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写动物-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广告界有个金句:「永不褪流行的大众焦点就是动物,小孩和美女」。

这似乎也适用在古典音乐上,光看那些“宽衣解带终不悔”的古典艺人了就可知一二,更别说坊间满天飞的儿童音乐书籍或有声作品,其中又最常拿动物相关的音乐当作入门圣品,而在作曲家眼中,动物的确也是随手可及的有趣题材,无论是描写,想像,童话各自有其拿手绝活儿,超越了古典的阶级化与疆界,讨喜程度媲美0到100岁大家都爱的温馨幽默电影。其中最出名就是喜欢动物,只怕蜘蛛的圣桑,51岁时还童心未泯的写下“动物狂欢节”,让所有搔痒难耐的动物们也能一解舞动身躯之瘾!

唉,还坐在电脑前干嘛,跟着跳舞解闷去!


「音乐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写动物-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喜欢动物,只怕蜘蛛的圣桑,51岁时还童心未泯的写下“动物狂欢节”。

动物派对开始!

圣桑(Camille Saint-Saëns) - “动物狂欢节”(动物狂欢节)

1886年2月圣桑前往捷克和奥地利等地巡演,途中为镇上即将举办的狂欢节写下了快炙人口的“动物狂欢节”,当初只是因为朋友间娱乐的无心之作,一开始写给四手连弹,之后改成为双钢琴与管絃樂版本,没想到却成了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曲目中包含了狮子,鸡,驴子,袋鼠,金鱼,鸟与天鹅等,童心未泯的圣桑巧妙地运用各种乐器音色与特质传神的描绘出它们的姿态,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就如同圣桑本人在谱上的标示「动物园大幻想曲」(Grand Zoological Fantasy)。

最特别的是他在这首组曲中倾入其特有的幽默与讽刺,在描述行动迟缓的动物(如乌龟,大象),采用了其他作曲家所写的快速舞曲,然后以其他乐器异常缓慢的演奏,例如就将奥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的歌剧“天堂与地狱”(Orphee aux Enfers)里的(can-can)的主题加以变慢;而“大象” “则是从白辽士(Louis Hector Berlioz)”浮士德的天谴“(La Damnation de Faust)里头的,则是用木琴干枯如骨头的音乐,选自他自个儿的作品“骷髅之舞”来恶搞,其中也使用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旋律,包括“小星星”,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的咏叹调等。不过最有趣的莫过于圣桑在“钢琴家“,将”哈农练习曲“拿来讽刺钢琴家单调乏味的僵硬练习。整曲在钢琴,絃樂及其他管乐交叠之下,层次分明,但彼此间的行进铺陈却又密合得天衣无缝,铺叙出狂欢气氛却不流于混杂凌乱的快乐旋律。

不过可能是因为如此恶搞,圣桑从未计画让这部作品公开演出,只有私下在好友面前演奏过,是唯一在他生前同意出版的作品,也是让许多芭蕾伶娜竞相选用来独舞之作,包括知名的帕芙若娃(Anna Pavlova)就曾经以此曲编了两分多钟的独舞代表作“垂死的天鹅”。“动物狂欢节”是直到1921年,圣桑过世前才在遗嘱中解除了这部作品的禁演令,1922年首演随即掀起,恐怕在天堂的他也傻眼!

「音乐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写动物-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Le Carnaval des animaux (圣桑:动物狂欢节)

Camille Saint-Saëns - Chaplin, Suk, Bernstein, Chopin,...: Album lásky - nejkrásnější melodie

「音乐百科」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写动物-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1. (简介和狮子皇家三月):由双钢琴持续颤音的序奏迎接万兽之王,接着出现雄伟的进行曲,像是狮队成群大步奔驰般,钢琴和齐奏的弦乐随后引领出具原始丛林风的弦律,低音部半音阶的急速升降雨与强弱进退,震慑于耳展现出狮吼的豪迈气魄。

2. (母鸡和公鸡):母鸡用单簧管,公鸡则以钢琴表达,两人你侬我侬在谷仓旁咯咯私语或高声啼叫,细致的描写出鸡儿们对话或争食场景,钢琴先以持续的重覆音引出细碎的絃樂效果,还出现了以竖笛奏出的鸡啼。

3. (Wild Asses):由两部钢琴以八度音阶急速地上下弹奏,象征辽阔的草原上,野驴们奔跑竞逐的场景。

4. (Tortoises):首先以钢琴演奏出慵懒的三连音,再以弦乐低沉和缓用极慢的速度奏出奥芬巴哈的以强调“龟速”前进。

5. (The Elephant):以钢琴带出圆舞曲,低音大提琴则奏出群象厚重踏实的漫舞,借用了白辽士(Louis Hector Berlioz)的,强烈的重音仿佛大象也拼命的摇头晃脑,而后钢琴又改以分散和弦交织在絃樂声中。

6. (袋鼠):堪称动物界的“名模”,有着修长而健壮的小腿,钢琴交替地奏出跳跃的装饰音和休止符,表现其充满弹性的速度感。

7. (The Aquarium):弦乐与钢琴奏出轻缓柔美奏出水面波光粼粼,长笛与竖笛描绘鱼儿悠游其间,与水光相互辉映,最后钢片琴快速的琴音刻划出跳跃在空中闪闪发光的银鳞和四渐而起的水花。

8. (长耳朵的人):两支小提琴交互奏出诡异的乐句,据说是描写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里,一种驴头人身的怪物接近驴叫悲鸣的声音。

9. (伍德中心的杜鹃):钢琴和弦以自在从容的三拍子描写宁静的山林,随后竖笛紧接以两个单音模仿清脆明朗的鸟儿叫声,打破了宁静,让人忍不住侧耳细听。

10. (The Aviary):快速急进的长笛主奏衬托鸟儿轻盈灵巧的姿态及音色,随后钢琴与絃樂的颤音拨奏,则宛如它们群起振翼拍翼,随后翱翔,而钢琴则用以描绘鸟笼中雏鸟啾啾声。

11. (钢琴家):这算动物吗是的,圣桑拿“哈农练习曲”讽刺那些习琴者苦练音阶时枯燥乏味和不耐,而机械匠气般的演奏实称不上是钢琴家呀!

12. (化石):用木琴冰冷的音色描绘干枯如骨头的化石,借用了一些法国民谣和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里的咏叹调片段。

13. :是“动物狂欢节”中最长的一首,大提琴缓缓低吟着天鹅高贵质地,澄澈透明的水面涟漪则以钢琴的分解和弦奏出,旋律唯美优雅,经常被选为独奏曲目。

14. (结局):开头的序奏欢乐立刻迸出动物们的狂欢气氛,大伙儿轮番上阵献艺,所有乐器再加上短笛,奏出缤纷四射的烟火,仿佛跨年倒数计时般的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