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祭城(39):大喇叭

漫谈祭城(39):大喇叭

(三 十 九)大 喇 叭

“牛三斤啊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让问一问,最近你还回来吗?”这是电影《手机》里矿场大喇叭的喊话,简单粗暴有效果。要是通知开会,这比打电话、发微信都好使。

漫谈祭城(39):大喇叭

就是这样的大喇叭,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伴随着祭城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娱乐。

大喇叭立在房顶,通过导线连着录放机、麦克风,广播员就是村干部。祭城村的第一个大喇叭是老大队部(原三院院内)在六十年代装设的,当时主要播放革命歌曲和样板戏。

六八年学大寨、搞大兵团,田间地头也架设了大喇叭,这边挥汗如雨劳动,那边慷慨激昂助威,好一派激情四射的田园风光。

郑州郊区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通过大喇叭传出来郊区广播站的节目,被一个祭城幽默青年翻译成了“郑州郊区王八旦,现在开始胡说……”为此还挨了一阵子批判。

七十年代后,在祭城十街西南楼顶大队部又安装了多个大喇叭,此处位居村中心,向四面八方广播效果很好,十里地以外都能听得到,这时候主要广播开会、育龄妇女内诊以及谁家的熊孩子放学了不回家、猪啊羊啊都到哪里去了等等。

漫谈祭城(39):大喇叭

大喇叭在开始广播前都会先听到吹一吹或敲一敲的声音,然后就是直接说事,连排头都省略掉:“各队生产队队长、会计,马上到大队开会”,一连三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都是大喇叭的必备流程。

后来,比较大的生产队如九队十队也架设了大喇叭,专门方便该队居民。

2004年夏夜天刚黑,九队的大喇叭突然急促的响了起来:“各位乡亲,现在紧急赶到祭城北地,咱村人被打了

……”。几分钟内,正在街边纳凉的男女老少拎起扫把木棒都纷纷赶往北地,骑车的走路的开车的一下子过去了几百人

原来是北地在修路(现在的东风东路),一帮外地人雇佣了几十个社会青年,来了十几台出租车,试图垄断土方工程,还把祭城人给打了。

这还了得?团结的祭城人前仆后继不断投入“战斗”,纹身刺青的社会青年彻底怂了,抱着头蹲在地上蹲了好几堆,旁边的出租车也底朝天儿了……

这要是没有大喇叭,哪能在短时间内造出这等阵仗?

邻村燕庄也有大喇叭,还闹了一个“事故”,被十里八乡传为笑谈。一个妇女主任在广播结束后没有关闭麦克风,说了声“尿泡尿泡睡”,她去“尿泡睡”了,全村老少睡不着了,哈哈!

漫谈祭城(39):大喇叭

除了大喇叭,还有小喇叭,这叫有线广播。有线广播联通到家家户户,可以收听好几套节目,内容和音质都好了很多。

再到后来,矿石收音机、录放机、电视机都普及了,不管是大喇叭还是小喇叭,在祭城就都消失了,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资讯和娱乐的一号工具。

有时候,虽然科技在急速迭代,但是简单所带给人的欢乐,虽无法再次体验,但却也丝毫不逊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