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祕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5月3日新華社英文網站的一則消息,把筆者嚇了一大跳。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以下是這篇《肯尼亞馬拉松明星排除今年再跑一場比賽的可能性》的前兩段:

“肯尼亞馬拉松人氣明星基普喬格週四說,今年他不打算再跑比賽,而是將為衝擊世界紀錄而集中全力訓練。

這位4月22日贏得倫敦馬拉松後回國的奧運會冠軍在內羅畢告訴記者,2018年他只計劃跑一場比賽,因此決定在本賽季的剩餘日子不再參賽。”

這就有點古怪了:自從2013年轉型全馬至今,基普喬格每年必跑兩場馬拉松,僅去年為耐克破2(Breaking2)計劃放棄一場大滿貫。

將備賽週期從慣常的半年左右拖長到一年,對他真的有幫助麼?抑或下半年耐克還想再來一個“破2續集”?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太可能!

5月5日,新華社英文網站果然又發表一則後續消息,全盤推翻兩天前自家的說法。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這篇《肯尼亞奧運冠軍基普喬格聚焦9或10月的一場馬拉松》的報道聲稱:“肯尼亞奧運會和倫敦馬拉松冠軍基普喬格澄清說,他將會在今年9月或10月跑一場馬拉松。

“他的經紀人Valentijn Trouw週六證實說,這位33歲(跑者)尚未決定要跑哪場比賽,柏林、芝加哥或紐約都是可能的目的地。”

他還“告誡自己的粉絲不要過多沉迷於世界紀錄,而應容許他享受跑步,希望好成績會水到渠成”。

好嘛,上一篇報道原來是假消息!(川普總統愛說的fake news)

到底是新華社記者會錯意,還是被基普喬格故意耍了?

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不過從這位全球公認的“最偉大馬拉松選手”的一貫表現看,他不像是一個說話不靠譜的人。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第一篇報道還被抓到一個大烏龍:聲稱基普喬格的倫馬奪冠成績是2:06:21!

(Kipchoge won his third London Marathon title on April 22 in a time of 2:06:21 ahead of Ethiopia's Shura Kitata and Mo Farah of Britain,圖1的最後一段)

這根本就是張冠李戴嘛:那是季軍莫·法拉的成績好不好?!

基普喬格的明明是2:04:17,而且除了不以時間為目標的里約奧運會(2:08:44),他從未跑得比首馬的2:05:30慢過。

難怪在美國著名跑步論壇Letsrun上,該報道被人不客氣地批評為“very sloppy journalism”——很馬虎草率、極不嚴謹的新聞報道。

真是羞煞人也!

(注:這兩篇新華社英文報道的編輯署名不同;第一篇至今仍可以訪問)

關於基普喬格下半年要跑哪裡的懸念,已於上週揭曉。

柏林馬拉松官網6月11日宣佈:這位兩屆柏馬冠軍(2015、2017年)將重返故地,參加9月16日舉行的比賽;這回他的目標只是刷新PB(2:03:05),不求打破世界紀錄。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屆時他的對手,將是2013年曾在這裡打敗他的肯尼亞同胞基普桑(Wilson Kipsang),外加半馬世界紀錄保持者、厄立特里亞名將塔德塞(Zersenay Tadese);這兩位的PB分別為2:03:13和2:10:41。

最後再聊聊馬拉松大咖的出場費。

像基普喬格這樣的全球頂尖高手,在選擇他們通常一年只跑兩場的馬拉松比賽時,出場費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而全球各家馬拉松比賽,對它們支付給各國高手的出場費,全都秘而不宣,諱莫如深。

不過,偶爾仍會有點滴內幕被披露出來,例如2004年倫敦馬拉松為中國女將孫英傑開出的出場費,多達10萬美元(翌年她才被查出興奮劑尿檢陽性)。下圖報道的出處是《北京青年報》。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幾年前讀到這一報道時,筆者頗感吃驚,畢竟目前中國頂級馬拉松賽事的冠軍獎,也才四五萬美元:

  • 北馬、廈馬均為4萬,男/女跑不進2:09/2:27者只能減半;
  • 上馬稍微好掙一點:冠軍進2:09:30/2:26者4萬5,否則減半。

也就是說,只要你水平高、名氣大,光是出現在起點、哪怕一步不跑所掙到的錢,就已經相當於5個北馬或廈馬冠軍的總和!

