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秋初,行走于西峰区的绿野田畴,随处能感受到农业产业发展的脚步:大棚里,有机蔬菜新鲜翠绿;圈舍里,湖羊、肉牛、肉兔等畜禽茁壮成长;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毛寺村油葵基地、西北桃隐庄园等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美景、品美食……

今年,西峰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聚焦“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围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主导产业布局,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和“331+”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以“三变”改革推动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

多元设股 拓宽增收渠道

“以前靠种地维持生活,今年用产业到户资金加入合作社成了股东,自己到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收入几十元务工费,靠着‘股东’身份,年底可享受分红……”提起“三变”改革的好处,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海林喜笑颜开,“有了合作社带动,我们脱贫致富就更有奔头了。”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今年,巨塬村利用农村“三变”改革契机,依托养殖大户胡生银创办的庆阳昶辉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入股、合作社托管”的发展模式,探索现代肉羊产业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路子,吸纳全村138户贫困户及村集体投入资金入股合作社,从中盛华美羊业有限公司购买100多只湖羊,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饲养、统一繁育、统一防疫、统一出售,实现了产销对接。

“今年我们按5%的比例对入股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有了收益后,贫困户可以拿到20%的利润。到明年,繁殖的羊羔就能出栏,收入预计在2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胡生银说。

在西峰区,有很多村民像王海林一样靠“股民”这个新身份实现了增收。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今年,西峰区在实施“三变”改革过程中,大力推广土地、资金、技术、项目、生态等入股方式,重点对贫困户入股进行倾斜,优先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劳动力、技能技艺等资源量化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同时,制定出台了《西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变股金操作办法》,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安排4207.58万元,补助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638.9万元,补助到户发展股金3568.68万元,引导贫困群众用资金折股量化到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比例分红,打造脱贫共同体。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各村也积极探索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林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入股,将农民、土地、资金、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聚集到产业链上。温泉镇湫沟村以庆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导贫困户以闲置土地和饲草地等经营权入股,有效盘活了农村资源,解决了塬边咀梢土地撂荒、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广等问题;显胜乡毛寺村73户贫困户将扶贫专项资金16.38万元,入股黑老锅旅游开发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种植油葵、刺槐各100亩,每亩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董志镇庄子洼村采取“ABCD”四种改革路径,引导农民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资源入股,发展苹果、旅游产业,开辟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多元化的入股方式,使农民变股民,通过保底分红、盈利分红、阶梯式分红、效益分红等多种分红方式,实现增收,让农村“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各类财政资金入股3568万元、村集体入股1304万元、农民自有资金入股154.8万元、土地入股1.05万亩,入股群众达到5434户,村集体、农户分别享受分红301万元和4540万元,实现了15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参与“三变”改革的全覆盖。

龙头引领 抱团发展产业

近日,走进温泉镇齐楼村庆阳林木园地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林木生态园,苗木郁郁葱葱,鲜花姹紫嫣红,游客在园区赏花、拍照。

据了解,庆阳林木园地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从2013年开始,陆续流转土地260多亩,种植国槐、雪松、红枫、月季、牡丹等苗木、花卉80余种,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今年,合作社结合“三变”改革,吸纳齐楼村77户贫困户共入股资金33.4万元,17户非贫困户以土地和劳务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打造林木生态园,发展旅游产业。预计全年用工在1万人次左右,可带动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左右。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在园区除草的朱生汉告诉笔者,他以前在家务农,收入微薄,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他以3000元现金入股合作社,成了股民后,来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80元,年底还能拿分红。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三变”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型经济主体带领农民抱团发展产业。近年来,西峰区立足四大产业布局,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开发,鼓励致富能手、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兴办领办企业或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将先进生产设备、管理技术、优良品种等入股到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基地+农户”“ 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截至目前,西峰区引进、培育、改扩建重点龙头企业46家、合作社1165家,这些经营主体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全区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以股权形式聚在苹果产业链上,累计栽种苹果27万亩,打造苹果专业村28个;带动600多户贫困群众种植瓜菜,形成了塬区以高原夏菜为主、川区以西甜瓜和反季节蔬菜为主的两条设施瓜菜片带;带动北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5处、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达到2600元以上;招引建成陇东冰雪健身基地、月亮湾香草园等乡村旅游景点8处,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油菜花节、特色农业采摘等一系列乡村旅游节会,探索走出了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因村施策 产业多点开花

8月16日,走进后官寨镇沟畎村,连片栽植的苹果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春满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为早熟苹果脱袋。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沟畎村是西峰区典型的苹果专业村,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为把苹果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今年,沟畎村积极探索“三变”+苹果产业合作联营模式,由沟畎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了沟畎村林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按照产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产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采摘贮存,产后统一包装推介、统一对外营销的模式,由联合社为入社果农供应农资、提供务工、技术指导、果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已引导5个合作社、16个产业大户、2800亩果园加入联合社。同时建立电子商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电商营销模式,带动手工艺品、土蜂蜜、土鸡蛋、紫苏油、鹿茸、玫瑰花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销售链贯通。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这段时间是早熟苹果上色的关键期,目前合作社有10多亩早熟苹果,今年预计亩产量在1000到2000斤。”春满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副经理张志锋介绍,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流转土地,先后栽种苹果500多亩,其中挂果的有360亩,去年由于遭遇冰雹灾害,加上销路不畅,苹果低价出售,仅收入了70多万元。今年4月份,合作社加入沟畎村联合社。“加入联合社后有很多好处,可以享受统一的劳务、农资、技术指导等服务,联合社还提供了销售渠道,今年这片果园销售不存在困难了。”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道路上,各试点村立足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和区域优势,按照“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了“三变+主导产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城郊经济”“三变+肉羊产业”等发展模式,将经营主体和农民以股权形式固定到产业链上,为群众培育稳定增收产业。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后官寨镇南佐村按照“畜—肥—林”循环发展的思路,由庆阳鑫润农业有限公司牵头,依托养鸡场,带动农户以土地、劳务入股,栽植无刺花椒树300亩,养鸡场及时供应鸡粪施肥,保障花椒树生长,实现产业全环节提升;西街办东门村以“三变”+城郊经济发展模式,动员群众以房产劳力、技术入股为主要形式,实现房屋租金、集体股金、务工薪金和物业服务收入多元增收。2017年,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00万元,全村人均分红3万余元;显胜乡岳岭村以庆阳市绿优苗木种植合作社为主体,引进培育高档彩叶景观苗木,配设休闲娱乐设施,引导群众以苗木入股、基地入股,打造绿色休闲娱乐和高档景观苗木专业村,目前已建成苗木基地500多亩,入股社员达100多人。

产业托起小康梦 西峰区以“三变”改革推动农业产业上水平

产业兴,农民富。多点开花的富民产业让乡村经济活力迸发,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上半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497元,同比增长8.6%。(盘小美 李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