以水產資源為主。溼地公園水產品的價值量,為方便統計與計算,以魚類資源為主,採用市場價值法計算。

3.土地資源價值

土地資源因其所在位置、環境條件和用途的不同,價格相差較大。溼地公園所處位置一般為農業區,城市化水平較低,因此在分析計算洲灘作為土地資源的經濟價值時是作為農業用地的範疇來考慮的。

4.科考旅遊價值

科考旅遊價值的計算採用旅行費用法來進行計算,用以下公式:L=li*Bi,式中L為科考旅遊價值量,li為單位溼地科考旅遊效益,Bi為溼地科考旅遊的面積(hm2)。參照洪湖溼地旅遊和科考接待人數,以及其單位個體的旅行費用和為保護溼地資源所投入的科研經費,其單位面積費用與我國單位面積溼地生態系統的科考旅遊效益382元/hm2和Costanza等人對全球溼地生態系統科考旅遊的功能價值861美元/hm2(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00元計)的平均值3204.5元/hm2,將其作為溼地科考旅遊的單位價值。

5.涵養水源價值

溼地公園是一個天然的巨大的洪水儲存庫,可以儲蓄洪水,其涵養水源功能還表現在溼地生態系統可以延長徑流的時間,在枯水時補充河流的水量,增加水分下滲土壤等。採用影子工程法計算水價,按照1997~2002年全國水庫建設投資的平均價格計算,每建設1m3水庫庫容,需投入成本0.67元,可得出溼地公園的涵養水源價值。

6.調蓄洪水價值

大部分溼地公園承擔著溼地中下游地區汛期蓄洪、冬春灌溉以及周圍城鎮居民生活用水的任務。根據溼地公園內的溼地區域不同水位下的蓄水湖容積和淹沒面積的數據,在相關平臺上建立模型模擬洪湖水位與蓄水容量的關係,按影子工程法單位庫容造價0.67元/m3,可以計算出溼地公園調蓄洪水的價值。

7.調節氣候價值

溼地公園調節氣候價值包括溼地固定CO2的價值和釋放O2的價值。溼地等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大氣交換CO2和O2,從而對維持大氣中的CO2和O2的動態平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O2+6H2O,可知植物每生產162g幹物質可吸收264g CO2,即每生產1g幹物質,需要1.62g CO2,釋放1.2g O2。則年固定CO2量=年植物生物量*1.62,釋放O2量=植物生物量*1.2。

一般溼地公園湖區植物乾溼比以1:20為標準計算。採用造林成本法進行計算,根據單位面積植物碳素的淨生長量和造林成本以及溼地植物面積總數,三者乘積計算溼地植物固碳價值,我國造林成本為260.9元/t。我國目前工業氧的現價為400元/t。

8.淨化水質價值

溼地公園淨化水質功能以淨化TN、TP含量為主。淨化水質的價值利用影子工程法進行計算,如表2所示: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9.生物棲息地價值

溼地公園作為生物棲息地的功能即遺產價值的評估,屬於非使用價值。用以下公式計算:X=A*S,X代表生物多樣性價值(元),A代表單位面積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元/m2),S代表溼地面積(m2)。按Costanza等人對全球溼地避難所功能價值的估計,約304美元/hm2作為洪湖溼地生物棲息地價值的估算標準,按人民幣兌美元7:1換算即為2128元/hm2。

10.碳匯價值

固定並儲存大氣溫室氣體是實現低碳、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既可以通過工業手段,也可以利用生物固碳功能來實現。但從中國目前的科技與生產發展水平來看,通過工業手段成本高、難度大。利用生物固碳功能,通過實施生物碳匯擴增戰略來實現生物減排增匯較為必要。目前可實施生物碳匯擴增的領域包括:海洋、林業、農業、草業、溼地和土地利用。

其中,溼地的碳匯能力在全球僅次於海洋和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僅次於森林的重要碳匯之一。一方面,溼地碳匯是CO2的匯,即通過溼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CO2將其轉化為有機質,植物死亡後的殘體經腐殖化作用和泥炭化作用形成腐殖質和泥炭,儲存在溼地土壤中。另一方面,溼地也是溫室氣體的源,土壤中的有機質經微生物礦化分解產生的CO2 和在厭氧環境下經微生物作用產生的CH4,都被直接釋放到大氣中。

因此,實施生物碳匯擴增對中國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和巨大的潛力。

五、溼地公園市場化投資回報機制

溼地生態保護是一種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消費具有外部性,會造成權利和義務上的“搭便車”困境。溼地生態保護主體承擔了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只獲得了內部收益,“搭便車”者沒有承擔任何成本卻獲得了外部收益。對於溼地生態保護主體來說,外部成本得不到補償,從而引起供給不足。同時,對於獲得外部收益的“搭便車”者來說,他們沒有承擔外部成本而獲得了外部收益,這無形中又擴大了需求,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導致生態保護投入短缺。

市場化自動調節溼地生態服務供給,需要採用一些糾偏策略來消除這種市場失靈,外部效益內部化正是引入溼地生態資源有償使用概念的實質。對邊際私人成本小於邊際生態保護成本的個體實行生態使用權購買,邊際私人生態收益小於邊際生態效益的組織可以出售生態使用權得到補償,從而把生態保護成本與生態保護收益背離所引起的外部性影響內部化,促進溼地生態保護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一) 挖掘溼地公園使用權的交易價值

