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天下,無意得到元朝一本古書,仰天流淚說:朕,天下已定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特別傳奇,他是無數草根的榜樣,他實現了草根認為遙不可及的理想,坐上了那把人人都想坐的椅子。

也許是因為朱元璋把一種不可能性變成一種可能性,關於他的傳說一直很多,有人說,他一出生天就帶異相,也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長的就是帝王相。

也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的建立一個國家,成功的治理明朝天下,就是因為他得到元朝的一件寶物,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烽火狼煙之後的中原大地,家家戶戶幾乎回到赤貧狀態,十年戰亂導致中原人口銳減,赤地千里,農田全部都廢棄了,在這種情況下治理國家是很難的。

朱元璋打天下,無意得到元朝一本古書,仰天流淚說:朕,天下已定

朱元璋是貧民出身,他很理解百姓,所以不但減輕賦稅,還將國庫的錢拿出來,給百姓買種地的設備——種子、耕牛,就差沒給百姓買個奴隸種地了。他甚至親自下地示範,教給貧苦地區的農民幹活,反正他原本就是農民,對種地挺有經驗的。

朱元璋對大臣說,誰能提高農業生產,就會給他更大的官做,這樣朝廷的官員都積極督促底下的人趕緊想辦法發展農業,明朝從上到下,發展農業的積極性都很高。

就在朱元璋覺得可以很快的發展起來的時候,一個問題出現了,就是朝廷上下的百姓們竟然沒幾個會耕種的,他們當時在濟南苦苦播種,盼望著等豐收,卻沒有什麼收穫,連飽飯都吃不到一頓。而在氣候極好的河南那邊,也是這種情況,合著大把的錢逃出去發展農業,卻落得這般結果,這可怎麼辦。

朱元璋立馬找人去農田調查,原來是因為之前的戰亂讓農民的土地很多都被軍閥所收割,他們只好加入軍隊,而農民打仗又不行,死了很多人,就算真的有活下來的也因為許多年沒有耕種而忘了怎麼種。元朝又是一個少數民族多的王朝,他們更愛養馬,所以好的耕地基本上被拿去放牧,所以農民只會養馬,不會種地。

朱元璋打天下,無意得到元朝一本古書,仰天流淚說:朕,天下已定

這麼一個大王朝找不到幾個會種地的人,真的很可笑。就在朱元璋鬱悶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有個大臣拿了一本元朝的書給了他,看完之後,朱元璋說:此乃神書,真是上天助我也!到底是什麼書讓朱元璋這麼興奮激動呢?

這本書就是《農桑衣事撮要》。

朱元璋打天下,無意得到元朝一本古書,仰天流淚說:朕,天下已定

朱元璋一拍桌子說:“召集官員都來開會,將這本書謄抄,然後在路口發放。”朱元璋說,上至百姓下至官員都要牢記此書。這本書為何如此重要呢?

寫這本書的人名叫魯明善,父親是大司徒,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官二代。他本來可以選擇過浪蕩的生活,但他卻十分有責任心,一直關注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狀況。

他查閱了很多材料,走訪了各地民情,借鑑了很多古籍才寫出這部署,記載了兩百多件農具和每個月需要做的農事,包括農作物的處理和農作物的耕種等。

因為這是一本實用的書,所以對當時的大明幫助很大。

朱元璋打天下,無意得到元朝一本古書,仰天流淚說:朕,天下已定

其實在此之前,雖然元朝統治者百般抵制此書,但看過此書後也有些興趣,元朝人還加印了一下,這本書也指導了元朝的農業發展。

也就是說此書本來是魯明善寫給元朝統治者看的,後來落在朱元璋手裡,元朝統治者沒充分利用它,而它卻讓朱元璋大加利用,讓明朝的農業迅速發展。

因為它的存在,明朝的耕地面積迅速發展,水果和植物的數量也是驚人的增長,百姓們開始慢慢變得富裕起來,而且糧食比元朝多了好幾倍,達到了三千二百多萬,即使到了清朝,統治者仍然對此表示驚訝稱讚。

正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好在有了這本書,明朝的農業才能恢復的如此之快,使得糧食大增,不僅拯救了百姓,也解決了朱元璋最困擾的問題,政府的糧稅也得到了提高,明朝的經濟也搞了上去。

這說明朱元璋是一個實幹家,沒有他的兢兢業業,也就沒有大明幾百年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