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減負」重在校外,學校不應過多降低學習要求

義務教育“減負”重在校外,學校不應過多降低學習要求

最近,教育部又出臺義務教育階段減負的要求,明確義務教育階段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作業,小學高年級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階段作業時間不超90分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目前仍然存在,但是其根本原因已經不再是由於學校的教學要求高面造成,而主要是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太高。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從校內學習要求上來考慮“減負”問題,實際上對學生系統文化基礎知識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不利的。根據中國目前的國情,大部分家庭還不能有效合理地安排學生的課外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學習要求降低,但家長的要求並不會降低,這樣就導致了家長負擔的加重,過多地將學生的學習壓力轉移到學生家長一方。

義務教育“減負”重在校外,學校不應過多降低學習要求

其實,學校合理的學習要求,對於學生安排課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樣是系統學習的一種延伸。按照目前學生下午3點半放學的實際情況,按照新的作業量的要求,學生只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晚飯前完成作業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果,下一步學校託管工作進一步深化,學生就會更好地利用放學後吃飯前的時間完成作業。這樣晚飯後這一段的空餘時間,學生如何安排就成了家長的一個大問題。

這樣,就會形成幾種情況。一是學生因為作業負擔輕,對完成作業的態度不積極,作業完成拖拉。這樣不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二是不能合理安排從放學到晚上休息這段時間,雖然作業能積極完成,但空餘時間安排不合理,甚至全部用來看電視、玩遊戲。三是作業完成的空餘時間裡,家長進行其他安排,這種情況就要家長能比較好地瞭解孩子的情況和知識學習的要求,否則就的可能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義務教育“減負”重在校外,學校不應過多降低學習要求

但是,如果學校能根據學生的情況,合理安排學習要求,能比較有效地利用從放學到休息這段時間,不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實際上這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是合適的。而目前的情況是,從學校的角度一刀切的減少作業,降低學習要求,從表面上看起來是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實際效果並會是很理想的。

“減負”應該是減去學生不合理的學習負擔。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生的負擔已經從校內轉移到了校外,家長們普遍存在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各種課外輔導班成了孩子負擔的主要內容。而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降低學習要求,實際上是增加了家長的心理恐慌。有條件的家庭必然會針對這種情況採取相應的加碼措施,而另一些家庭則只能放任自流,這實際上就造成了新的不平衡。

義務教育“減負”重在校外,學校不應過多降低學習要求

我們應該主張文化學習由學校主導,家庭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了合理的教育分工。這樣學校就必須有恰當的學習要求,既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滿足家長的心理需要,使得家庭和學校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從而使學生既能在相應的年齡階段,嚐到適當的文化知識,不能因為要適應某種形式的“減負”,就降低學習要求,不反鼓勵孩子勤奮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