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香港保險市場加速融合

近期,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互動頻頻。9月12日,香港首個網上人壽保險品牌Blue正式成立,騰訊持股兩成並提供網絡科技支持。與此同時,廣州市金融工作局近日發佈《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港澳保險經紀公司在穗設立獨資保險代理公司的總資產要求由不低於2億美元降至不低於50萬港幣。

專家表示,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各有優勢,兩者互補性較高,未來會朝著高度融合的趨勢發展。

內地、香港保險市場加速融合

香港保險業市場開發走在前面

“內地有非常巨大的市場潛力,能夠容納、吸引海外和港澳地區保險公司、保險代理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同時,內地互聯網保險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一大亮點,已積累了不少商業模式和經驗,對包括香港在內的線上業務尚不發達的地區來說,有借鑑意義。”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另一方面,香港地區保險行業發展已200多年,國際化程度很高,無論是產品研發、公司經營,還是市場開發,都走在內地前面。”王緒瑾表示,“前幾年,內地居民蜂擁入香港購買保險,雖不乏盲目因素,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香港保險產品在設計上更為人性化,更能捕捉投保人的心理需求。”

某險企資深營銷人士對記者表示,撇開兩地法律機制、精算原則的不同,與內地保險產品相比,香港保險價格較低、分紅較高。“由於監管環境和資本管制的差異,香港保險市場的配置更加靈活有效,可投資的金融產品更豐富,往往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目前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普遍在3.5%至4%,而香港人身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4%至5%,投資型保險回報率在4%至8%。”

“香港保險市場採用完全開放、充分競爭的發展方式,許多外資保險公司落地,帶來了各自母國先進的保險產品和經營模式,如法國的銀行保險、德國險企的風險管理和美國的UBI車險創新等。雖然內地市場也有外資合營或獨資保險公司,但限於法律、市場機制等問題,很多創新產品和銷售模式無法引入,從這個角度來說,香港保險市場對內地具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內地保險業發展40年,與香港保險市場相比,創新力度和公司治理水平都有不小差距,這些先進的經驗有待內資保險業深入學習。”王緒瑾進一步表示,此次廣州地區港澳獨資保險代理公司總資產門檻大幅降低,也是為了引入港澳地區保險代理的先進模式和管理經驗。

“相對於保險公司,保險代理公司體量較小,作為試點對象比較合適,即便成立機構較多,也不會對內地保險市場造成衝擊。並且,去年以來,原保監會對保險公司審批比較嚴格,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批覆保險公司的成立申請,而保險代理公司則相對容易。”王國軍指出。

內地、香港保險市場加速融合

內地保險科技先發優勢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市場藉由內地的保險科技優勢,正嘗試在互聯網保險上發力。據悉,Blue目前推出兩項網上保險計劃,產品覆蓋香港三大主要危疾——癌症、中風和心臟病。而在理賠方面,該公司網絡平臺不設中介人的銷售渠道,以數字化處理,同時未來與騰訊會有更多緊密合作。此外,香港其他保險公司也在逐漸推出網上投保計劃。

王國軍表示,目前國內互聯網保險先發優勢明顯,不僅是香港市場,海外市場包括美國都沒有多少專門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香港保險市場已近飽和,未來發展亟待依靠國內巨大的保險市場,正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合作日漸加深。而在最新的融通中,保險科技成為亮點。”

王國軍認為,未來科技是保險行業發展的核心。“保險科技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底色。舉例來說,此前平安在張江園區成立的後援中心,在全球保險業中都算大手筆。目前行業內傳統險企大手筆投入科技,行業外騰訊、阿里、網易、京東等互聯網企業也在不斷加碼。可以說,保險業發展的高度今後將由科技來決定,這可能也是內地、香港保險業未來合作的重點之一。”

王緒瑾認為,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藉由內地廣闊的保險市場潛力,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優勢並不是保險業特有的,當其他地區認識到其中蘊藏的商機,也會不斷嘗試創新,並追趕上來。如何鞏固優勢,將保險科技運用與提升險企經營能力、投保人服務體驗相結合,開發更多符合市場需求、投保人期待的創新產品,是接下來內地保險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記者 李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