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廈門好吃的煲仔飯裡,老榮家絕對排得上號。

米飯顆粒分明,鍋巴又香又脆,兩廣老饕來了都得讚一句:“正!”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老榮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開店之前,他是一名出租車司機。

2002年,他聽幾位同行老友說,近來搶劫事件頻發,不少客人指定要到偏僻郊外,抵達目的地之後,再將司機洗劫一空。這讓老榮每次出車都提心吊膽,生怕遇上劫匪客人。

這一年,妻子也面臨下崗。兩口子一合計,索性做點小生意。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開出租車的老榮,常年載著客人穿梭在大街小巷間,這座城市點滴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沙茶麵花生湯麵線糊越來越多,競爭壓力太大。發源自廣東的煲仔飯,經營者寥寥,值得一試。

老榮從朋友那聽說,角濱路有家煲仔飯要轉讓,掌勺師傅是正宗廣東人士,有點功夫。

他趕去試吃,滷汁香濃,配料豐富,“有搞頭。”

兩口子拿出大半積蓄盤下店面,連著廣東師傅一起接手。師傅掌勺,老榮夫婦一邊打下手,一邊跟著學。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開店之初,角濱路附近正值改造。除了小部分寫字樓白領,大多是建築工人。

做體力活,只求便宜管飽,不求美味。一份快餐四元,兩素一葷,米飯管夠。相比之下,八元一份的煲仔飯,性價比太低。

那段時間,老榮每天睜開眼,彷彿能看見錢如流水一般消失:房租、人工、水電……生意最好的時候,不過堪堪保本。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那一年的八月十五,和所有老廈門一樣,老榮全家坐在店裡,博餅泡茶。

突然走進兩位客人,聽骰子在碗裡蹡蹡翻滾,很好奇,也湊上來想一試手氣。

老榮正興致高昂,大手一揮:“博到四進,就送你們一份煲仔飯。”

這話像一根線,拉動靈感開關:乾脆用這個方式,做個促銷活動?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老榮的博餅免單活動,持續了一年半。

大家吃完煲仔飯,嘻嘻哈哈博餅試手氣,中了免單,沒中也能討個好彩頭。

店裡整天叮噹響,路人也忍不住探頭進來看看什麼名堂。加上煲仔飯確實好吃,一傳十傳百,生意日漸變好。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在老榮店裡吃得最多的,除了周圍街坊白領,還有六中學生。

雖然思北一帶,有太多好吃的餐館,但是一週總有兩天屬於老榮家。

他心疼這些學生,遇上個高壯實的男生,老榮會特意給他們再添一碗米飯,不加錢。

他看著六中學生長大、畢業,工作了再帶著妻兒特意回來,點一份煲仔飯。有些常跟他打招呼的外向學生,老榮還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十六年過去,有些六中學生的孩子,個頭都快接近老榮腰間,蹦蹦跳跳地跟父母撒嬌。

老榮看著他們,有點欣慰,又有點惆悵,他覺得自己老了。這一門煲仔飯老手藝,也該想想怎麼傳下去。

這些年,找上門詢問加盟的人踏平門檻,老榮原本一概拒絕。最近,他開始試著從中選擇吃苦耐勞的中年人,將手藝教給他們,“就當收徒弟。”

被博餅救活的煲仔飯,有六中人吃了16年的鍋巴脆|食客

前幾天,有臺灣金門的中年男子提著酒和禮物找上門來,想拜師。

老榮覺得開心,這也是一種傳承。

徒弟再收徒弟,開枝散葉傳遍全國,總算不辜負這門老手藝。

老榮家煲仔飯

地址:角濱路銀行家園9之14-15號

--------- --------- ---------

記者/餘琦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關注“開始廈門”

發現廈門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