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寫動物-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廣告界有個金句:「永不褪流行的大眾焦點就是動物,小孩和美女」。

這似乎也適用在古典音樂上,光看那些“寬衣解帶終不悔”的古典藝人了就可知一二,更別說坊間滿天飛的兒童音樂書籍或有聲作品,其中又最常拿動物相關的音樂當作入門聖品,而在作曲家眼中,動物的確也是隨手可及的有趣題材,無論是描寫,想像,童話各自有其拿手絕活兒,超越了古典的階級化與疆界,討喜程度媲美0到100歲大家都愛的溫馨幽默電影。其中最出名就是喜歡動物,只怕蜘蛛的聖桑,51歲時還童心未泯的寫下“動物狂歡節”,讓所有搔癢難耐的動物們也能一解舞動身軀之癮!

唉,還坐在電腦前幹嘛,跟著跳舞解悶去!


「音樂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寫動物-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喜歡動物,只怕蜘蛛的聖桑,51歲時還童心未泯的寫下“動物狂歡節”。

動物派對開始!

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 “動物狂歡節”(動物狂歡節)

1886年2月聖桑前往捷克和奧地利等地巡演,途中為鎮上即將舉辦的狂歡節寫下了快炙人口的“動物狂歡節”,當初只是因為朋友間娛樂的無心之作,一開始寫給四手連彈,之後改成為雙鋼琴與管絃樂版本,沒想到卻成了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曲目中包含了獅子,雞,驢子,袋鼠,金魚,鳥與天鵝等,童心未泯的聖桑巧妙地運用各種樂器音色與特質傳神的描繪出它們的姿態,儼然就是一個小型動物園,就如同聖桑本人在譜上的標示「動物園大幻想曲」(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最特別的是他在這首組曲中傾入其特有的幽默與諷刺,在描述行動遲緩的動物(如烏龜,大象),採用了其他作曲家所寫的快速舞曲,然後以其他樂器異常緩慢的演奏,例如就將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的歌劇“天堂與地獄”(Orphee aux Enfers)裡的(can-can)的主題加以變慢;而“大象” “則是從白遼士(Louis Hector Berlioz)”浮士德的天譴“(La Damnation de Faust)裡頭的,則是用木琴乾枯如骨頭的音樂,選自他自個兒的作品“骷髏之舞”來惡搞,其中也使用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旋律,包括“小星星”,羅西尼“塞爾維亞理髮師”的詠歎調等。不過最有趣的莫過於聖桑在“鋼琴家“,將”哈農練習曲“拿來諷刺鋼琴家單調乏味的僵硬練習。整曲在鋼琴,絃樂及其他管樂交疊之下,層次分明,但彼此間的行進鋪陳卻又密合得天衣無縫,鋪敘出狂歡氣氛卻不流於混雜凌亂的快樂旋律。

不過可能是因為如此惡搞,聖桑從未計畫讓這部作品公開演出,只有私下在好友面前演奏過,是唯一在他生前同意出版的作品,也是讓許多芭蕾伶娜競相選用來獨舞之作,包括知名的帕芙若娃(Anna Pavlova)就曾經以此曲編了兩分多鐘的獨舞代表作“垂死的天鵝”。“動物狂歡節”是直到1921年,聖桑過世前才在遺囑中解除了這部作品的禁演令,1922年首演隨即掀起,恐怕在天堂的他也傻眼!

「音樂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寫動物-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聖桑:動物狂歡節)

Camille Saint-Saëns - Chaplin, Suk, Bernstein, Chopin,...: Album lásky - nejkrásnější melodie

「音樂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寫動物-聖桑的“動物狂歡節”

1. (簡介和獅子皇家三月):由雙鋼琴持續顫音的序奏迎接萬獸之王,接著出現雄偉的進行曲,像是獅隊成群大步奔馳般,鋼琴和齊奏的絃樂隨後引領出具原始叢林風的弦律,低音部半音階的急速升降雨與強弱進退,震懾於耳展現出獅吼的豪邁氣魄。

2. (母雞和公雞):母雞用單簧管,公雞則以鋼琴表達,兩人你儂我儂在穀倉旁咯咯私語或高聲啼叫,細緻的描寫出雞兒們對話或爭食場景,鋼琴先以持續的重覆音引出細碎的絃樂效果,還出現了以豎笛奏出的雞啼。

3. (Wild Asses):由兩部鋼琴以八度音階急速地上下彈奏,象徵遼闊的草原上,野驢們奔跑競逐的場景。

4. (Tortoises):首先以鋼琴演奏出慵懶的三連音,再以絃樂低沉和緩用極慢的速度奏出奧芬巴哈的以強調“龜速”前進。

5. (The Elephant):以鋼琴帶出圓舞曲,低音大提琴則奏出群象厚重踏實的漫舞,借用了白遼士(Louis Hector Berlioz)的,強烈的重音彷彿大象也拼命的搖頭晃腦,而後鋼琴又改以分散和絃交織在絃樂聲中。

6. (袋鼠):堪稱動物界的“名模”,有著修長而健壯的小腿,鋼琴交替地奏出跳躍的裝飾音和休止符,表現其充滿彈性的速度感。

7. (The Aquarium):絃樂與鋼琴奏出輕緩柔美奏出水面波光粼粼,長笛與豎笛描繪魚兒悠遊其間,與水光相互輝映,最後鋼片琴快速的琴音刻劃出跳躍在空中閃閃發光的銀鱗和四漸而起的水花。

8. (長耳朵的人):兩支小提琴交互奏出詭異的樂句,據說是描寫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裡,一種驢頭人身的怪物接近驢叫悲鳴的聲音。

9. (伍德中心的杜鵑):鋼琴和絃以自在從容的三拍子描寫寧靜的山林,隨後豎笛緊接以兩個單音模仿清脆明朗的鳥兒叫聲,打破了寧靜,讓人忍不住側耳細聽。

10. (The Aviary):快速急進的長笛主奏襯托鳥兒輕盈靈巧的姿態及音色,隨後鋼琴與絃樂的顫音撥奏,則宛如它們群起振翼拍翼,隨後翱翔,而鋼琴則用以描繪鳥籠中雛鳥啾啾聲。

11. (鋼琴家):這算動物嗎是的,聖桑拿“哈農練習曲”諷刺那些習琴者苦練音階時枯燥乏味和不耐,而機械匠氣般的演奏實稱不上是鋼琴家呀!

12. (化石):用木琴冰冷的音色描繪乾枯如骨頭的化石,借用了一些法國民謠和羅西尼“塞爾維亞理髮師”裡的詠歎調片段。

13. :是“動物狂歡節”中最長的一首,大提琴緩緩低吟著天鵝高貴質地,澄澈透明的水面漣漪則以鋼琴的分解和絃奏出,旋律唯美優雅,經常被選為獨奏曲目。

14. (結局):開頭的序奏歡樂立刻迸出動物們的狂歡氣氛,大夥兒輪番上陣獻藝,所有樂器再加上短笛,奏出繽紛四射的煙火,彷彿跨年倒數計時般的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