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厦门好吃的煲仔饭里,老荣家绝对排得上号。

米饭颗粒分明,锅巴又香又脆,两广老饕来了都得赞一句:“正!”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老荣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开店之前,他是一名出租车司机。

2002年,他听几位同行老友说,近来抢劫事件频发,不少客人指定要到偏僻郊外,抵达目的地之后,再将司机洗劫一空。这让老荣每次出车都提心吊胆,生怕遇上劫匪客人。

这一年,妻子也面临下岗。两口子一合计,索性做点小生意。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开出租车的老荣,常年载着客人穿梭在大街小巷间,这座城市点滴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沙茶面花生汤面线糊越来越多,竞争压力太大。发源自广东的煲仔饭,经营者寥寥,值得一试。

老荣从朋友那听说,角滨路有家煲仔饭要转让,掌勺师傅是正宗广东人士,有点功夫。

他赶去试吃,卤汁香浓,配料丰富,“有搞头。”

两口子拿出大半积蓄盘下店面,连着广东师傅一起接手。师傅掌勺,老荣夫妇一边打下手,一边跟着学。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开店之初,角滨路附近正值改造。除了小部分写字楼白领,大多是建筑工人。

做体力活,只求便宜管饱,不求美味。一份快餐四元,两素一荤,米饭管够。相比之下,八元一份的煲仔饭,性价比太低。

那段时间,老荣每天睁开眼,仿佛能看见钱如流水一般消失:房租、人工、水电……生意最好的时候,不过堪堪保本。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那一年的八月十五,和所有老厦门一样,老荣全家坐在店里,博饼泡茶。

突然走进两位客人,听骰子在碗里蹡蹡翻滚,很好奇,也凑上来想一试手气。

老荣正兴致高昂,大手一挥:“博到四进,就送你们一份煲仔饭。”

这话像一根线,拉动灵感开关:干脆用这个方式,做个促销活动?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老荣的博饼免单活动,持续了一年半。

大家吃完煲仔饭,嘻嘻哈哈博饼试手气,中了免单,没中也能讨个好彩头。

店里整天叮当响,路人也忍不住探头进来看看什么名堂。加上煲仔饭确实好吃,一传十传百,生意日渐变好。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在老荣店里吃得最多的,除了周围街坊白领,还有六中学生。

虽然思北一带,有太多好吃的餐馆,但是一周总有两天属于老荣家。

他心疼这些学生,遇上个高壮实的男生,老荣会特意给他们再添一碗米饭,不加钱。

他看着六中学生长大、毕业,工作了再带着妻儿特意回来,点一份煲仔饭。有些常跟他打招呼的外向学生,老荣还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十六年过去,有些六中学生的孩子,个头都快接近老荣腰间,蹦蹦跳跳地跟父母撒娇。

老荣看着他们,有点欣慰,又有点惆怅,他觉得自己老了。这一门煲仔饭老手艺,也该想想怎么传下去。

这些年,找上门询问加盟的人踏平门槛,老荣原本一概拒绝。最近,他开始试着从中选择吃苦耐劳的中年人,将手艺教给他们,“就当收徒弟。”

被博饼救活的煲仔饭,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锅巴脆|食客

前几天,有台湾金门的中年男子提着酒和礼物找上门来,想拜师。

老荣觉得开心,这也是一种传承。

徒弟再收徒弟,开枝散叶传遍全国,总算不辜负这门老手艺。

老荣家煲仔饭

地址:角滨路银行家园9之14-15号

--------- --------- ---------

记者/余琦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请关注“开始厦门”

发现厦门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