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渠珍的傳奇人生及與藏族妻子的刻骨絕戀

【編者按】陳渠珍(1882-1952),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湘西王”,是一位親歷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代的“振奇之傑”,一位統領湘西數十年的亂世梟雄。民國奇書《艽野塵夢》是他回憶1909年至1912年進出西藏生死經歷的文言筆記體紀實作品。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宗教心理學博士後研究人員韓敬山,以此書為切入點,十談陳渠珍和他的《艽野塵夢》,將陳渠珍文字間蘊含的深意娓娓道來,解讀其人生喜怒哀樂背後的家與國、個人與社會的恰當擺位。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陳渠珍與他的藏族妻子西原。(圖片由韓敬山提供)

中國西藏網訊 北京秋意漸濃,暑氣褪去,涼風沁人心,正是讀史憶人的好時節。15日,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內,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宗教心理學博士後研究人員韓敬山,為讀者們帶來了一場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講座,題為《民國“湘西王”陳渠珍的西藏記憶:兼談與藏族妻子西原的刻骨絕戀(1909-1911)》。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講座現場。攝影:李元梅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韓敬山。攝影:李元梅

講座伊始,韓敬山引用了畫家黃永玉對陳渠珍的評價:“與常人不一樣,陳有底子,常人沒有,他的底子是在西藏打的。經歷了《艽野塵夢》那種大難大厄的人,要麼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去;要麼有常人難有的毅力和品格,成常人難及的事業。”有過進出西藏的生死經歷,陳渠珍往後的人生又當如何?韓敬山將之歸納為:九死一生安否?遇事先問己心。

韓敬山的“十談陳渠珍”,先從自己與西藏的因緣談起。韓敬山曾在西藏工作生活,自己擁有的第一本涉藏書籍是——《康藏青高原歷險記——艽野塵夢》,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公開出版的版本,定價四毛錢。2012年,他開始在中央民族大學求學,師從藏學專家喜饒尼瑪教授。五年光陰,從一位藏學知識的愛好者成長為近現代藏學的研究者,韓敬山對《艽野塵夢》的感受,由初讀時淚流滿面的感動,逐漸演化為更深層的思考與認識。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講座現場。攝影:李元梅

之後的講座內容包含九個部分,分別為:“行軍西藏”“永愛西原”“西原七哭”“歸葬西原”“返湘新生”“一生軍心”“擺正家國”“政聲人去”“餘音繚繞”。

韓敬山首先講述了1911年陳渠珍帶領自西藏北去的一支百人隊伍,徒步萬里羌塘,前往湖南鳳凰的故事。雪原之路,赤面朝天,108名兵勇倒斃高原,最後只有7人生還。其間的人性異化與生存智慧,陳渠珍在《艽野塵夢》中有翔實描寫。韓敬山認為,《艽野塵夢》絕不止於一份精彩絕倫的旅行遊記,實乃一部清末民初青藏高原人文地理的考察報告和人性深描。

陳渠珍的西藏記憶中,最刻骨銘心的便是他與藏族妻子西原的刻骨絕戀。韓敬山以“永愛西原”“西原七哭”“歸葬西原”三個部分講述了八千里北歸之路,落魄的漢族軍官陳渠珍,與勇毅果敢的藏族官家小姐西原,依偎前行,不離不棄的生死情緣。

萬里羌塘,北歸之路,艱險異常,陳渠珍在其中看到了:比藏北風雪嚴苛更可怕的,是少數戰友們極度醜陋扭曲的人性,而西原始終以異於常人的堅強與善良支撐著這支隊伍的前行。不幸的是,西原因染天花,闔然辭世。

這段不足兩年的愛情,是陳渠珍生命中痛徹肺腑的大夢。他在《艽野塵夢》全書最後一段道:“入室覺伊人不見,室冷幃空,天胡不弔,厄我至此。餘又不禁仰天長號,淚盡聲嘶也。餘述至此,肝腸寸斷矣,餘書亦從此輟筆矣。”

韓敬山不禁感嘆,陳渠珍與西原的愛情不僅是一首民族團結的歡樂頌,更是一曲蘊含著深刻民族團結的典型示範——互信之後建共信。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現場觀眾用手機記錄下講座精彩內容。攝影:李元梅

陈渠珍的传奇人生及与藏族妻子的刻骨绝恋

圖為現場觀眾用相機記錄下講座精彩內容。攝影:李元梅

隨後,韓敬山披沙瀝金,通過梳理陳渠珍與文書沈從文的因緣、張治中在《張治中回憶錄》中的描述、陳渠珍所著的《軍人良心論》等相關文獻、著述,逐漸為我們勾勒出,從西藏返回湘西后,陳渠珍如何成為赫赫有名的“湘西王”,又如何在亂世中治軍建業、治理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6月,陳渠珍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次會議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會議。當時解放軍正籌劃進藏,賀龍與劉伯承專門向陳渠珍詢問有關西藏的風土人情。臨別之際,還專門向他索要《艽野塵夢》。隨後,此書成為進藏的十八軍首長必帶讀物。可見陳渠珍當年率領川軍進藏的線路,對於和平解放西藏極具參考價值。

1952年2月,陳渠珍因喉癌,安然辭世於長沙家中,終年70歲。聽罷韓敬山回顧陳渠珍的傳奇一生,現場一片唏噓感慨,不少觀眾表示,希望能在更多影視作品中看到對“湘西王”傳奇人生的精彩演繹。(中國西藏網 記者/李元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