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的豫東調和豫西調有什麼區別?


豫劇的唱腔在長期演出實踐中,根據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的不同,漸漸形成了幾個不同風格的區域唱腔藝術,極大的豐富了豫劇藝術的表現力。

其中以開封為中心形成了委婉俏麗的祥符調,陳素真,閆立品,桑振君就是傑出的代表。在沙河流域一代產生了沙河調,劉法印,安金鳳是沙河調的藝術家。

一代代紅臉王的出現極大地擴展了豫東調的影響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劉忠河繼承了唐玉成的唱腔異軍突起,被稱之為“一個演員救活了一個流派”,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才領略了豫東紅臉王的唱腔魅力所在。

豫東調,指的是以商丘為中心的一個豫劇支派,又稱“下路調”或“東路調”!因其流行區區域接近魯西南,受山東梆子的影響,其主要特徵是以俗稱“上五音”為旋律線!用“二本腔”演唱,與山東梆子極其相似,可見它們的關係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同!

豫劇,有“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祥符調”等等。豫西調又叫“靠山吼”,有陝西、山西地方民歌的痕跡。“豫東調”有使用“假嗓”的習慣,有山東梆子的痕跡。在一句唱腔裡,音程跨度有八度以上,上下韻之間使用兩個八度的交換,高亢激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