後來閱讀國外媒體的報道,才知道10萬美元根本不算多,不過是開給二三級選手的價碼。

與名將Ryan Hall同齡的原“耐克俄勒岡計劃”訓練營主力之一瑞岑海恩(Dathan Ritzehhein),2012年在芝加哥馬拉松跑出2:07:47,躍居美國馬拉松史上第三高手。

他的處馬是2006年紐約馬拉松。據報這位全美高校越野賽冠軍拿到的出場費,就高達20萬美元,雖然當時他連一場馬拉松都還沒跑過。

2017年1月赴金門跑第十屆金門馬拉松期間,筆者在採訪金馬大會副主任董燊(音“深”,其職務相當於賽事總監)時,特意提到這個問題。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這位金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透露:

“我們每年至少邀請男女各兩名高手,其中男子成績在2小時10分左右,由路跑協會出面邀請。

出場費當然要給,國際上有一定的行情;金額不好說——國際上的默契是,這種東西不可能曝光。

而獎金有公告,這是明碼標價的,可以編入預算——你看得到的開支都可以編;出場費只能走行政管理開支。”

將大咖出場費說得最深最透的文章,是《華盛頓郵報》在2005年倫敦馬拉松比賽日發表的長篇報道《頂尖跑者靠名聲掙得天價報酬》(Top Runners Earn Top Dollar On Reputation)。全文翻譯如下:

沿著泰晤士河、跨過塔橋、途經白金漢宮跑上26.2英里,今天第25屆倫敦馬拉松的男女冠軍將分別獲得一筆5.5萬美元的獎金。

與此同時,這一運動的最出名人物——英國偶像波拉·拉德克里夫(Paula Radcliffe)可能根本不必贏得比賽,就能掙到10倍於此的金額。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隨著近十年來,馬拉松繼續演化為一門大生意,賽事官員越來越多地祭出高額出場費,來吸引這項運動的頂尖跑者,以確保更大的媒體曝光度和觀眾、贊助商滿意度,並使倫敦和芝加哥馬拉松加入波士頓和紐約馬拉松的行列,躋身年度頂級賽事。

據多位經紀人和賽事官員表示,全球10至12名超級巨星的出場費身價,可望達到20萬美元及以上。

在這個馬拉松年曆上最重要的週末——今天倫馬、明日波馬之前,長期觀察家指出,倫馬不惜重金大砸出場費的做法,使它往往能募集到蓋過波馬的精英陣容。

倚仗一條高速且迷人的賽道,還有可能是世界最高的精英運動員預算(今年含獎金至少達到260萬美元),倫馬爭取到2004年奧運會男子冠軍、2003年世錦賽男子冠軍、馬拉松史上七大女子高手中的四人,以及史上四大男子高手全體的承諾參與(其中一人後來退出)。

一位歐洲頂級經紀人表示:“過去五年倫馬給的絕對比以往都多。今年人人都在關注倫馬,因為比賽群星雲集,因為所有最優秀選手都在那裡。如果你不給他們錢,他們就不會來。”

因此,埃塞俄比亞長跑傳奇海利·格佈雷塞拉西(Haile Gebrselassie)要不是因為傷病退出,原本可以拿到大約40萬美元的出場費,他的荷蘭經紀人Jos Hermens透露。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據多位業界人士表示,拉德克里夫因為跑今天的比賽,可望到手將近50萬美元。

芝加哥馬拉松執行總監凱瑞·品可夫斯基(Carey Pinkowski)指出,奧運會獎牌得主可望進賬20萬美元左右。

和多數馬拉松大賽一樣,倫馬也提供公開的成績獎,包括破世界紀錄12.5萬美元;波馬含打破賽道/世界紀錄獎在內的獎金總額為57.5萬美元,但賽事官員不願提供精英選手預算的細節。

波馬賽事官員為近年他們的精英陣容辯護,但同時表示不會和倫敦打一場競價戰,而是會依賴這一賽事的獨特名聲和109年悠久歷史。

“我們無意花費那麼多的錢款——我們從未有過這樣做的必要,也覺得我們沒必要這麼做,因為我們每一年都能夠招募到頗具競爭力的精英陣容。”波士頓田徑協會執行理事長蓋·莫爾斯(Guy L.Morse)說。

“各家賽事都在一個不斷演化的環境下運作,這也是一項日益成熟的運動。把錢用在哪裡益處最大?在這方面你會看到更多辯論。(倫馬)必須為自己揚名立萬,而我們覺得波馬已經名聲在外。我們將會維持波馬已有的美名。”

1990年品可夫斯基接管岌岌可危的芝馬之時,面對5萬美元的出場費要價,他一度斥之為“可笑”。

近日被人重提此事時,他笑了:“我真希望這些選手中的一些人只要5萬,那就太棒了。”

他說自己用於吸引精英選手的預算介乎200萬到250萬美元之間,在美國馬拉松比賽裡面應該是最高的。

“馬拉松比賽有其商業的一面。大賽想要最優秀選手,最優秀選手也意識到這一點。有供應也有需求,這就是經濟學。”