溼地公園使用權的交易價值在於“完好的生態”。 一切圍繞溼地開發的附加產品都是溼地“生態”派生的,溼地生態是具有價格屬性的。其直接經濟價值如固有的水生、陸生動植物資源等,間接利用價值如對周圍環境生態的改善,提供溼地生態旅遊等。此外,溼地生態價值還取決於溼地生態的管理,不當管理溼地價值或重要性就降低。

挖掘公共產品的市場價值進行交易已有先例。如碳排放權交易,2013年8月杭州市實施能源消費過程碳排放權交易,公共自行車的碳減排可以量化“賣錢”,植樹綠化也可做“碳匯交易”。2010年杭州9處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15.55t,掛牌交易後被一家保健食品企業以2.1萬元價格購得。

(二)引入生態使用量市場化調節概念

生態使用量市場化調節實質是遏制生態的過度消費,總量控制下的個體間的生態使用權流轉,生態服務的提供者、生態服務的消費者及交易平臺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使用權交易系統。生態使用量市場化調節包含3個方面:一是消費溼地生態資源、享受生態環境服務或損害生態資源環境方向生態服務提供方購買生態使用權;二是生態服務提供方通過出售使用權獲得投入補償;三是直接用於自然主體生態恢復的投入補償。

(三)以商業行為對溼地生態的影響為依據建立收費機制

生態影響因素變量測定以溼地功能為核心,以對溼地功能的影響程度作為生態影響的衡量標準,一是水文功能的影響,如積水狀況(積水深、季節性積水、常年性積水)、土壤含水量(無地表積水時)、地下水位、透明度;生物化學功能等。二是生態功能的影響,如植被類型、植物豐富度,鳥類種類和數量、兩棲類種類和數量、爬行類種類和數量、遷徙動物種類和數量、魚類種類和數量、浮游動物種類和數量、底棲動物種類和數量等。 從中提取描述溼地功能現狀和變化的功能參數來衡量生態影響的大小。

溼地公園使用量的測定須兼顧科學性、綜合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因溼地公園影響因素眾多,從實際出發本文著重測定人類活動對溼地公園的影響因素。

1.旅遊行為

旅遊行為與溼地公園負相關,影響因素有旅遊接待的規模、遊客生態保護的自覺行為、景區管理對生態的正向促進程度、遊客時空分佈等。 其中游客生態保護的自覺行為又與遊客成熟度、旅遊動機、旅遊偏好相關。

可以對上述影響因素進行估算,賦予不同的權重構建出一個旅遊行為生態影響函數,量化旅遊行為生態使用量:

BE =f(TR,MA,TM,TP,SP,ST)。

BE:旅遊行為生態使用量;TR:旅遊接待規模;MA:遊客成熟度;TM:旅遊動機;TP:旅遊偏好;SP:規範化管理程度;ST:遊客時空分佈。

2.餐飲服務

城市溼地作為一個旅遊場所,餐飲服務對生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餐飲服務影響溼地空氣質量和水質,影響溼地的水文循環,改變了河水營養物質和化學汙染物質的運移機理,影響溼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構成。為便於指標量化,餐飲服務生態影響可以參考間接影響因素,如餐飲服務的經營規模、經營範圍、環保設備的使用情況等因素,通過經驗值、前後對比法、專家評估法、相關商戶橫向比較法來量化餐飲服務生態影響量。

3.建設行為

建設活動直接改變了地表徑流形成的條件,從而對溼地水的流動、循環、分佈,水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水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產生影響,對溼地生態影響是脅迫式干擾,生態結構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在權重設定上應予加重。 建設行為生態影響因素可考慮原植物豐富度、植被覆蓋率、物種、土壤鉛含量的變化。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四)建立溼地公園有償使用市場交易機制

溼地公園有償使用市場交易機制是關於溼地公園使用權交易系統內部關聯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使用權交易主體,包括一切受生態使用活動而產生任何影響的組織和個人。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參與生態保護投入過程中直接產生外部生態效益的組織或者個人,二是生態使用過程中直接產生生態負面影響的組織及個人。

2.溼地公園使用權交易客體,採取上述的量化方法,科學地評估生態恢復的損益。

3.生態使用權價格標準,主要考量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投入成本、生態使用獲益、生態受損程度等方面。

4.生態使用權交易形式,生態外部受益方向提供生態服務方購買生態使用權,獲得資金支持的生態服務提供方向購買方提供良好的生態服務。

5.轉讓保障機制。保障生態使用權的有償取得和正常使用。

六、結語

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的迅猛發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溼地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於溼地的生態功能經濟價值不能通過商業市場反映出來往往被忽視,而這種忽視又導致了人類對溼地資源無序的開發利用,造成了溼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了有效地保護溼地和合理開發利用溼地資源,需要對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全面瞭解,對其價值進行合理有效的評估。

在合理評估溼地綜合績效的情況下,通過市場化的運營管理,量化溼地生態資源使用權,有償賦權給使用者,公平交易,促進生態資源的合理分配,能夠遏制生態資源的過度消費,彌補生態服務供給不足,結合現有城市溼地管理手段可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梯度管理新模式。通過恰當的引進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將能向公眾提供更高效的溼地生態保護服務。

溼地公園如何考核管理?PPP建設能走向何方?

關於環保時評

環保時評,為您提供新鮮、準確的環保信息,犀利點評環保熱點,專業回答環保問題。生態文明進行時,環保永遠在路上。搜索環保時評或ecocomment關注即可。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處與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