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原標題: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 用世界前沿藝術氣質表現改革開放40年

“採用現代舞的意向表達風格,舞劇儘量靠近世界藝術的前沿。肢體語言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表達真情。讓觀眾有遐想的空間,也讓藝術有施展的空間。以此表現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著名舞劇導演鄧林說的是舞劇《春天的故事》,是他與天津歌舞劇院第三度合作的舞劇。

当代舞剧《春天的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導演鄧林

據悉,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將於10月20、21日晚,在天津大劇院歌劇廳重磅首演。9月10日,該劇在天津歌舞劇院小劇場成功進行了第一、二幕的聯排。

当代舞剧《春天的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將於10月20、21日晚,在天津大劇院歌劇廳重磅首演

《春天的故事》以改革開放這一亙古無雙的歷史鉅變為著眼點,採用全新的創作理念和大寫意的手法,捕捉40年來特殊事件,用舞蹈藝術特有的手段、用現代舞的表現形式,極富想象力地創作出令人陶醉的史詩般舞蹈交響。該舞劇情真意切、畫面震撼,深情地表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成就,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歌頌中華民族頑強不屈、敢為人先的豪邁氣魄。

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共四幕,第一幕“驚蟄”、第二幕“都市”、第三幕“春天”、第四幕“旗頌”。通過劇中人物“媽媽”這一角色的貫穿始終,將幾個最有典型性的熱點事件相勾連,選擇農業、工業和科學技術等領域中相繼發生的歷史性鉅變作為表現背景,濃墨重彩地將這一正在發生著的人間奇蹟予以全情謳歌。整部舞劇形象飽滿動人,藝術手法獨闢蹊徑,舞臺呈現大氣磅礴。舞蹈語言新穎講究,儘量接近藝術前沿,呈現時代特徵。

当代舞剧《春天的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春天的故事》以改革開放這一亙古無雙的歷史鉅變為著眼點

音樂從無調性張力勁爆的管絃樂到全敲擊自然物體發出的噪音,從現場拾音產生的自然聲衝擊力到雙鋼琴協奏曲的感染力,將產生震撼人心的視聽效果。舞美風格是極為簡練,刪繁就簡,追求樸實簡約之美。在舞劇結構上,探索“一線多塊”式的嶄新舞劇結構方式,從而讓這一全新的舞劇作品在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突出了與時俱進的創作理念和藝術追求。

該劇導演鄧林和天津歌舞劇院合作了三次,創作了三部舞劇:《精衛》《泥人的事》和《春天的故事》。其中《精衛》是芭蕾舞,《泥人的事》是民族舞,《春天的故事》是現代舞。談及和天津歌舞劇院的合作,鄧林表示,天津歌舞劇院已經把他當成自己人了。“天津歌舞劇院是中國歌舞界的中堅力量,總是能夠抓住社會熱點題材進行藝術創作。我們在不斷合作的過程中早已成為一家人。”

当代舞剧《春天的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除了“母親”的角色是真人形象,其他演員都不露臉,全部物化

鄧林還劇透了一個細節,劇中,除了“母親”的角色是真人形象,其他演員都不露臉,全部物化,為的是藝術化表達改革開放40年,人們和時代走過的歷程。

天津歌舞劇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桂祥告訴記者:“今年,天津歌舞劇院久演不衰的芭蕾舞劇《精衛》和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資助項目’的舞劇《泥人的事》兩部原創舞劇相繼復排上演,贏得業內專家、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讚譽,在津門掀起了一股舞劇熱潮。這兩部舞劇都是出自天津文藝界的老朋友、屢創佳作的著名舞臺藝術家鄧林導演之手。感謝鄧林導演的創作,和大家的共同付出。”

即將推向舞臺的當代舞劇《春天的故事》還聚集了京津兩地眾多優秀藝術家。第二次與天津歌舞劇院合作的舞蹈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江東繼《泥人的事》之後,再度“操刀”出任編劇,青年作曲家宋雨為該劇作曲,多次與天津歌舞劇院合作的劉小舟以及李明、馬立忠任舞美設計。另外,舞劇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青年舞蹈家王念慈、曾榮獲第九屆“桃李杯”民族民間舞少年男子三等獎的青年舞蹈家張子豪領銜主演,分別飾演母親和思想者。期待這部表現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彰顯天津歌舞劇院的原創實力的舞劇早日與觀眾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