出場費數額幾乎都被保密。如果運動員中途棄賽或者跑得比規定時間慢,最多可能被砍去一半。

出場費的提倡者說,不斷上升的出場費使得這項運動進一步職業化。頂級馬拉松選手往往一年只跑兩場比賽;如果有兩三場成績不佳,他們可能失去吸金能力。

高收入還促使很多頂尖田徑選手更早轉型馬拉松,尤其是因為較短的路跑比賽難得提供數額相當的出場費。

已經有人在猜測,22歲的埃塞俄比亞5000/10000米明星克內尼薩·貝克勒(Kenenisa Bekele,下圖中)何時會試水馬拉松。多位業界人士預測,他的出場費身價可能高達50萬美元。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出場費看漲的主要受益者,似乎只是頂級跑者。“我認為它和很多體育運動相似,運動員會越來越貧富分化。”一位美國經紀人說。

包括波馬的莫爾斯在內的一些人士,更願意看到馬拉松錢袋的擴大體現在獎金,而不是出場費。

出場費的付出並不只是為了好成績,這也是這一做法必將延續的一個原因。不管拉德克里夫成績如何,只要她出現在一場比賽,就能確保英國媒體蜂擁而至。

2004年她在最後一刻答應參加紐約馬拉松(最終獲勝),就吸引來幾乎所有英國大報,BBC還作了電視直播。

“人們認得名人,也意識到明星的力量。”紐約馬拉松賽事總監瑪麗·惠騰伯格(Mary Wittenberg)指出。

她表示紐馬的精英運動員預算在一兩百萬美元,但拒絕透露付給拉德克里夫的出場費。“為了讓波拉回來跑紐馬,我願意把我們所有的雞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裡……她給予我們的提升,超過過去5年來我們做過的其他任何事。”

諸如奧運獎牌得主梅布·柯弗雷茲基(Meb Keflezighi)和迪娜·卡斯特(Deena Kastor)這類美國明星的出場,也能刺激關注度,尤其是對於國內馬拉松。

賽事官員們說,這種關注度(往往取決於印刷媒體和電視曝光率)又可以讓馬拉松贊助商覺得錢沒白花。

一位倫馬發言人透露,據從1996年起冠名贊助倫馬的消費食品製造商Flora估算,在2003年拉德克里夫打破世界紀錄一事成為頭版新聞之後,它的投入已換來數以千萬計美元的回報。

由於曝光率取決於關注度,而後者又取決於故事是否足夠抓人,因此各大賽事往往肯花更多錢去請回衛冕冠軍,或者背景特別值得關注的運動員。

以巴西選手德利馬(Vanderlei de Lima)為例。據他的經紀人Hermens透露,原本在跑步界之外默默無聞的他,在雅典奧運會馬拉松比賽中途被一個觀眾撞出賽道、結果還贏得銅牌之後,出場費已經暴漲八到十倍。

多位經紀人和賽事總監表示,美國選手也可能因其經歷而抬高出場費,因為美國公眾往往對外國明星沒啥感覺。

“關鍵的不僅是他們的成績,還有他們帶給一個賽事的形象。有些運動員會給一場比賽加分,我希望看到他們繼續得到比其他選手更多的獎勵。”代理卡斯特等高手的Ray Flynn說。

筆者評論

十幾年前“世界一姐”拉德克里夫的倫馬出場費就達到50萬美元;四年前“跑道王”貝克勒的首馬估計不會差太多,否則他恐怕不會放過出手最大方的倫馬,而是選中同在4月的非大滿貫賽事巴黎馬拉松。

如今基普喬格的身價應該只多不少,畢竟他是以“零狀況”著稱的“史上最靠譜馬拉松先生”,十戰九勝的戰績空前絕後。

新華社被基普喬格耍了?揭秘馬拉松大咖的天價出場費

50萬美元出場費,相當於他已經蟬聯三屆的大滿貫積分王獎金額。

這個價碼很高麼?相比其他同行確實如此,不過作為這一人氣運動項目無可爭議的絕代巨星,數十萬美元就能請到他御駕親征,其實一點也不算多。

其實他一年下來的比賽收入,可能也就“區區”兩三百萬美元——這可比咱們那些片酬動輒數百萬、卻看不出有啥真才實學的影視明星寒酸多了。

最後,從選擇柏林而不是芝加哥或紐約判斷,基普喬格心裡最在乎的,顯然還是世界紀錄,以便去掉心中的最大缺憾。

他聲稱“但求PB”,只不過是為了壓低外界的期望值。因為他的PB和世界紀錄僅有8秒之差,很難相信他的柏馬目標,會保守到只滿足於將個人最好成績提高三五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