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相信很多準備買或對電動汽車感興趣的消費者一定都想知道,和傳統能源車相比使用過程中電動汽車能省多少?充電服務現在覆蓋到什麼程度?使用過程中有那些不便?很客觀的說,相對傳統能源車,電動汽車使用環節是省錢的,省多少主要與家裡是否有充電樁相關;目前公共充電服務還需要更多的覆蓋,但相比之前要好很多,在北京五環以內,充電樁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使用中的不便主要是電池容量過小和里程焦慮導致使用中會畏首畏尾。下面就拿前幾天體驗做個詳細的介紹。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前幾天體驗了一款電動汽車,電量不足後去了一家商場地下三層充電。和兩三年前相比,目前越來越多的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可以找到充電樁,每個地方充電樁數量也不少,而且快充、慢充都有佈置。下載聚能充等APP或使用地圖可以就近選擇合適的充電服務,像充電樁類型和收費標準等信息在APP裡也會有提示,有的軟件還支持預約充電服務。而前幾天選擇的這家商場充電費每度電1.41元,這還不算,每度電還要收取0.8元服務費,合計每度電2.21元,而且停車也要收費。綜合兩次充電,加上停車費每度電大概需要2.7元到2.8元。據瞭解,目前公共充電樁每度電的0.8元服務費基本相同,每度電電費在1.2元-1.4元之間,而且停車都要收費。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如果購買電動汽車而家裡沒有充電樁的話,充電費用還是非常高的,慢充的停車費比電費還要高。在公共充電樁充電,使用中開啟空調等設備的前提下,和相似動力的傳統能源車相比,使用費用大概可以減少四分之一,若再加上里程焦慮的影響,電動汽車不怎麼划算。如果家裡有充電樁,每度電為0.5元-0.8元,而且沒有管理費,使用費用是相似動力車型的四分之一左右,性價比馬上華麗麗的提升了一大截。總體來說,若家裡沒有充電樁就不要考慮電動汽車了,充電既貴還比較麻煩,費心費力。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目前市面上的公共充電樁運營商有國電、普天、特來電等,充電很簡便,下載相應的APP就可以完成充電和付費。不過有些充電樁無法在手機上實時顯示充電狀態,手機與充電樁是藍牙連接,距離遠了就斷了聯繫。當然也有充電軟件是可以實時查看的。另外,公共充電樁雖然有快充和慢充兩種,但即使是快充速度也不快,一臺24千瓦的快充樁,每小時充電10度左右,面對一般40千瓦時的電池,充滿電需要4小時左右,時間過長。家用充電樁一般為慢充,充電時間在8個小時左右,晚上充電正好符合作息規律。此外,目前充電樁已經佈置到了郊區核心地段和旅遊景點,理論上電動汽車郊區出行基本沒有問題,但在一些景區發現,雖然充電樁已經安裝很久了,但很多都無法使用,而且連服務電話都沒有,和空擺設沒啥區別。從這點說,市內的商場等公共充電樁相對靠譜,上述旅遊景點等地的充電樁真的不敢貿然使用。綜合這幾年的使用經驗,從便利和成本角度出發,公共快充特別是大功率快充是公共充電樁的發展方向,公共慢充樁存在必要性已經很小,而且快充樁可以提升充電樁的使用效率。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說到電動汽車使用中的優缺點,可以說都很明顯。優點是動力輸出快,無噪音無振動,更沒有汽油味,使用成本也比較低;再就是無汙染零排放,每腳油門踩的都沒有負罪感。不足之處也很突出,最明顯的是里程焦慮,當電量很少時里程焦慮更為突出,當電量比較少遇到堵車或需要繞路時,真的很無奈也很無助。同時,開空調製冷或制熱都會比較費電,續航里程會銳減。如果市內通勤兩三天充一次電基本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長途行駛目前還比較困難。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個人認為,電動汽車是當下僅次於油電混合動力的新能源車型,雖然有很多不足,但目前發展趨勢良性。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對購買電動汽車補貼在逐年減少,這主要是產業政策層面的考量。但對充電使用環節,更多的還是依靠各路資本,其實這才是當下應該重點關注的領域。不可否認,目前大家對電動汽車有了一定的認知,購買電動汽車的意願也在增加,而基礎設施制約了其發展,公共充電樁一度電近3元的收費,使用成本和傳統能源相似,還有無解的里程焦慮,相信會很多人都會對電動汽車有所顧忌,只有讓使用環節流暢了,才能突破當下電動汽車向前發展的瓶頸。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儲能技術的突破。

電動汽車使用划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