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平台放緩 P2P網貸行業進入驗收狀態

新增平臺放緩 P2P網貸行業進入驗收狀態

據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018年3月底,P2P理財市場在運營平臺數量為2025家,同比增長11.88%。同時,整個行業的成交額達到1919.83億元,環比上漲11.78,同比下降11.95%。而其中更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專項整頓進入尾聲,新平臺的加入越來越少,今年三月更是無一家新增平臺。

有業內人士對此透露,造成P2P平臺新增放緩的原因主要來自各地金融辦對於平臺辦理備案登記的要求。雖然各地金融辦准入的條件各有不同,但是新成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原則上一律不予通過備案卻幾乎成為每個地區備案的"鐵律"。而會出臺這個要求的原因,第一是因為新平臺缺乏經營數據,監管部門無從考核平臺的經營情況。第二則是因為要收緊口袋,降低P2P市場的數量,從而更加集中、規範的對互聯網金融市場進行監管,以保證行業的穩健發展。

因此,在新生力量逐漸放緩的市場環境下,平臺的運營時間就顯得格外重要。特別是不少缺乏資格卻準備進入P2P網貸的企業,都選擇以收購的方式進入市場,而被收購平臺的運營時間就是最重要的選拔標準之一。

據瞭解除了運營時間,平臺的合規性和業務風險這三點,都是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最看重的核心因素。據統計,凡是經營時間保持在三年以上的平臺更能夠容易得到投資人的信任。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從2015年開始,P2P市場就經歷了爆發、市場競爭和監管清洗三個階段,能夠順利度過這三個階段還保持穩健運營的平臺,自然從一定角度證明的平臺的經營實力雄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