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中国历史人物系列25——项羽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粮尽援绝,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结局,在进行必死的战争之前做了这首绝命词——垓下歌。在这仅四句的词中,既可以看到楚霸王力拔山河的豪气和自信,又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渺小的感叹,且不说意义有多深远,仅就内容和感情来说,这无疑是个奇迹。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项羽,姓项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宿城区)人,约出生于公元前232年,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秦灭楚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项羽跟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据说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先后学文、习武,都半途而废。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开始学习兵法,但在略知大意后再次放弃。这一次的半途而废,为项羽日后兵败垓下埋下了深深地伏笔。不过项羽颇有大志,一次看见秦始皇巡游,认为“彼可取而代之”。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公元前209年,继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后,项羽跟随项梁在吴中揭竿而起,举兵反秦,为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尊楚怀王的孙子为王,仍称楚怀王。定陶战役中,项梁战死,二十多岁的项羽开始崭露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上了历史舞台,为中国历史留下一段神话。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秦国横扫六国、气吞如虎的气概令人震惊,但其兴盛却如流星划过般短暂,而给予秦国致命一击的,正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当时秦军将赵军围困在巨鹿,楚怀王命项羽辅佐宋义前去救赵。宋义懦弱,在军队粮草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畏缩不前,项羽当机立断,杀死宋义,自己当上了上将军,获得军队指挥权。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公元前207年,项羽带领远远少于秦军的士兵渡过漳河,向巨鹿进发。为了鼓舞士气,他命令部下渡河后打破吃饭的锅,凿沉渡江船只,即切断退路,不胜即死,“破釜沉舟”的典故由此而来。巨鹿之战的结果不言而喻,司马迁在项羽的传记中说“军士无不以一抵十,破秦军30万,招降章邯。为防止降卒兵变,坑杀士兵20万”。巨鹿之战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此后战争局势发生了变化,当战功赫赫的项羽进入关中时,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刘邦已经占据了咸阳。由于楚怀王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关中本应归刘邦,但以项羽多于刘邦30万的军队,完全可以将其消灭,事实上他也确实有此想法,并摆了“鸿门宴”,但最后还是以一念之仁,放走了刘邦,为自己留下后患。随后,项羽在咸阳大肆烧杀掠夺,民心大失,这也成为他日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公元前206年,项羽仰仗军功自立为西楚霸王,以彭城为都城,并重新将六国的土地进行分封,刘邦被封到汉中为汉王,并非约定中的关中。项羽的分封毫无公允可言,引起很多诸侯的不满,一时间诸侯混战不止,而刘邦也趁机向西楚进攻,于是,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拉开了帷幕。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楚汉之战初期,项羽的军队始终占有绝对优势,几次大败刘邦军队,甚至将其生擒。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项羽在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开始显露出来。他先前屠咸阳的行为已经民心大失,而随后的分封行为又使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他虽然骁勇善战,却不善用人,不纳良策,最终导致在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困在垓下,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尽管项羽没有成就千秋帝业,但是他在垓下之围中表现出的精神和气概却令人折服。战至最后,他仅剩28个骑兵部从,即使如此,他仍然有条不紊地部署列队,又杀死几倍于己的敌军,仅项羽一人就杀死上百人。退至乌江,项羽本有机会渡江逃生,但是作为一个盖世英雄,他曾带领的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他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自刎,楚汉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客观地讲,虽然项羽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很多弱点,铸就很多错误,并落得自刎而终的下场,但他仍不失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中国军事史上最强悍的“武将”,连他自己也说:“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自他称“西楚霸王”之后,“霸王”一词已经为他所用。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批判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尽管如此,司马迁还是将项羽列入了专属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本纪篇中,在《史记》中,项羽是唯一一个没有帝王头衔,却享此殊荣的人。

项羽兵败是因为妇人之仁?错!这个原因多年前就埋下了,太致命!

小科普:【鸿门宴】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最有实力分别为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队伍,他们从不同的方向攻打秦朝,并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当兵力较弱的刘邦抢先一步进入咸阳后,项羽听从属下劝说,想要杀掉刘邦,于是在鸿门大摆筵席,暗藏杀机。但此事不幸被刘邦知道,他买通项羽的季父项伯,并在谋臣张良的保护下,在鸿门宴全身而退,后世常将“鸿门宴”表示另有所谋的宴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