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原生家庭是很多人的心頭之痛,無數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即便長大成人,也無法抹去童年陰影對自己人生的負面影響。他們無法正常社交,無法自我欣賞,永遠覺得自己配不上擁有的一切。

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Lady Bird》(伯德小姐)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中生伯德小姐想去大城市上大學,母親二話不說就開始一系列打擊:“反正你也考不上”,不斷的諷刺挖苦讓女孩終於忍受不住,跳車逃離。

整個影片都充斥著主人公和母親的爭吵,母親對伯德小姐一次次的打擊和否定,讓孩子陷入了巨大的矛盾與痛苦中,也將彼此越推越遠。

無數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母親不愛女兒嗎?不是的,她非常愛。

或許越是愛,越是肆無忌憚。

實際上很多家長都在犯著電影中這位母親的錯,他們把“打擊式教育”奉為圭臬,認為這些言語上的刺激可以激發孩子的鬥志,幫助孩子成才。

可是他們不知道,這種打擊式教育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持續的打擊式教育會摧毀孩子的自信。

《伯德小姐》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我有時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親愛的,我當然愛你。”

“不,我是問你,你喜歡我嗎?”

“我只是希望你能夠成為最好的那個你。”

“可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像電影中的女孩一樣,渴望父母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

著名的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這句話可以說救了無數人,讓那些一直在和自己的懦弱自卑苦苦抗爭、被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日夜啃噬的人鬆了一口氣。

他們一直都缺這樣一個人告訴他們:孩子,有時候不是你的錯。這些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對你的教育方式。

無數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在中國的教育方式大多數為“打擊式教育”。我們不擅長表達,也不擅長表揚,不習慣說“我愛你”,也不經常說“你真棒”。或許在孩子才兩三歲的時候你會說“寶寶真聰明,知道要把垃圾扔進垃圾桶去”。但是慢慢地孩子長大了,家長覺得過多的讚揚會讓孩子盲目驕傲,總是盯著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有多好,卻忽略了自己的孩子畫畫很有天賦。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一句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每一個人都不應該為自己的出生感到抱歉,無論父母多不喜歡你,社會多不認可你。

打擊式教育對於孩子的傷害,並不會因為孩子長大而消除。若干年後,也許你已經忘了因為什麼捱打,但是被打時的恐懼和傷痛,卻永遠記得。

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耐基9歲時,父親娶了繼母回家。繼母來自於富有的家庭,而當時的他們還是居住在鄉下的貧困人家。

父親向繼母介紹卡耐基:“親愛的,你得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已經讓我無可奈何。說不定在明天早晨以前他就會拿石頭扔你,或是做出讓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壞事。”繼母微笑著走到卡耐基面前,托起他的頭認真地看著,然後說:“不,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全郡最聰明、最有創造力的男孩。”以前,沒有一個人稱讚過卡耐基。

就是來自於繼母讚美的力量,使卡耐基和繼母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繼母一直激勵著卡耐基發揮他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最終他走向了成功,成為美國的富豪、著名作家和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日後創造出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更是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可想而知,來自父母的嘲諷、打擊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多大的傷害。雖然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但是並不是只有打擊才能讓孩子學會上進,打擊反而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還會給幼小的孩子帶來不屬於他該承受的心理壓力。父母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不要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

即使孩子犯了錯也要在回家以後再耐心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裡,千萬不能急躁地在公眾場合就數落孩子,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也是有他們小小的自尊心的,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性格也會變得害羞、內向。

02

發現孩子的特長或愛好,並耐心培養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家長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時,卻不知道別的家長也在羨慕你的孩子獨立自主、不用操心。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家長就要善於去發現他們的優點並耐心地培養成孩子的閃光點,你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03

批評後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

孩子犯錯了需要批評,但是批評過後家長也要適當地表揚孩子,比如說“雖然你犯了錯,但是你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非常值得表揚”。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他就會以為整件事情都是個錯誤,即使是那些本該正確的事情孩子也不會再去做了。

無數在“打擊式教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後來怎麼樣了?

04

不要故意為難、指責孩子

有時候只是一句玩笑話,可孩子卻會當真,而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一個成年人在被父母諷刺後都會感到難過、沮喪,更何況幼小的孩子呢。孩子在被父母長期打擊後會變得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導致親情的淡漠與流失。

05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即使再小的一件事情也是他們思考的結果,作為家長不能從大人的角度看待孩子那些幼稚、天真的想法,更不能輕易地就否定了他們,這樣會對孩子的自信心產生非常大的打擊。長期的否定甚至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如別人自信。

06

強調優點比批評缺點更有利於孩子進步

每個人都渴望被讚揚、被肯定。在充滿信任、讚賞與鼓勵的環境中,人容易受到激勵與啟發,心態也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所以能做出更好的成績。相反,在不斷被貶低、忽視的環境中,人則會受到負面信息的左右,心態較為消極,常常妄自菲薄。

最後,和大家分享梁啟超寫給孩子信中的兩段話,一段是女兒梁思莊因為考了班上16名而沮喪時,寫給她。

“莊莊:成績如此,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

一段是寫給孩子,關於對他們未來的期望。

“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

不居高臨下,不咄咄逼人,只是信任,只是鼓勵,只是理解。在這樣的家風薰陶下,梁思成9個孩子卻都在自己的領域裡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會經歷一次又一次撕著皮連著肉的陣痛。那些生命裡的寒冬需要他們自己一步一步地跨過,沒有人可以代勞。

父母能做的,除了永遠尊重、鼓勵和支持他們,就是放慢腳步給予他們更多的精神滋養。

願我們都能理解“愛”和“教育”的真正含義,培養眼裡有光、內心強大自信的孩子,然後放心看著ta飛遠,去擁抱全世界。

公眾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