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01 只有看見了真的文物,你才明白它的好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是鼓勵大家去看一看文物。你在網上看圖片,永遠沒有看見真東西的時候震撼。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我們原來作為一個文物小白的時候,不太能夠理解畫到底怎麼個好法,但是,當你看見實物的時候,感受到那種力透紙背的氣息,體會完全不同。

我記得我當時是在上海,看見宋徽宗的花鳥圖。我們扒在那個玻璃櫃子上,看了二十分鐘,就覺得,怎麼能畫這麼好!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花鳥卷集

我不懂畫,它完全是純墨的,但是,當我看見那些用墨色勾線畫的鳥,從墨色的濃淡中就感受到它的色彩。

你知道他能將羽毛刻畫得多麼細膩?就是你能感受到,這隻鳥是剛剛落到這個枝上,還是在準備要登枝、要起飛;還是它在收腹,準備要張嘴、要發聲。

這就是神韻!就是畫中物是活著的那種感受!

你只有看見真的文物,才能明白它為什麼好。

02 我們到底是誰?

假如我們再做第二季、第三季,我們也希望能有橫向的比較,看看我們在什麼時間段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文化,而此時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以此來說明中華文明是為世界文明做了貢獻的。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是最老、我們是最大、我們是最燦爛,不是這樣的。

我們希望做一個讓大家能夠自知的節目。我們首先必須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別人,才能有一個平和自信的心態。

我們過去是一種積弱的心態,很怕別人說我們不好。就像我們小的時候,電視上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各行各業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表揚大家的方式就是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真到了我們在很多的領域好像已經可以跟世界對話了的時候,你就發現,更需要停下來看一看,到底我們是誰?

是因為我們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就是中國嗎?

是因為我們出口最多的商品,我們就是中國嗎?

是因為我們能造出跟別人一樣的飛機導彈,我們就是中國嗎?

好像都不是。

我們到了一個能夠看到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真正位置的時刻。我們到底以什麼樣的姿態屹立在這兒?

當我們自知的時候,我們才會自尊、自愛,才會有真正意義的自信。

我認為,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比我們國土面積小很多,比我們歷史短很多,或者人口比我們少很多的國家。但是,它們也有很燦爛的文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國家寶藏——皿方罍

這個節目能夠火,我認為正是因為契合了這樣一個天時。就是我們正跑到了這樣一個時刻。

可能我們最普遍的民眾並不知道,並沒有感覺到說我有這個需求。當我們把這樣的“菜”捧到大家面前的時候,大家會發現,哦,原來這個是好吃的,原來這其實我是需要的。

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我們為什麼是我們?

中國人為什麼是這樣?

我們為什麼以現在這種生活方式存在?

我們未來應該創造一個什麼樣的中國?

我覺得其實大家是有這樣的需求的。我們就用以史鑑今的方式,把祖先最燦爛的東西呈現給大家,大家就會覺得很自信,然後知道未來我們還要創造什麼樣的文化和文明。

03 你不覺得歷史特別浪漫嗎?

我考大學的那年正好是20年前。我的分數報北大的話,剛好壓北大的線。那年,我們有個很調侃的話題就是說,如果我報北大,能上的專業就是考古系。

沒有人知道考古要學什麼,感覺就是一個充滿陳腐和灰塵、充滿土壤氣息的、很古老的專業。是一個必須要有人研究,但是大家都沒有興趣的那麼一專業。

但是我們常設專家組裡有一個專家,是80尾90頭出生的。他是北京四中校長推薦上北大的保送生,也就意味著他可以隨便挑專業。他跟我說:我當時挑了考古學,我的同學們都瘋了,說你為什麼要選考古學??

事實證明,這幾年,北大考古學系收了非常多優秀的,甚至是狀元級別的學生。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本來大家覺得考古跟自己生活沒什麼關係。

實際上,我們讓很多這樣認為的人突然意識到,文博這個領域其實很有意思,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可以幫助我們解答人生的終極問題——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是誰。

我們還有一個孩子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博士。他研究的是滿蒙文化,自己是個滿族。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大英博物館

我是在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閒逛時意外碰見他。

他當時在給一群比他更小的中國留學生當講解員,講得特別有意思。

他把這波人送走了之後,我就走過去說,你講得太有意思了,能不能給我們講一遍?

然後他說,姐,我們一會兒還有一波,你要願意的話,你就接著聽。

我就跟著接著聽。

整個陶瓷館,他從宋元青花一直講到晚清,最後又昇華到當代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到了什麼狀態。這完全是他自己編織的一個邏輯,但是講得特別有有理、有情、有趣。

我問他說,你們家就是不是有淵源?有家學?

他說不是,我爸媽沒人幹這個,只有我一個人學歷史。

他說,姐,你不覺得歷史特別浪漫嗎?

當時,我覺得中國的未來特別有希望,有這樣的一群年輕的孩子。

實際上,我們或者說比我們更老的一輩,對於年輕的一代其實不夠了解,或者說是有偏見。

04 刷彈幕的“日常”

雖然我把受眾卡在三到八十歲的年齡段,但是如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討論,年輕人完全不看的話,那就白乾了這個事,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在表達上希望它更能貼近當下,要接地氣,把大家覺得在神壇上的東西拉到身邊。

節目樣片成型的時候,我找到了B站(BiliBili)的人,它是當時中國最火的青年潮文化社區。

B站自己的人說他們首先不是一個流量平臺,節目不會在這獲得幾億的點擊。他們前面火了一個《我在故宮修文物》。五集大概三百多萬的點擊,在B站已經是逆天了。

他說,你現在看到的很多網絡流行熱詞都是B站上的孩子發明的,然後從這蔓延到各大網站。

我說我想要知道一下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我們這樣的一個節目是不是有可能放到B站,跟年輕人做第一手的互動?

B站的人說,你是真正的勇士,主流平臺的節目都不太敢往我們這放。因為年輕的孩子們沒有什麼忌諱,什麼都敢說。有的時候他們會說一些不妥貼的事情。如果他們不喜歡,他們就會毫無顧忌的批評,你會收穫大量的批評。你是否有這個心理準備?

我說真的勇士敢於真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我其實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誰

後來,他們看了我們樣片的剪輯,就說這一定會是B站上的一個大IP,大家一定會很喜歡。

事實證明,B站上的粉絲目前為止活躍度都很高,非常忠誠。他們特別愛我們。而且當他們愛上你之後,就真的是怎麼看你都高興。

其實我們也很珍視這些年輕人。他們給我們打了9.9分的高分,還挺值得炫耀的。

現在,我們不管推點什麼,底下一會兒就蹦出幾十條上百條的跟貼說“催更”、“日常催更第二季”。

有人說,你們能什麼時候出來?能不能快點,等不及了。

然後又有人蹦出來說,雖然我們很著急,但是我們還是不催你了吧?還是要好好做,要花時間做才能做出好節目。

我們就覺得他們特別可愛。

我特別喜歡在網上翻這些彈幕,看見熱氣騰騰的第一手反饋,你就覺得真的不能辜負那麼赤誠的期盼和對你的喜歡。

*本文來源造就,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