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十首花詩詞,一詩一花詠佳話,美哉!

一、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出自宋·范成大《秦樓月》。詩句描寫月上東廂、滿天風露、杏花盛開的夜景。以天上之月與地上杏花相輝映,在對襯中使月光越發顯得皎潔,使杏花之白更加耀眼;以現實的露與虛擬的雪(杏花)相對,不僅使所寫畫面意象顯得豐富,更在意象對比中讓人展開豐富的聯想。

二、碧潭宵見月,紅樹晚開花。

出自唐·宋鼎《酬故人還山》。紅樹晚開花,是“樹晚開紅花”的倒裝,是為了與前句構成對仗而在文字上故作顛倒。詩句描寫月映碧潭、夜樹開花的景象。

最美十首花詩詞,一詩一花詠佳話,美哉!

三、樓上黃昏杏花寒,斜月小欄干。

出自宋·阮閱《眼兒媚》。詩句寫黃昏時分小樓春寒、杏花暗開、月上欄干的景象。

四、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

出自元·楊維楨《題春江漁父圖》。桃詩句寫鷺飛於天、春水漲江、桃花紛飛、船泛水上的春日景象。前句寫遠景,以“前”字表明是向前望所見之景,寫的是頭頂上的青天與飛於青天中的白鷺。

最美十首花詩詞,一詩一花詠佳話,美哉!

青天的背景與飛動的白鷺,形成青白兩映、動靜結合的一幅畫。後句寫近景,著眼的是紛落的桃花與浮動於水面上的住家船,表現的都是動感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五、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出自清·袁枚《春日雜詩》。詩句以擬人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明月映杏花的春夜之景,讓人倍感親切,情趣盎然。

六、遠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

出自唐·司空曙《題鮮于秋林園》。碧草連天,遠山隱隱;落花紛紛,小溪潺潺。這是詩句二句所寫出的意境形象。前句由近而遠,由草而山;後句由遠而近,由水而花。

最美十首花詩詞,一詩一花詠佳話,美哉!

兩種視角兩種絕對不同的景象,區區十字所勾勒出來的畫面卻異常豐富,色彩也非常鮮明,讀之不禁令人無限神往,併為之而深深陶醉。

七、新林二月孤舟還,水滿清江花滿山。

出自唐·儲光羲《寄孫山人》。詩句寫初春時節泛舟歸鄉沿途所見春水漲清江、林新花滿山的景象。就如一幅畫,有山、有水、有花、有樹、有人(舟中有人),看是語句平淡,但意境氣象卻顯得非常闊大。

八、永日屋頭槐影暗,微風扇裡麥花香。

出自宋·范成大《初夏二首》(其二)。永日,長日。詩句描寫初夏槐樹遮屋、長日影暗,微風時起、麥花飄香的景象。

九、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出自宋·晏殊《寓意》。溶溶,指月色柔和、溫潤的樣子。詩句寫月光柔和、灑滿梨花院落,晚風輕吹、拂起池塘柳絮的夜景。兩個寫景之句不用任何一個動詞,全由名詞或名詞性詞組鋪排在一起,猶如電影“蒙太奇”手法,意象開闊,意境深遠,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也顯得更多。

最美十首花詩詞,一詩一花詠佳話,美哉!

同時,疊字“溶溶”與“淡淡”的運用,不僅生動地再現了月色的柔和與晚風的輕微之態,也使詩句在對仗形式上更趨工整、在音律上別添了許多美感。

十、桃花嶺上覺天低,人上青山馬隔溪。

出自唐·顧況《尋桃花嶺潘三姑臺》。前句以“覺天低”反襯桃花嶺之高,後句寫人馬隔溪相望、一高一低、一山一溪的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